人这一辈子,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做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
我算是幸运,找到了心理学,现在深信,这就是我要做的事。这样写的时候,还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一点使命感。
但走到现在,也是一波三折。
先是考大学。我是1992年考上北大的,因为是高考暴发户,成绩不足以被录入北大最热门的两个专业——生物化学和无线电电子,最终被拨到心理学系来。当时,信誓旦旦要进北大后转系。不过,读了一个月的心理学书,我就对自己说这才是我真正想学的!
接着,到了大二,已看了不少心理学著作,越发喜欢,于是立下志向,做一名最好的心理学者。但2001年研究生毕业时,这个志向已严重动摇了,最后鬼使神差地进入了《广州日报》社,做起了国际新闻。我这人做一行爱一行,国际新闻越做越投入,最终开始梦想成为一名国际问题专家。
剩下的就是第三折了。2005年,因为诸多因素,我又回到心理学的道路上来,开始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
虽然做国际新闻的感觉不错,但回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的感觉更好!感谢这个专栏,它可以让我无比投入地工作,并享受工作。
在本书中,作者武志红从一位心理学者的角度,结合了大量现实案例,向我们揭示了如何打破人际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密游戏,让自由与支持重新回到家人之间、爱人之间。通过放弃权力与控制,使自恋变成真爱。
中国有句古话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但是如何知?没有说。 这书从爱入手,分析了很多案例,父子之爱,情人之爱,师生之爱,医患之爱。看了让人醍醐灌顶,很多疑问有了模模糊糊的答案。 这书的信息量太大,需要消化的地方甚多,例子就不举了,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借阅区看看...
评分人分为肉体和灵魂,肉体会生病,会死亡,可是灵魂不会消亡,真正的灵魂消亡不是肉体是否健康,而是是否被遗忘,心理建设的坍塌,我们经常说“毁三观”“刷新了我的世界观”等,其实都是对于人心理的一个刺激。 我们的心理建设有多重要呢? 二零零八年汶川地震后,逝者已逝,那...
评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深刻的影响。父母深切的爱着他们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间让爱变成了伤害。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不懂得如何去爱,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爱父母、爱子女、爱配偶。有感于这些问题,武志红曾经写过《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书,也受到...
评分“心若亲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 心若疏远,言行只如三秋之树般萧瑟。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每当她与他许久不曾联络,但她的内心又极其渴望知道他的现状、期待他对她的关心之时,却因内心的自尊心作怪,迟迟不愿主动联络对方,她就会想到这段话。 “不是这样的啊。 ...
评分《极限挑战》六问 克莱因在著作《嫉羡与感恩》中提到,婴儿最初思想的建立来自母乳喂养阶段,他们对好恶的认知源自起初喂养奶水的营养多寡,从而来判断外界。同为心理学者,武志红同样认为在“好”与“坏”的思想建成时间开始于婴儿期,但不同于克莱因强调的父母的行为影响理论...
想要真正爱一个人,必须先放下心中想要掌控一切的自恋。学会爱人,而不是自己强加投射在他身上的幻想。对我而言有所启发的一本书。
评分很好懂的心理学读物,里面很多案例很有趣。对自恋、自卑、权利欲望、童年伤害、家庭教育、爱的孤独等问题做了通俗地解释,感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看看。
评分我自己的书
评分每个人都很自恋;关注自己的内心
评分有些部分有启发,读完最大的想法是,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挺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