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嚮下修建的塔

一座嚮下修建的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鳳凰齣版社
作者:楊煉
出品人:
頁數:328
译者:
出版時間:2009-3
價格:3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80729308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楊煉
  • 散文
  • 詩歌
  • 隨筆
  • 文學
  • 散文隨筆
  • 中國文學
  • 詩歌研究
  • 建築
  • 科幻
  • 未來世界
  • 探索
  • 垂直城市
  • 科技
  • 幻想
  • 成長
  • 未知
  • 孤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座嚮下修建的塔》是楊煉的思想性文論集,匯集瞭作者二十餘年的重要文章,包括對詩歌、文學、藝術、現實諸方麵的思考,由“詩意孤獨的反抗”、“空間詩學及其他”、“再被古老的背叛所感動”、“迴不去時迴到故鄉”、“一座嚮下修建的塔”五部分組成。作者縱橫中西文化之間、遊刃傳統現代之內,高屋建瓴,深海垂釣,在人類睏境中把握詩歌精神,為思想自覺而審視作品的質地。楊煉的文論一如其詩作,是深省細民的結晶。他鍛造瞭輝煌震顫著的材料,以絕然的孤獨、黑暗的洞察力和靈視的顯現,接近瞭一種神秘主義。他正在實踐自己的話:每個中文藝術傢必須是思想傢。同時,他告誡同代人:沒有詩人經得起僅僅重復他自己。

著者簡介

楊煉,一九五五年齣生於瑞士,成長於北京,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開始寫詩。為朦朧詩代錶人物之一。

一九八三年,以長詩《諾日朗》轟動詩壇。其後。作品被介紹到海外,並受邀到歐洲各國朗誦。一九八七年,被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同年在北京與芒剋、多多、唐曉渡等創立“幸存者”詩人俱樂部,並編輯首期《幸存者》雜誌。

一九八八年,應澳大利亞文學藝術委員會邀請。前往澳洲訪問,其後開始國際漂流。迄今二十餘年,足跡遍及歐、美、澳洲各個角落。

一九九九年,楊煉獲得意大利FLAIANO國際詩歌奬。

楊煉獲邀任德國柏林DAAD藝術交流計劃、美國AMHERST學院等一係列駐會、駐校作傢,擔任德國魏瑪國際論文 競賽、柏林“尤利西斯”世界報道文學奬、“德國之聲”文學競賽等重要活動的評審,及“柏林國際文學節”、國際筆會文學節顧問等。

作品以詩和散文為主,兼及文學與藝術批評。其詩集、散文,與眾多文章已被譯成二十餘種文字在各國齣版。

楊煉現居倫敦,繼續文學創作。

圖書目錄

非人生觀——三十六歲自贈並代序
輯一:詩意孤獨的反抗
雁對我說
墨樂:當代中國藝術的思想活力
以個人的聲音反抗世界性的自私和冷漠——憶蘇珊·桑塔格
沉默之門——與Uwe Kolbe繼續對話
“在死亡裏沒有歸宿”——答問
詩,自我懷疑的形式
輯二:空間詩學及其他
重閤的孤獨
因為奧德修斯,海纔開始漂流——緻《重閤的孤獨》的作者
傳統與我們
智力的空間
詩的自覺
中文之內
幻象空間寫作
“空間詩學”及其他——中文古詩形式的美學壓力及其當代突圍
散文斷想
大海停止之時——敞開中文詩的內在時間
輯三:“再被古老的背叛所感動”
磨鏡——中文當代詩的三重對稱
本地中的國際
世界文學就是個性文學
答意大利譯者鮑夏蘭、魯索問
“再被古老的背叛所感動”——英譯《同心圓》序言
2007/2008中日詩人對話——感言二則
我的文學寫作——楊煉網站“作品”欄引言
《水手之傢》序言
IN THE TIMELESS AIR——中文、龐德和《詩章》
輯四:迴不去時迴到故鄉
被朗誦的光——歐洲之憶,並獻給母親
孤獨的喧響——讀《替身藍調》
吃人生這隻蜘蛛——讀《吃蜘蛛的人》
一個藝術傢的史詩——讀麯磊磊作品
“美國的月亮”和狗食袋
送馬漢茂先生
韆年紀的邂逅——一九九九年魏瑪國際論文爭奬賽揭曉
自西嚮東流動的絲綢——一意大利演講:談利瑪竇
輯五:一座嚮下修建的塔
一座嚮下修建的塔——答木朵問
冥思闆塊的移動——答葉輝訪談
“詩歌將拯救我們”——和阿多尼斯對話
開掘每個人自己的智慧之井
“後鋒”詩學及其他——與唐曉渡、張學昕談二十世紀八十牟代以來詩歌創作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阅历过中国当代诗歌史的人都不会忘记三个名字:顾城、北岛、杨炼。 和他们名字紧密相联的还有朦胧诗,这些隐晦曲折的诗篇和当年围绕着它们展开的文化批判记录着中国社会奇特的历史进程。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从新西兰传回的讯息震惊了国人,这个写着近乎童话般明净诗歌的诗...  

評分

杨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创立幸存者诗人俱乐部,近来的二十多来年以来,一直在欧美等各个国家漂泊,坚持写诗和弘扬中国文化。 其诗歌创作,也是其个人的一部思想史。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用什么语言写诗,诗歌创作,如果没有了中国古...

評分

阅历过中国当代诗歌史的人都不会忘记三个名字:顾城、北岛、杨炼。 和他们名字紧密相联的还有朦胧诗,这些隐晦曲折的诗篇和当年围绕着它们展开的文化批判记录着中国社会奇特的历史进程。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从新西兰传回的讯息震惊了国人,这个写着近乎童话般明净诗歌的诗...  

評分

阅历过中国当代诗歌史的人都不会忘记三个名字:顾城、北岛、杨炼。 和他们名字紧密相联的还有朦胧诗,这些隐晦曲折的诗篇和当年围绕着它们展开的文化批判记录着中国社会奇特的历史进程。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从新西兰传回的讯息震惊了国人,这个写着近乎童话般明净诗歌的诗...  

評分

阅历过中国当代诗歌史的人都不会忘记三个名字:顾城、北岛、杨炼。 和他们名字紧密相联的还有朦胧诗,这些隐晦曲折的诗篇和当年围绕着它们展开的文化批判记录着中国社会奇特的历史进程。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从新西兰传回的讯息震惊了国人,这个写着近乎童话般明净诗歌的诗...  

用戶評價

评分

惡心!

评分

之前會覺得楊煉更像一個滿世界朗誦演講的投機倒把文化活動傢,真得去閱讀他那些趨近神秘的詩歌和詩論,他不僅嚴肅,執拗地在深入自己睏境中與傳統對話,還是位深感母語焦慮的思想傢。

评分

第一次讀到楊煉論述詩歌的作品,其間不乏他對古典詩歌形式美的敬仰、對現當代詩歌語言與經典斷裂的擔憂、以及對詩人迴歸漢字本身和文化經典的期盼。斷斷續續讀到他的一些較為狂放、冷峻的思想,但他十幾次地引用自己的詩句“迴不去時迴到故鄉”、“以死亡的形式誕生纔是真的誕生”、“把手伸進土摸死亡”,每每讀到不禁蹙眉。

评分

托朋友請教楊煉他長久以來寫作的動力在哪裏,有一點正是書裏講到的:“一九九一年柏林‘光流‘藝術節上,當我被問到:‘你的詩充滿瞭黑暗,光在哪裏?’我說:‘詩句是黑暗,但我在寫——這就是光!’”寫作是生活的一顆壓艙石,並且不斷地,“從岸邊眺望自己齣海”。

评分

從屈原開始,每個詩人一生都在寫自己的“天問”。那個追問之“天”,從來不在彆處,就在自我之內。一個無限開掘的自我黑洞,足以囊括外在的宇宙。語言的創造,成為詩人幸存的唯一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