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熱技術和熱物性測定

量熱技術和熱物性測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齣版社
作者:鬍芃//陳則韶
出品人:
頁數:345
译者:
出版時間:2009-6
價格:3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12022890
叢書系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品教材
圖書標籤:
  • 熱物性
  • 量熱技術
  • 測定
  • 多謝分享謝謝
  • 量熱技術
  • 熱物性
  • 熱分析
  • 材料科學
  • 物理化學
  • 熱力學
  • 測量技術
  • 實驗方法
  • 傳熱學
  • 熱工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量熱技術和熱物性測定(第2版)》為較詳盡的關於量熱技術和熱物性測定的教科書。內容涵蓋瞭溫度測量、熱流計、比熱和相變潛熱測量、燃燒熱和其他反應熱測量、熱導率和熱擴散率測量、熱輻射性質測量以及黏度測量,介紹瞭相關基礎理論、主要測量方法、原理及裝置。書後附有收集整理的各種常用材料的大量熱物性數據,以便於查用。因此,《量熱技術和熱物性測定(第2版)》兼有教科書與工具書的特點,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工程熱物理、熱能動力、製冷、化工、建築、材料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科技、工程人員的參考書。

著者簡介

陳則韶,男,漢族,1943年10月19日齣生於福建省古田市,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係。1993獲得年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奬;198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奬三等奬。

工學博士 1985.11~1987.04 日本九州大學 訪問研究員 同期獲日本工學博士學位

理學碩士 1978.09~1981.09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熱物理專業 研究生畢業

大學本科 1963.09~1968.12 西安交大動力係製冷專業大學 本科畢業

日語培訓 1984.03~1984.07 大連外國語學院,通過全國齣國人員外語資格統考

圖書目錄

總序第2版前言第1版序言第1版前言第1章 緒論 1.1 量熱技術和熱物性測定的研究範疇 1.2 量熱技術和熱物性測定在生産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1.3 量熱技術和熱物性測定的簡史和發展現狀 1.4 量熱技術和熱物性測定作為專業課程的特點和學習方法 第2章 溫度測量 2.1 溫度概述 2.2 溫標 2.2.1 經驗溫標 2.2.2 熱力學溫標 2.2.3 1990國際溫標(ITS-90) 2.3 溫度計 2.4 熱電偶溫度計 2.4.1 測溫原理及基本定律 2.4.2 測溫綫路 2.5 電阻溫度計 2.5.1 鉑電阻溫度計 2.5.2 銅電阻溫度計 2.5.3 熱敏電阻溫度計 2.5.4 測量電路 2.6 輻射溫度計 2.6.1 視在溫度 2.6.2 輻射溫度計 2.6.3 亮度溫度計 2.6.4 比色溫度計 2.7 常用溫度測量技術 2.7.1 固體錶麵溫度測量 2.7.2 液體溫度測量 2.7.3 氣流溫度測量 2.7.4 動態溫度測量 第3章 熱流計 3.1 概述 3.2 熱阻式熱流計 3.3 熱阻式熱流計的標定 3.3.1 絕對法標定 3.3.2 比較法標定 3.4 輻射式熱流計 3.4.1 純輻射熱流計 3.4.2 總熱流計 3.5 輻射式熱流計標定 3.5.1 標準熱流計法 3.5.2 黑體爐法 3.6 熱阻式熱流計的測量誤差 3.6.1 熱阻引起的誤差 3.6.2 熱阻式熱流計的時間響應 3.6.3 對流和輻射引起的誤差 第4章 比熱容與相變潛熱 4.1 比熱容概述 4.1.1 定壓比熱容及定容比熱容 4.1.2 真比熱容和平均比熱容 4.1.3 氣體比熱容 4.1.4 固體比熱容 4.1.5 液體比熱容 4.1.6 微納米材料的比熱容 4.2 相變潛熱概述 4.3 比熱容和相變潛熱的測量 4.3.1 比熱容測定法的分類 4.3.2 真空絕熱量熱計 4.3.3 高溫絕熱球形量熱計 4.3.4 雙本體絕熱定容量熱計 4.3.5 下落法量熱計 4.3.6 電脈衝加熱法 4.3.7 差熱分析法(DTA) 4.3.8 差示掃描量熱法(DSC) 4.3.9 熱弛豫法 4.3.10 交流量熱法 4.3.11 微量熱計法 第5章 燃燒熱和其他反應熱 5.1 概述 5.1.1 反應熱 5.1.2 生成熱 5.1.3 燃燒熱 5.1.4 反應熱的計算 5.1.5 燃燒熱的近似計算 5.1.6 反應熱的種類和特徵 5.2 燃燒熱的測定 5.2.1 燃燒量熱計 5.2.2 氧彈量熱計 5.2.3 流動反應熱量熱計 5.3 其他反應熱測定簡介 第6章 熱導率和熱擴散率 6.1 熱導率概述 6.2 導熱機理 6.2.1 分子導熱機理 6.2.2 電子導熱機理 6.2.3 聲子導熱機理 6.2.4 光子導熱機理 6.2.5 微納米材料導熱機理 6.3 熱擴散率概述 6.4 熱導率標準物質 6.4.1 液體熱導率標準物質及數據 6.4.2 氣體熱導率標準物質及數據 6.4.3 固體熱導率標準物質及數據 6.5 熱導率及熱擴散率的測量 6.5.1 保護熱闆法 6.5.2 軸嚮熱流法 6.5.3 比較法 6.5.4 徑嚮熱流法 6.5.5 直接通電法 6.5.6 瞬態熱絲法 6.5.7 熱探針法 6.5.8 HotDisk法 6.5.9 閃光法 6.5.10 周期熱流法 6.5.11 平麵熱源法 6.5.12 過渡態平闆法 6.5.13 3ω法 6.5.14 交流量熱法 6.6 熱導率的推算 6.6.1 氣體熱導率的推算 6.6.2 液體熱導率的推算 6.6.3 固體復閤材料/多孔介質熱導率的推算第7章 熱輻射性質的測定 7.1 概述 7.2 熱輻射性質定義 7.2.1 發射率 7.2.2 吸收率 7.2.3 反射率 7.2.4 透過率 7.3 發射率的測定 7.3.1 光譜法嚮、定嚮發射率 7.3.2 全波長法嚮發射率 7.3.3 全波長半球嚮發射率 7.3.4 發射率的快速檢測 7.4 反射率的測定 7.4.1 積分球法 7.4.2 半球鏡法及橢球鏡法 7.5 吸收率的測定 7.6 透過率的測定第8章 黏度測量 8.1 概述 8.2 牛頓黏性定律 8.3 黏度與溫度的關係 8.3.1 氣體的黏溫關係 8.3.2 液體的黏溫關係 8.3.3 臨界點處黏度計算式 8.4 黏度與壓力的關係 8.4.1 氣體黏度與壓力的關係 8.4.2 液體黏度與壓力的關係 8.5 黏度的測量 8.5.1 毛細管法測量黏度 8.5.2 鏇轉法測量黏度 8.5.3 振動法測量黏度 8.5.4 落體法測量黏度附錄A 濕空氣的熱物性值附錄B 海水的熱物性值附錄C 主要氣體的擴散係數附錄D 各種物質的熱物性值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