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尼可拉斯·D. 克里斯多夫
出品人:磨铁·大鱼读品
页数:344
译者:赵文伟
出版时间:2024-4-18
价格:5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117895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焦虑
  • 压力
  • 生活
  • 成长
  • 心理
  • 自我
  • 平衡
  • 困境
  • 思考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几十年前,和我一起长大的孩子们都相信,他们的世界一定会比父母的更美好!但几十年后,这些曾经和我一起坐六号校车上学的快乐的孩子,最后都死了,死了,死了,死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对未来满怀希望的他们一步步走向破碎?

我们的老朋友克莱顿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苦难,但令人痛心 的是,本书尚未完成,他就离开了人世。陷入困境的他们并不比他们的父母差。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受过更好的教育。但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不幸并非个例: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已经越来越变得像在走钢索……

可社会有一种流行的批判,去抱怨这些人的懒惰、不负责任和自毁行为。

为此,我们回到故乡亚姆希尔,并探访了全国50个州和1个特区,去深入了解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们的遭遇,去探寻数千万人经历失去工作、尊严、希望、生命的原因,并指出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本书是普利策奖得主夫妇,《天空的另一半》作者尼可和雪莉的新书,书中引用了富兰克林的话:“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并不在于让富裕者锦上添花,而是在于为缺吃少穿者雪中送炭。”

有读者评价,“写这本书是一种英雄般的、痛苦的、有时又充满慈悲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今天对太多人来说生存就像走钢索的生活。尼可和雪莉夫妇知道这里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采取行动,无论是推动更好的政策,还是改变我们自己的态度。”

作者说,“撰写本书的过程令人心碎,这是一项沉重的责任。”

作者简介

尼可拉斯·D. 克里斯多夫(Nicholas D. Kristof)

出生于1959年,美国记者、政治评论家,毕业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1984年加入《纽约时报》后,他先后担任过该报香港、北京和东京分社的社长。由于出色的从业水准,他曾七次入围普利策,并两次获得该奖。

雪莉·邓恩(Sheryl WuDunn)

出生于1959年,美国企业高管、记者、作家,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哈佛商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她曾任《纽约时报》商业版编辑和驻外记者,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亚裔美国人。

1990年,克里斯多夫和邓恩共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奖,成为历史上第一对获此殊荣的夫妻组合。

译者简介:

赵文伟

英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译者。2020年凭《最棒的吉米》入选 IBBY荣誉榜单翻译家榜。译有:《疯狂的奥兰多》《月亮和六便士》《心是孤独的猎手》《歌剧魅影》《少年斯特法诺》《爱的教育》等。

目录信息

第 一 章 6 号校车上的孩子们 -001
第 二 章 “我们排名第 30 位!”-013
第 三 章 当工作消失时 -026
第 四 章 美国贵族 -045
第 五 章 美国是如何步入歧途的 -057
第 六 章 穿实验服的毒贩 -080
第 七 章 输掉禁毒战争 -095
第 八 章 有效的干预措施 -135
第 九 章 自力更生 -108
第 十 章 绝望之死 -122
第十一章 全民医疗: 一天, 一个城镇 -155
第十二章 富裕国家的无家可归者 -171
第十三章 逃脱艺术家 -185
第十四章 脸上挨了一枪 -193
第十五章 上帝保佑家庭 -209
第十六章 两颗真心的结合 -223
第十七章 我们食子 -231
第十八章 抚养问题儿童 -246
第十九章 创造更多逃脱艺术家 -260
第二十章重获新生的美国 -273
附录 -29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深度剖析社会不公,希望之火永不熄灭* 在繁华的都市背后,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如同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深渊。《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丝》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群体的真实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多夫和雪莉·...  

评分

*深度剖析社会不公,希望之火永不熄灭* 在繁华的都市背后,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如同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深渊。《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丝》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群体的真实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多夫和雪莉·...  

评分

写这本书是一种英雄般的、痛苦的、有时又充满慈悲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今天对太多人来说生存就像走钢索的生活。尼可和雪莉夫妇知道这里没有简单的jie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采取行动,无论是推动更好的政策,还是改变我们自己的态度。我们的生活就像走钢索,有些人走过去...  

评分

评分

“和我一起长大的童年伙伴,他们都坚信,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比父母的更美好。但几十年后,他们中有四分之一已死亡,剩下的人要么无家可归,要么在蹲监狱,要么在跟毒品做斗争。” 6号校车上的孩子们,是一代美国人的缩影。 作者的故乡亚姆希尔,是整个美国的缩影。 而这个缩影就...  

用户评价

评分

而生活就像走高索,生活在底层的人永远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这其实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不要被那些虚假的繁荣误导,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如果想要改变阶层,只能学会突破自己,而不是抱怨。

评分

在做了大量调查之后,作者道出了美国中产的悲凉现状。由于产业空心化,大量曾经生活还不错的工人破产,随后家庭破裂,家庭成员陷入酗酒药物滥用肥胖甚至早亡的噩梦循环中。作者最后虽然表达了他的希望,但是在当下的氛围中,能不能落地实现才是问题。美苏都在给我们当大体老师,珍惜!

评分

书中的美国社会生活场景可能和我们的生活有一点遥远,我们的街头买不到毒品,但这并不影响它是一本灵魂拷问之书。克纳普一家的悲剧使我反思“个人责任制”中蕴含的冷漠和傲慢,就像李佳琦的“买不起是因为你不努力”。在现在这个经济脚步放缓的时代,人们好像习惯于“各扫门前雪”,和强调个人能力来缓解焦虑,哄骗自己相信绝对不会从这场平衡游戏中跌落下去。所以此时此刻的我们才更加需要这样的一本书,鼓起勇气直面这些足以刺痛灵魂的惨剧。当社会功能出现失调,最脆弱的人群们显现出症状的那一刻,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丧钟为我们每一个人而鸣。

评分

每当克莱顿这样的人早亡,每当有人死于成瘾、自杀、犯罪或绝望,我们都会有损失。我们有办法做得更好。我们可以支撑起美国梦,让今天的孩子们登上6号校车,蹦蹦跳跳地走进全国各地的学校,实现更多激励他们的梦想,让这里真正成为伍迪·格思里的愿景中那片“属于你和我”的土地。

评分

可以说这是一部调查研究,不论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一种现象:生活为什么像在走钢索,越来越难;会陷入贫穷的陷阱?!作者是从一个庞大阶层里提取的样本量来研究的,美国为什么会这样?作为普通人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契合点在哪里?答案是,如果是自己可控的,只能是教育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