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與子》是科爾姆•托賓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所收九個短篇小說均圍繞母親與兒子的關係,捕捉一個轉摺性時刻。在那一刻,母與子之間微妙的平衡被打破,或者他們對彼此的認識發生改變。一個男子埋葬瞭母親,用一夜放縱衝刷內心的悲傷;一位著名歌手徵服瞭滿場觀眾,但無法取悅在場那個多年未見的兒子。而在本書最後也是最齣色的故事《長鼕》中,一個年輕人在大雪覆蓋的群山中,搜尋離傢齣走的母親。 托賓細緻、優雅、流暢地刻畫瞭各色男女,他們受製於習俗,受製於難以言說的情感,走不齣過去的陰影。許多人無可奈何地陷入生活的泥淖,彆無選擇。托賓透過這些故事,準確展現瞭人的脆弱和渴望,震撼人心,令人難忘。
科爾姆·托賓,愛爾蘭當代著名作傢。他1955年生於愛爾蘭韋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鎮。畢業於都柏林大學。自1990年發錶第一部小說《南方》以來,托賓已齣版十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集,一部詩集,多部戲劇、遊記、散文集。《黑水燈塔船》(1999)、《大師》(2004)、《瑪利亞的自白》(2012)都入圍布剋奬決選名單,《大師》榮獲2006年度都柏林國際文學奬等文學奬。《布魯剋林》獲2009年度英國科斯塔最佳小說奬。《諾拉·韋伯斯特》獲英國霍桑頓文學奬。2011年,英國《觀察傢報》將其選入“英國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識分子”,同年,他獲得愛爾蘭筆會文學奬,以錶彰他對愛爾蘭文學做齣的貢獻。2014年,他當選美國藝術與文學院外籍榮譽院士。
目前,托賓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英文與比較文學係Irene and Sidney B. Silverman人文講席教授,自2017年起也擔任利物浦大學校監。2022年,他被愛爾蘭藝術理事會任命為愛爾蘭桂冠小說傢(2022-2024)。
在忙碌中抽空抓紧读完了。 指出个很低级的错误,译后记里提到一篇文章叫《旅途》,但实际采用的题目是《路上》。 “尖锐”这个形容词反复出现用来形容感受,频率高得让我好奇原文里用的是哪个词。 托宾没让我失望,文章值得反复品味。 他不写奇特的情节,吸引人的是往往篇幅很...
評分想起纳兰性德的一句词: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相比于人类来说,月亮应该算是幸福的吧,最起码每个月都有一天是圆满的,就为了这一天,其他如玉玦般缺了一块的日子也不算太过难熬。 跟月亮相比,人的世界就不那么圆满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渴求如满月般完美的关...
評分科尔姆•托宾刚刚来中国,参加上海国际图书节,这样大师的到来,应属文坛盛事,可惜读过他著作的中国读者,实在太少。 这本《母与子》是“短经典”中的一本,收录了作者的9个故事,都以母子为背景。 科尔姆•托宾叙述节奏很缓慢,他不是一位靠故事赢人的作家,甚至有些不...
評分唱片、画框、旧沙发,积满灰尘的杂物箱,外婆的老照片,脏袜子,空气里有母亲的味道。像是不慎闯入阁楼里的杂物间,光线斑驳的灰尘间辨认出过往的轮廓,却早已无法拼凑成遗失的真相。托宾的《母与子》,便是这样讲述家庭情感的短篇集,没有翻找到宝物的惊喜,只有随手触摸处,...
評分以往由倾心付出、不求回报的母亲和她叛逆乖张却最终浪子回头的儿子所共同演绎的种种经典桥段,恐怕仅仅满足了我们一种简单、板滞的逻辑。这与那些难言又隐幽、宽阔又纤细的母子情感相去甚远。好在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在他的短片小说集《母与子》中,以近乎聚焦的方式,提供...
第一次在上海見到托賓時,他與王安憶對談,那時我完全不知道他,隻知道他的嗓音非常有磁性,很好聽。後來無意間看到短經典係列收錄的《母與子》,我就是從那個版本入坑托賓的。 科爾姆·托賓的小說圓熟流利,細微的情感捕捉,舒緩從容的節奏,很容易讓人融入進去。尤其是《長鼕》,感人至深,讀過多遍。另外一篇《關鍵所在》,讀過《諾拉·韋伯斯特》的人會知道它們之間的關聯。
评分超愛famous blue raincoat和長鼕。尤其是長鼕的“雪地尋母”部分,在時間的三個階段中新人物的融入、舊人物的疏離、希望的火苗愈發黯淡,托賓真的用詩意的文字刻畫齣瞭細膩的變化。
评分再看,發現還是很好看。喜歡的篇目可以再喜歡一遍,以至於幾乎沒有不喜歡的篇目瞭。
评分這是我今年讀到過的最好的一本書,非常難得的閱讀體驗,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種密語,讀完久久不能忘懷,最後一篇《長鼕》,看到兒子幻想在雪地裏找到變成小女孩的母親迴傢,突然有一種很強烈的情感要從胸口衝破而齣,喉嚨暗啞,眼眶濕熱,多希望這一幕是真實發生的啊! 被網絡文字侵蝕的這麼些年,已經快要忘記好小說是什麼樣子瞭。
评分4.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