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问世之时起,便成为学习中国哲学史的必备参考书。引文多而且精,比较忠实于各家思想,观点平正;关于先秦名家和宋明理学辨析尤精,并多有新义。陈寅恪先生评此书为:“取材严谨,持论精严,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完历时三个月之久,起因是工作。中间因事中断,又拾起来,比一直读更艰难,但每每拾起是想让自己做事有始有终。 本书是冯先生梳理中国哲学的思想脉络之作,基本按时间序列排列。上部为子学时代,自孔子至淮南王;下部为经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
评分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其意义又不仅止于开山。哲学史兼含哲学与史学,其意义也同样两分,有人讲,冯先生此作可以超过而不可越过,即是肯定此作的史学坐标意义,而我以为,大陆地区学者以传统西方经院哲学方法治中国哲学史,其成果迄今并无超过冯著《中国哲学史》的。 这部著作...
评分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骄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所系统而多新解”...
之前读了叔本华很伤元气 既然是出于为了自身发展的必要目的 还要多读才是
评分高一时半懂不懂读了下来,帮助还是很大的,虽然一点具体记忆都没了。感谢春晖图书馆。
评分看了这书,俺对冯友兰的偏见基本偏正!
评分冯此书,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给我了一个新的框架,而此框架有其新的地方,却也不十分和我过去看过的书冲突。相反,可以互相发明。但比起牟宗三先生,冯确实不算很老实。有些地方一代而过。
评分谁要是推荐这本作为哲学兴趣书籍。。。那他大概不想你有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