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代的北方

同时代的北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刘岩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304
译者:
出版时间:2024-4-30
价格:6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8693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北方民族
  • 游牧文化
  • 中原文化
  • 民族关系
  • 边疆
  • 古代史
  • 社会生活
  • 文化交流
  • 隋唐五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刘岩教授当代东北文化研究全新力作

戴锦华 汪晖 宋念申——郑重推荐

————————————————————

小说、评书、二人转、影视剧、喊麦、春晚小品、先锋艺术、城市改建

消费社会里尚被忽视的“老/穷人”生命形式……

再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史与记忆生产史

反思“东北文艺复兴”话语和被遮蔽的社群真实经验

面向未来发掘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历史遗产

————————————————————

东北之为“北方”的历史,同时是它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业基地、文化工业基地和另类现代性前沿的历史。本书是文化研究学者刘岩教授的全新论著,以当代文化生产为主要媒介,结合长时段视野,探究“北方”历史经验的同时代性。在这一探究中,东北既是区域辩证的对象,也是尝试以经验克服景观、由记忆解放想象的方法。

作者简介

刘岩

1978年生于沈阳,1997—2008年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2004年起参加戴锦华教授主持的北京大学文化研究工作坊,主攻东北研究、区域辩证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化研究。著有《华夏边缘叙述与新时期文化》(2011)、《历史·记忆·生产——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研究》(2016)。

目录信息

导论 长时段的东北与同时代的北方
上编 区域史与生产史
第一章 作为“现代”纪念碑的老城:历史化边缘视角下的区域形塑
从开原城到老城:东北的现代化
老城的命运与“共和国长子”的意味
第二章 转折年代的文化地方性问题与新中国文化工业基地的形成
地方性问题与现代中国文化的转折年代
转折年代的东北与文学地方性表述
新中国的东北文化工业基地及其“地方民间形式”生产
第三章 历史媒介地理与讲故事的艺术
“追车回电”的说书人
从媒介“中原”到景观“东北”
第四章 新世纪东北喜剧的师 / 父表述与青年主体再生产
重写父老:从“师傅”到“师父”
作为青年文化的“二人转”与“喊麦”的父名
流散东北喜剧人怀旧中的无父之地
第五章 作为当代史书写的东北作者电影和先锋艺术
《钢的琴》:“工人之子”的文化生产
“北方”艺术:从历史在场到幽灵重返
下编 城市与叙事——沈阳作为方法
第六章 “锈带”城市的生命政治与微时代的老 / 穷人
中国“锈带”城市:修辞、空间与主体
微时代的“锈带”城市
作为新穷人的老 / 穷人与重建普遍主义的方法
第七章 双雪涛的小说与当代中国老工业区的悬疑叙事
历史记忆与对话主体
对话性城市:作为历史入口的迷宫
悬疑化的怀旧与寓言化的历史
第八章 再现世纪之交:反自动化书写与一座小说城的崛起
反自动化的“现实主义”
媒介环境反讽与底层经验表达
自反的“东北性”与作为文学语言的“东北话”
传统工人阶级有机城市的文学纪念碑
第九章 《张医生与王医生》与跨场域的“东北文艺复兴”话语
文本生产与空间生产
“非虚构”:媒介、主体与代码
多义的“社会”与社会想象中的父亲母亲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同时代的北方》是一本令人瞩目的著作,刘岩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历史变迁。这本书不仅是对东北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北方”历史经验的同时代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反思。 在书中,刘岩教授巧妙地将小说、评...  

评分

魅力东北文化 在当代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一直是热门话题。而《同时代的北方》这本书,用不同的一个视角描述了东北文化的特色。作者通过对东北文化的全面审视,为我这个南方人,第一次感受到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粗犷又细腻的东北。 书中不仅详细描绘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还...  

评分

《同时代的北方》是一本令人瞩目的著作,刘岩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历史变迁。这本书不仅是对东北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北方”历史经验的同时代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反思。 在书中,刘岩教授巧妙地将小说、评...  

评分

评分

目前的东北,是1954年由地理学家罗开富划分出来的区域,又称松黑区,而我们认为的同属东北区域的辽河流域和辽东半岛,则被划分到了华北。这种划分是以自然地理的共同性为准则。 但实际的文明进程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壁垒是模糊的,区域之间的文化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刘岩教...

用户评价

评分

三星半。关注的话题新颖,实际读来却未必尽如人意,尽管作者在书中含蓄地批评了王德威用“感觉结构”来指称“东北”时所引用的那些看似与东北息息相关,但彼此间联系并不紧密的“东北符号”,但自身在写作时仍不免陷入同样的窘境,且下编尤甚,不仅未能建立起这些被一一检视的当代东北文艺作品与上编所讨论的“东北”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介入文本细读时又往往对问题一触即走,使得文章几乎在大多数时间停留在对文本的“综述”和“讨论”(应该说不乏对作品的洞见和犀利的批评,但作为著作而言篇章之间的联系与篇章内部各部分的联系,实在是作者本人的补白也无法弥补的断裂)。

评分

为东北现代性研究增光添彩

评分

感叹于作者对于东北文学当中,近百年来在东北老工业区题材的竭泽而渔,从MC天佑到双学涛再到张医生和王医生,真的什么都能包裹进作者的社会学叙事框架中。由此可见由于直观的工业废墟的缺席,作为老工业区历史再现方式的悬疑叙事,才更加卓著地显现为与废墟同构的寓言:“寓言在思想领域里就如同物质领域里的废墟。” 在当代文艺介入老工业区衰败史时,物质废墟的直接呈现便是从罹难者立场传达废墟化历史体验的寓言。但随着老工业区尤其是大型工业城市被整体纳入消费社会的空间生产,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结束后,间或浮现于光艳都市景观中的废墟表象,已被资本逻辑的霸权叙事重重编码。

评分

喜提历史文化一周热门榜no 5!明天安排一个签名本的转发赠回馈友邻吧~

评分

三星半。关注的话题新颖,实际读来却未必尽如人意,尽管作者在书中含蓄地批评了王德威用“感觉结构”来指称“东北”时所引用的那些看似与东北息息相关,但彼此间联系并不紧密的“东北符号”,但自身在写作时仍不免陷入同样的窘境,且下编尤甚,不仅未能建立起这些被一一检视的当代东北文艺作品与上编所讨论的“东北”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介入文本细读时又往往对问题一触即走,使得文章几乎在大多数时间停留在对文本的“综述”和“讨论”(应该说不乏对作品的洞见和犀利的批评,但作为著作而言篇章之间的联系与篇章内部各部分的联系,实在是作者本人的补白也无法弥补的断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