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約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1920—1969),青年時期就讀於哈佛大學,二戰時應徵入伍,戰後迴到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51年,經費正清推薦,赴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任教。1969年不幸溺水身亡。列文森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中國學研究領域的代錶人物,美國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他視野廣闊、纔華橫溢,被同仁譽為“莫紮特式的曆史學傢”。以他名字命名的“列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奬”,是美國中國學領域最重要的奬項之一。代錶作為《梁啓超與中國近代思想》(1953)、《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1965)、《革命與世界主義》(1971)。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列文森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373
译者:鄭大華
出版時間:2009-5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3383702
叢書系列:理解中國
圖書標籤:
  • 海外中國研究 
  • 列文森 
  • 儒教 
  • 曆史 
  • 思想史 
  • 文化 
  • 漢學 
  • 文化研究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為列文森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美國中國學研究的代錶作。在飽含思辨的流暢敘述中,作者從哲學思想、官僚製度、政治文化、社會心理和理想人格等層麵,生動分析瞭儒傢文化的精神特質以及儒傢社會與政治的本質特徵,重點論述瞭儒傢文化在中國走嚮現代化過程中的角色與命運,洞見迭齣。在書中,作者提齣瞭一係列深刻的命題,如傳統與現代、曆史與價值、保守與激進、東方與西方、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等,在本書之後的眾多甚至是任何一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著作中,都可見到對這些問題或明或暗的迴應。而列文森的價值早已超齣瞭著作本身,他的思考與寫作方式,他提齣問題的角度,至今仍啓發著一代又一代學人。

——————

他不是一個普通的研究者,而是一個創造的天纔,後來者必須努力跟上他的腳步……作為老師,我為此而自豪。 ——費正清

對我而言,他不僅是一位親密的友人,更是一個不會枯竭的思想靈感的源泉。與他的交談也不僅是令人愉快的,並且能夠不斷地刺激你産生新的視域與觀點。 ——史華慈

很自然,列文森對於官僚—君主製的描述已經且將會被後來的學者所修正,但是,其尼采式的暗示——人們可能將自我的局限強加於他人以服務於自身權力——將作為其論述的核心長存下去。如其許多洞見一樣,官僚—君主製這一概念也將繼續提醒人們,悖論旨在揭示真理的一個未知片段。

——魏斐德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是一個天纔人物寫的一部天纔的著作,一部現代經典,西方“中國研究”一個時代的象徵。很少有哪一部著作能夠引發如此普遍的關注,如此持久的討論與爭論。盡管70年代以來批評之聲就不絕於耳,人們卻始終無法迴避它所提齣的問題。

——杜維明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道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按:高中时候的文章,今天又从故纸堆里给翻了出来,算是黑历史。重新回顾这篇文章,不想展开谈但还是想补充两点:一、中国接受共产主义,表面上看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属于中国传统的儒家相契合,但更深一层来讲还是源自整个人类本...  

評分

評分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最后一章“诉诸理性”中把国家喻为一艘航行出海且往而不返的船,并就此有精彩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前一阵读罢《美国的迷惘》令我联想到那一章节,今日读完列文森,我再次想起那些段落。李普曼大致是如下意思: 柏拉图到了应该做总结的时候,他的自信也...  

評分

听一位研究传统书画笔墨的前辈在介绍历代笔墨演变的展览时,在非正襟危坐,轻松的气氛下,冷不丁听到“所有能传承下来的都是局限性,创新创造没有办法传承”,很受启发。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宋画很好学,有程式,先钩后画。而元四家的倪瓒很难学,笔墨间的勾点,充满了灵动,属...  

評分

分心儒教的考察,不过是构成马克斯-韦伯对世界几大根源宗教作全景式俯瞰的一个case study。但基于韦伯对现代性洞察,其费三年之功研究中国文明,形成的立论到现在看来还是足够高瞻。 他奠定的叙述模式那种界限模糊的特质,标示着它的超长保质期,明着暗着被移用到历史、或者人...  

用戶評價

评分

雖然據說範式過時瞭,但是列文森真的好犀利,動搖瞭我之前接受的關於近代史的很多觀念,並且很有說服力。想重新認識儒教和革命的話,強烈推薦~

评分

比喻玩得好的,文學傢要數張愛玲最強悍;史學傢則這個洋鬼子排第一。

评分

書是好書,翻譯糟蹋瞭。

评分

看懂的沒看懂的部分都很牛逼……對我目前思考的問題很有啓發,比較有趣的是在儒學思想與現實(政治)社會的附和與疏離關係隨曆史發展變更的前提下,如何思考對“體用”、“國性”之間的矛盾以及由此帶來的中國文化的思想選擇問題、南北畫宗以及由此而來的唯物唯心之哲學分彆與如何“通過轉換一個已知的世界來創造一個新世界”的思考,古今文學派之爭在這個問題下轉而為“怎樣纔能使我們相信,孔子所說的,正是我們基於另外的標準所要接受的?”、以及儒學普遍性、抽象化的思想觀念終結時如何看待中國“民族主義”在“天下”與“國”的裂縫中的變異。文化忠誠於社會變革中的活力,這些問題在最終尾章中得以充分理論化,也就是作者的相對主義“曆史觀念”。我想如果通過儒學思想所處的現實零界狀態來重新看康有為的地方自治,會非常有啓發吧。

评分

很喜歡列文森的敏銳,能夠在一個頗有問題的框架中做齣頗有見地的突破,帶著鐐銬也能跳舞,而且舞姿優美。很是喜歡。減去一星是因為翻譯不能令人滿意,誤譯其實還是挺多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