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1933年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她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和西濛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2000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奬,2003年獲德國書業和平奬。2004年12月28日病逝於紐約。
First published in 1973, this is a study of the force of photographic images which are continually inserted between experience and reality. Sontag develops further the concept of 'transparency'. When anything can be photographed and photography has destroyed the boundaries and definitions of art, a viewer can approach a photograph freely with no expectations of discovering what it means. This collection of six lucid and invigorating essays, the most famous being "In Plato's Cave," make up a deep exploration of how the image has affected society.
艺术的界限本来就不是泾渭分明的,儿童画只是无意识的游戏,只有在一定的训练之后,人才会有自己的理解力,不论从事什么,都会获得更有趣的经验并开始创造自己的东西. 还在看的过程中,觉得作者对摄影的分析很有意思,我最为感兴趣的是三点:一.摄影的掠夺和侵犯性,让我想到了"生命中不...
評分 評分 評分尽管拍照和开枪在英文里都是Shoot,但当我看到桑塔格把相机比喻为枪支,仍不免有些惊讶。在桑塔格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使用相机取代枪支来满足自己侵略和掠夺的欲望,而被对准的那方也许不情愿,也许不知情,更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被当作了享乐的对象。 桑塔格是一位享誉全球...
評分因为对摄影开始感兴趣,于是买了一本苏珊•桑塔格《论摄影》来读。一直以来对桑教授的作品敬畏有加,一句话里就能引用的五六个人名儿,吓得我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搁。相对桑塔格来说,我更喜欢桑格格。 不过这本书却是出乎意料地好读,桑教授在这本书里没有像往常那样进行大量...
桑塔格的文風真是散漫啊,幾篇文章論點略微重復,最能說明問題的應該是倒數二三篇,算是嫁接瞭本雅明和羅蘭巴特的經典攝影理論。其實我在想是不是正因為桑塔格身處美國這個任何文化産物都會被均質化、被資本吸收的國度,纔會讓她對攝影圖像的審美化、去政治化、景觀化、相對化(她筆下的超現實主義也有同樣的問題)以及圖像對現實的侵蝕有如此強烈的感受。她很大程度上是對這些趨勢的批評和警醒,希望圖像能重新具備政治和倫理的立場,而不是空洞的形式美學和人文主義的外殼。
评分Insightful. But I have the feeling that Sontag is simply putting what's obvious to everyone in a witty way. My interest in photography is evoked:)
评分很專注的專著,更多是一部攝影 chronicle。對寫於 pre-digital 時代的攝影探討能期待多少呢,大多論點在今天已成常識,唯一矚目的個案也隻是 a pre-reform China。不過啃完著實擴充瞭形容詞庫。
评分論文嗬嗬
评分論文嗬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