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所谓的小津(电影)是这样一种存在:促使我从中汲取各式各样的问题并加以解读,它十分丰富且有趣,既有刺激性的东西,又具有强大的魅力。从这样的立场出发进行研究,从中找出小津(电影)内在的一些问题,我把这种做法权且称作周游。
换句话说,所谓周游,是由小津这个对象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方法论。在这里当然是以小津为主题进行论述,但同时这也是我对小津的研究和问题意识的表达。
——田中真澄
小津安二郎精心构置的画面流泻出人类细碎、真实、沧桑的情感,从细小之中见宏大,隽永深长。一如小津的影片,本书没有采用直截了当的“作者论”、“作品论”,而是把目光聚集在常人眼中隐而不现的材料细节,冷静、细致入微地观察它们的走向和影响,在日本昭和时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追寻小津人生和创作的脚步,也不回避他在二战期间所作所为的敏感话题,令观者得以品味出小津洁净整饬世界之下的暗流涌动和人性幽暗复杂的况味。
田中真澄,1946年生于日本北海道,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研究科学硕士毕业。电影史研究家。小津安二郎研究方面,除本书外,还有《小津安二郎全发言 1933~1945》(1987)、《全日记 小津安二郎》(1993)、《小津安二郎战后语录集成》(1989)、《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题外》(2001)、《走近小津安二郎》(2002)等。
作者田中真澄 收集的很多资料 尤其是小津在中国期间的文字资料 严谨诚实客观的态度 令人肃然起敬
评分小津的电影待每个人如宾客,在现实生活中,小津也一如其电影中人,他不像黑泽明一明脾气火爆,动辄和别人甚至剧组人员决裂,待人温文有礼。因此,他除了晚年一次失控对吉田喜重发过火外,对同行的导演,都以礼相待,以朋友视之。这里且以较少提及的小津和成濑的关系为例说明。 ...
评分当黑泽明以《罗生门》震惊世界,令世界影坛第一次对日本电影刮目相看;当沟口健二在一九五二至一九五四年接接凭着《雨月物语》、《西鹤一代女》和《山椒太夫》连续获得威尼斯银狮奖时,被称为电影之神的小津安二郎,此时的地位却处于极其尴尬的状况。 日本人认为小津...
评分 评分书是好书,不过不以文字取胜,行文虽然罗嗦可恨但信息量可观。 与中国近现代史对照阅读,很多地方会让人唏嘘。循环往复的人类历史。 小津拍了很多关注都市小人物和家庭伦理的好片;导演生涯中参加了侵华战争,上过战场杀过人,亲历毒气战,在中国还有很多粉丝。 这本书的翻...
写作方法让人难以接受,大量信息扑面而来却又没有重点,似乎太细致了些,看来真是杂志连载的东西,凑成书有些不合适。
评分这是我看过的做导演研究最牛逼的书。由电影研究入文化研究,由作家作品论入电影史和文化史乃至思想史,此书高山仰止。
评分信息量巨大,可以当“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制片厂史花边”来看。要不是含糊不清的翻译就给五星了。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理论分析少而精,而把重点放在对日本制片厂结构和各历史阶段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等背景的搜集整理上,其实对我们外国读者来说,事实而非理论才更重要,我们更想知道影片背后的芝麻绿豆,不管有多琐碎。外界形势部分促成了小津的电影风格,而小津性格上的稳重(甚至固执)和精确使他像巴赫一样,在同一个模型的循环往复中实现丰富的表达。作者下笔谨慎,从不妄下结论,但看得出,两年的侵华生涯和两年多在新加坡的逗留包括关押,对小津电影风格的转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不管是排共、韩战、旧金山和约还是日美安保条约,日本社会的变迁远甚于战前那十年,但小津开始对社会环境充耳不闻。从那以后他只拍一件事:传统家庭的崩溃。
评分写作方法让人难以接受,大量信息扑面而来却又没有重点,似乎太细致了些,看来真是杂志连载的东西,凑成书有些不合适。
评分講政治太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