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所谓的小津(电影)是这样一种存在:促使我从中汲取各式各样的问题并加以解读,它十分丰富且有趣,既有刺激性的东西,又具有强大的魅力。从这样的立场出发进行研究,从中找出小津(电影)内在的一些问题,我把这种做法权且称作周游。
换句话说,所谓周游,是由小津这个对象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方法论。在这里当然是以小津为主题进行论述,但同时这也是我对小津的研究和问题意识的表达。
——田中真澄
小津安二郎精心构置的画面流泻出人类细碎、真实、沧桑的情感,从细小之中见宏大,隽永深长。一如小津的影片,本书没有采用直截了当的“作者论”、“作品论”,而是把目光聚集在常人眼中隐而不现的材料细节,冷静、细致入微地观察它们的走向和影响,在日本昭和时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追寻小津人生和创作的脚步,也不回避他在二战期间所作所为的敏感话题,令观者得以品味出小津洁净整饬世界之下的暗流涌动和人性幽暗复杂的况味。
田中真澄,1946年生于日本北海道,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研究科学硕士毕业。电影史研究家。小津安二郎研究方面,除本书外,还有《小津安二郎全发言 1933~1945》(1987)、《全日记 小津安二郎》(1993)、《小津安二郎战后语录集成》(1989)、《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题外》(2001)、《走近小津安二郎》(2002)等。
喜欢小津不需要理由,在喜欢他的人眼中,小津超越了日本、电影、导演这三个独立或任意组合的概念。如果非要有个参照,不妨把小津与其他所有导演区分成两类。小津电影的技艺之美也早就不必多说,那是独属小津的,别人学不来。但在对小津的亲近里却总有一种疏淡的感觉,对小津的...
评分当黑泽明以《罗生门》震惊世界,令世界影坛第一次对日本电影刮目相看;当沟口健二在一九五二至一九五四年接接凭着《雨月物语》、《西鹤一代女》和《山椒太夫》连续获得威尼斯银狮奖时,被称为电影之神的小津安二郎,此时的地位却处于极其尴尬的状况。 日本人认为小津...
评分小津的电影待每个人如宾客,在现实生活中,小津也一如其电影中人,他不像黑泽明一明脾气火爆,动辄和别人甚至剧组人员决裂,待人温文有礼。因此,他除了晚年一次失控对吉田喜重发过火外,对同行的导演,都以礼相待,以朋友视之。这里且以较少提及的小津和成濑的关系为例说明。 ...
评分问你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小津和鲁迅的相似之处是什么?答案是:笔名多。 城户四郎代替野村芳亭入主松竹蒲田制片厂,揭开了松竹电影的新篇章。城户确立了导演负责制,并规定要想成为导演,需先要写剧本。在这种体制下,松竹的每一位导演无不是编剧好手,小津当然也不例...
评分这段时间来,每天晚上,和上下班的路上,都会看一会儿《小津安二郎周游》。 刚在地铁站下了车,站在扶梯边把最后一章看完。苦于手中没有铅笔,有一句回家后才补划上。“与其强调不如沉下心来,与其情绪化不如认识它”。作者田中真澄这里所谈的是小津对待他生平最后一部电影《...
研究方法很好,可惜电影本身着墨不多;以及,小津在毒气部队的一段,尤为好看。
评分这是本神奇的书,神奇处在于它并不把小津的电影作为叙述重点,而以小津为中轴线周游开去,讲世界电影近代史,讲日本电影近代史,讲日本文化近代史,讲日本近代史,讲世界近代史,并与小津的一生形成精彩的互文。更神奇处,在于本书写作的方法论,没有一处信息是空口无凭,均是从海量文献中梳理而来,犹如在看一本推理小说抽丝剥茧。
评分写作方法让人难以接受,大量信息扑面而来却又没有重点,似乎太细致了些,看来真是杂志连载的东西,凑成书有些不合适。
评分置于大时代背景与文化、电影行业环境与发展之下的小津其人、其作品,从与小津相关的周边史料下笔,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解读,从而追溯小津的电影历程与美学,再现小津致力于描述氛围、直观其中的人的真实面目的电影实践,以及隐含其影片中的物哀、无常、幽寂与枯淡,人的温情与人情的孤寂之感。
评分跟黑泽明和小林比小津更为细腻,二战时的军旅生涯让他关注更多的是百姓生活的点滴,书写得略显杂乱但完全不影响对这位导演的认识,最后。。。还是喜欢小林多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