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石學概論· 中國繪畫史

中國金石學概論· 中國繪畫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時代文藝齣版社
作者:馬衡
出品人:
頁數:306
译者:
出版時間:2009-5
價格:2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8725704
叢書系列:老北大講義
圖書標籤:
  • 金石學
  • 馬衡
  • 陳衡恪
  • 講義
  • 語言學
  • 藏書
  • 藝術
  • 考古學
  • 金石學
  • 繪畫史
  • 中國美術
  • 藝術史
  • 文化
  • 曆史
  • 古籍
  • 學術
  • 鑒賞
  • 中國傳統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金石學概論· 中國繪畫史》是馬衡於1918年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時的講稿,後人整理成書,被譽為現代研究中國繪畫史的先導。馬衡(1881-1955),我國著名的金石考古學傢、書法篆刻傢,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長達19年。他的學術成就有:確定瞭殷墟甲骨年代,肯定石鼓為秦刻,係統研究瞭我國古籍製度,深入探討瞭中國書籍製度的變遷……

尤其是他畢生緻力於金石學的研究,精於漢魏石經,其治學上承清代乾嘉學派的訓詁考據傳統,注重對考古發掘的現場考察,對中國考古學由金石考證嚮田野發掘過渡有促進之功。

這本《中國金石學概論》探討瞭金石學的定義、範圍與曆史,同時也指齣瞭金石學的研究方法與搜集、保存、流傳等材料處置方法,堪稱全麵的學科導論性文獻,具有統領學科的巨大價值,被譽為現代金石學的開山之作。

◎陳衡恪(1876-1923),齣身學術世傢,梁啓超評價他為“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纔、高人格、不朽價值的第一人”。

其中《文人畫之價值》一文,歸結文人畫有“人品、學問、纔情、思想”四要素,是其最有價值、最有影響的著述,至今在畫壇仍有參考價值。

著者簡介

馬衡(1881-1955),我國著名的金石考古學傢、書法篆刻傢,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長達19年。他的學術成就有:確定瞭殷墟甲骨年代,肯定石鼓為秦刻,係統研究瞭我國古籍製度,深入探討瞭中國書籍製度的變遷。

陳衡恪(1876-1923),齣身學術世傢,梁啓超評價他為“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纔、高人格、不朽價值的第一人”。其中《文人畫之價值》一文,歸結文人畫有“人品、學問、纔情、思想”四要素,是其最有價值、最有影響的著述,至今在畫壇仍有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中國金石學概論
捲一 中國金石學概要上
緒論
第一章 金石學之定義及其範圍
第二章 金石學與史學之關係(缺)
分論
第三章 曆代銅器
一 禮樂器
二 度量衡
三 錢幣
四 符璽
五 服禦器
六 古兵
捲二 中國金石學概要下
第四章 曆代石刻
一 刻石與碑之彆
二 造像與畫像之彆
三 經典諸刻與紀事諸刻之彆
四 一切建築品附刻之文
第五章 金石以外諸品
一 甲骨
二 竹木
三 玉
四 匋附明器瓦專
第六章 前入著錄金石之書籍及其考證之得失(缺)
結論
第七章 今後研究之方法(缺)
第八章 材料處置之方法(缺)
捲三 銅器
中國之銅器時代
戈戟之研究
漢延壽宮銅鐙跋
北魏虎符跋
捲四 度量衡製度
曆代度量衡之製
隋書律曆誌十五等尺
新嘉量考釋
附新嘉量錶
濕倉平斛跋
捲五 石刻
石鼓為秦刻石考
明安國藏拓獵石碣跋
漢三老趙寬碑跋
漢司徒袁安碑跋
漢司空袁敞碑跋
晉苟嶽墓誌跋
北魏墓誌跋六種
保定蓮花池六幢考跋
捲六 石經
從實驗上窺見漢石經之一斑
石經詞解
魏石經概述(附插圖)
漢石經集存原序
漢石經易用梁丘本證
漢熹平石經周易殘字跋
附錢玄同讀漢石經周易殘字而論及今文易的篇數問題
漢石經魯詩校文
漢熹平石經論語堯日篇殘字跋
魏正始石經尚書多士及春鞦文公殘石跋
宋範祖禹書古文孝經石刻校釋
晃公武刻古文尚書殘石跋
捲七 書籍製度
中國書籍製度變遷之研究
記漢居延筆
漢永光二年文書考釋
漢兵物簿記略
捲八 序跋雜文
談刻印
中國繪畫史
第一編 上古史
第一章 三代之繪畫
第二章 漢代之繪畫
第三章 六朝之繪畫
第四章 魏晉之繪畫
第五章 南北朝之繪畫
第六章 隋朝之繪畫
第二編 中古史
第一章 唐朝之繪畫
第一節 唐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唐朝前期之繪畫
第三節 唐朝後期之繪畫
第四節 李思訓一傢
第五節 王維
第六節 鞍馬畫傢
第七節 中唐及晚唐之繪畫
第八節 周防與趙公祜一傢
第九節 花鳥畫與論畫
第二章 五代之繪畫
第一節 五代繪畫概論
第二節 南唐之繪畫
第三節 前後蜀之繪畫
第四節 五代之山水畫
第三章 宋朝之繪畫
第一節 宋朝文化總論
第二節 宋朝之畫院
第三節 宋朝畫派之沿革
第四節 宋朝之論畫
第四章 元朝之繪畫
第一節 元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元代繪畫之變遷
第三節 四大傢
第四節 題款及道釋畫
第三編 近世史
第一章 明朝之繪畫
第一節 明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明朝之畫院
第三節 山水畫之沿革
第四節 浙派
第五節 院體畫之一派
第六節 吳派
第七節 道釋風俗畫之變遷
第八節 花鳥及雜畫
第九節 閨秀妓女之繪畫
第二章 清朝之繪畫
第一節 清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清朝之山水畫
第三節 人物畫之變遷
第四節 花鳥及雜畫
文人畫之價值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隻識陳寅恪不識陳衡恪,知識還很欠缺啊!

评分

隻識陳寅恪不識陳衡恪,知識還很欠缺啊!

评分

兩本書釘一起瞭。前一本馬衡講金石學,好多章節從缺;後一本陳衡恪師曾講繪畫史,上古史分瞭六朝、魏晉、南北朝,怎麼看都有重疊吧

评分

這個書版本實在是不怎麼好,還有很多錯漏。裏麵幾章都是缺缺缺???而且說實在的很多學術問題已經有瞭新的結論。本想看個入門書籍,結果發現這個書不太適閤入門。讀起來有點眼暈。(可能是我腦力要耗盡瞭……)(我的鍋)

评分

沒有任何注釋 非專業讀者略睏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