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間的製度文獻與製度文化

漢唐間的製度文獻與製度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黃楨
出品人:
頁數:262
译者:
出版時間:2023-9
價格:8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73208255
叢書系列: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圖書標籤:
  • 漢唐史
  • 製度史
  • 文獻學
  • 文化史
  • 政治史
  • 社會史
  • 隋唐史
  • 製度文化
  • 曆史學
  • 中國古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王朝製度在漢唐間完成瞭由初創嚮繁密的演進。與此相應,專門記述製度的典籍、篇章也在這一階段經曆瞭從齣現到“井噴”的發展。本書以中古前期的官製、禮製文獻為研究對象,既揭示其由興起至繁盛的過程,也關注撰述動因、材料來源以及現實功用,進而審視漢唐間製度文化的變遷,觀察支撐體製成長的社會土壤。本書重新清理“漢官六種”、《齊職儀》等重要的製度文獻,夯實製度史研究的史料基礎;係統地梳理漢唐間製度撰述從齣現到興盛的曆程,發掘文獻之間的關聯,揭示趨勢與影響;將製度著述從取材、撰寫到傳播的各個環節納入考察範圍,豐富古代文獻研究的視角;由製度文獻的書寫、閱讀探求中古學者圍繞製度的認知與期許,進而觀察製度文化的變遷,拓展對於官製、禮製史料的解釋路徑;將撰述製度這一文化活動置於漢唐間體製變遷、民族融閤的大背景下審視,為理解學術與政治的互動打開新窗口。

著者簡介

黃楨,復旦大學曆史學學士(2011),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2017),2017年-2021年任教於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現為復旦大學曆史學係青年副研究員。於《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哲》《文史》《中華文史論叢》《文獻》《暨南學報》《唐研究》等發錶論文十餘篇,完成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漢唐間的製度文獻與製度文化”(20FZSB002)。

圖書目錄

緒論
一、概念與旨趣
二、學術史的迴顧與反思
三、思路與章節安排
第一章 官製撰述在漢末的興起
一、漢末以前的官製文獻
二、古文經學對漢製撰述的啓發
三、濛學書籍的官製內容
四、鬍廣與官製之學的建立
餘論:官製撰述的經世性
第二章 東漢“漢官”文獻再考
一、《漢舊儀》
二、《漢官》
三、《漢官解詁》《漢製度》
四、《漢官儀》
五、《漢官典職儀式選用》
小結
第三章 製度知識在魏晉的斷裂與延續
一、製度知識的散亂及影響
二、製度知識的傢內傳承
小結
第四章 製度知識的政權間流轉——以《晉公卿禮秩故事》《晉百官錶注》為中心
一、《故事》《錶注》與石趙政治
二、《故事》《錶注》的南下
三、“故事”與“史實”
餘論
第五章 《宋書》“百官誌”“禮誌”的編纂及特質
一、中古正史“百官誌”“禮誌”的撰述情況
二、《宋書》二誌的取材
三、《宋書》二誌的特質
小結
第六章 《齊職儀》與官修政典的興起
一、《齊職儀》的撰作背景
二、《齊職儀》的登場
三、從《齊職儀》到《唐六典》
附:《齊職儀》輯佚
第七章 鬍漢遭遇下的製度與製度書寫——北魏前期官製結構考論
一、從“書寫”角度反思北魏前期職官研究
二、侍臣、內職與外臣
三、《文成帝南巡碑》碑陰題名的再檢討
餘論:從官製結構看北魏前期的統治方式
第八章 杜撰的西晉五輅——兼論《晉書·輿服誌》車製部分的史料構成
一、五輅成於劉宋而非西晉
二、晉誌五輅部分的史料來源
三、晉誌車製部分史料構成之概觀
餘論
第九章 中書省與“佞幸傳”——南朝隋唐間製度文化變遷之一例
一、南朝正史“佞幸傳”的特質
二、魏晉時期的“製度性佞幸”
三、中書製度的演進與南朝佞幸書寫的成立
四、《梁書》《陳書》不立“佞幸傳”的製度因素
小結
結語
附錄一 從“劉昭注”看製度文獻在南朝的閱讀與再生産
一、博學之風與製度閱讀
二、重塑“續漢誌”
小結
附錄二 再論流刑在北魏的成立
一、關於流刑成立原因的先行研究及存在的問題
二、內亞的流刑
三、從部族舊俗到王朝法製
四、以“流”為名
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考證細密,思考生動,極大程度展現瞭“曆史書寫”研究取徑的魅力。其中製度知識的政權間流轉、西晉五輅、中書省與佞幸傳三部分尤為精彩,溝通瞭書寫閱讀、製度變遷、政治局勢等諸多方麵,並關照時人的一些知識結構與內心狀態。 西晉五輅,以傳統史料作顛覆性論斷,真是難得一見。北魏早期職官的鈎沉,很有助於理清思路。

评分

按需,唯一槽點在於社科基金項目的逆天定價……

评分

9。作者可稱得上是曆史書寫第二代響應者的翹楚。最精彩的是傅暢《故事》及南傳、晉五輅和製度性佞幸三章,將曆史書寫與製度史、知識史緊密結閤,使其完全變成瞭理念和工具,不再是目的本身(曆史書寫和誰一起齣都是王炸,唯單齣最小)。作者雖自謙未增新章、見識如故,但相較於博論,本次的主題重新命名、章節重新安排和結語統籌,勾勒瞭一個製度文獻於東漢中後期生成、於魏晉時遺失與重整、於南北朝各自發揚光大的路徑,文獻本身也在書厄和重構中為人閱讀、整理,沾染上瞭南北朝隋唐各自的製度文化與建構理念。文雖未變,形實等而上之(如同給一個人重新設計瞭最符閤其外貌的發型)。若非要挑刺,那就是文章部分論斷略顯武斷,臧書提及大駕鹵簿,不一定必在輿服誌中,也可能在傅鹹等大臣的列傳中以奏議齣現,此事於類書中有例,但瑕不掩瑜。

评分

極好,極好,極好。

评分

考證細密,思考生動,極大程度展現瞭“曆史書寫”研究取徑的魅力。其中製度知識的政權間流轉、西晉五輅、中書省與佞幸傳三部分尤為精彩,溝通瞭書寫閱讀、製度變遷、政治局勢等諸多方麵,並關照時人的一些知識結構與內心狀態。 西晉五輅,以傳統史料作顛覆性論斷,真是難得一見。北魏早期職官的鈎沉,很有助於理清思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