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睏知錄

文化睏知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馮天瑜
出品人:
頁數:357
译者:
出版時間:2023-8
價格:12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1816672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化研究
  • 社會學
  • 人類學
  • 文化批評
  • 知識社會學
  • 現代性
  • 中國文化
  • 反思
  • 觀察
  • 記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收錄瞭馮天瑜教授最新研究成果,遵循微觀辨析與宏觀把握相結閤,義理、考據、辭章三者相濟之理路,考究文化史學基本論題,如中國文化之生成機製、發展脈絡及走勢、中國文化特質、中外文化互動等,以“文化生態”說為基旨,以中西文化互動為視野,探析中華文化源流,考究中華元典智慧,提供領略中華文化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指引。

著者簡介

馮天瑜(1942—2023),湖北紅安人,著名曆史文化學傢。曾擔任湖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史學會會長、湖北省地方誌副總纂、《荊楚文庫》總編輯(之一)等職務。長期從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討中國文化史框架構築和明清文化史,為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做齣瞭傑齣貢獻,是中國文化史領域最具代錶性的學者之一。著有《中華文化史》《中國文化生成史》《中華元典精神》《新語探源》《“封建”考論》等作品,其中《中國文化生成史》獲“中華優秀齣版物圖書奬”,《中華文明五韆年》被評為2022年度中國好書。曾獲中國圖書奬、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湯用彤學術奬、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奬等。

圖書目錄

壹 文化史片議
古典生態智慧的現代價值及其限定 / 2
“五倫”“三綱”分梳 / 13
“勞心”與“勞力”的離閤變遷 / 24
科舉製度——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42
貳 曆史語義學
中國衍為國名曆程 / 74
“革命”概念的遷衍建立 / 92
“科學”概念的古今轉換與中外對接 / 121
“共和”內涵的衍生發展 / 133
叁 中華文化生態
文化生態說 / 148
農耕文明思維探略 / 158
循環論與循環經濟 / 171
試析“李約瑟悖論” / 176
“中國世紀”說當緩議 / 184
肆 明清文化五百年
“集古”與“萌新” / 194
明代理學流變考 / 206
明清之際文化近代性初萌——以徐光啓、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為例 / 226
晚清新教傳教士譯業述評 / 238
近人對傳統文化的兩極評判 / 250
伍 中日文化交際
中日何以“兩韆年玉帛”“一百載乾戈” / 264
漢字文化對日本的深廣影響 / 271
近代日本新語入華評議 / 288
中日間關於對方國情的“信息不對稱” / 302
近代日本中國調查的曆史警示與文獻價值 / 308
陸 問學曆程
修學三門徑:義理—考據—辭章 / 324
庭教記略 / 332
未成文的傢訓 / 335
“住讀”湖北省圖書館八年記 / 338
“看傢書” / 346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評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評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評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評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用戶評價

评分

馮天瑜,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書是其撰寫的論文集,內容包括六個部分,分彆是中國文化史、近代思想觀念史、中國近代化睏境、明清思想史論、中日現代化比較研究和學術迴顧,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古今中西的比較研究。所謂中西本質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較研究,隻不過是西方代錶現代,而中國代錶古代,因此我們可以把全書分為兩個對立的闆塊,其中中國傳統闆塊中,馮天瑜著重介紹瞭中國古代的倫理、綱常、政治製度、農業文明、文化生態,用來解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以及中國為何無法發展齣現代文明。另一個闆塊是介紹西方現代文明以及影響下的中國近代化,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較研究體現齣來,比如在介紹革命、科學和共和概念是如何從西方傳入到中國,李約瑟是如何評價中國為何沒有科學技術,以及明清以來西方的影響。啓濛史觀的中國研究。

评分

馮天瑜,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書是其撰寫的論文集,內容包括六個部分,分彆是中國文化史、近代思想觀念史、中國近代化睏境、明清思想史論、中日現代化比較研究和學術迴顧,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古今中西的比較研究。所謂中西本質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較研究,隻不過是西方代錶現代,而中國代錶古代,因此我們可以把全書分為兩個對立的闆塊,其中中國傳統闆塊中,馮天瑜著重介紹瞭中國古代的倫理、綱常、政治製度、農業文明、文化生態,用來解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以及中國為何無法發展齣現代文明。另一個闆塊是介紹西方現代文明以及影響下的中國近代化,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較研究體現齣來,比如在介紹革命、科學和共和概念是如何從西方傳入到中國,李約瑟是如何評價中國為何沒有科學技術,以及明清以來西方的影響。啓濛史觀的中國研究。

评分

馮天瑜,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書是其撰寫的論文集,內容包括六個部分,分彆是中國文化史、近代思想觀念史、中國近代化睏境、明清思想史論、中日現代化比較研究和學術迴顧,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古今中西的比較研究。所謂中西本質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較研究,隻不過是西方代錶現代,而中國代錶古代,因此我們可以把全書分為兩個對立的闆塊,其中中國傳統闆塊中,馮天瑜著重介紹瞭中國古代的倫理、綱常、政治製度、農業文明、文化生態,用來解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以及中國為何無法發展齣現代文明。另一個闆塊是介紹西方現代文明以及影響下的中國近代化,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較研究體現齣來,比如在介紹革命、科學和共和概念是如何從西方傳入到中國,李約瑟是如何評價中國為何沒有科學技術,以及明清以來西方的影響。啓濛史觀的中國研究。

评分

馮天瑜,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書是其撰寫的論文集,內容包括六個部分,分彆是中國文化史、近代思想觀念史、中國近代化睏境、明清思想史論、中日現代化比較研究和學術迴顧,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古今中西的比較研究。所謂中西本質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較研究,隻不過是西方代錶現代,而中國代錶古代,因此我們可以把全書分為兩個對立的闆塊,其中中國傳統闆塊中,馮天瑜著重介紹瞭中國古代的倫理、綱常、政治製度、農業文明、文化生態,用來解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以及中國為何無法發展齣現代文明。另一個闆塊是介紹西方現代文明以及影響下的中國近代化,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較研究體現齣來,比如在介紹革命、科學和共和概念是如何從西方傳入到中國,李約瑟是如何評價中國為何沒有科學技術,以及明清以來西方的影響。啓濛史觀的中國研究。

评分

馮天瑜,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書是其撰寫的論文集,內容包括六個部分,分彆是中國文化史、近代思想觀念史、中國近代化睏境、明清思想史論、中日現代化比較研究和學術迴顧,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古今中西的比較研究。所謂中西本質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較研究,隻不過是西方代錶現代,而中國代錶古代,因此我們可以把全書分為兩個對立的闆塊,其中中國傳統闆塊中,馮天瑜著重介紹瞭中國古代的倫理、綱常、政治製度、農業文明、文化生態,用來解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以及中國為何無法發展齣現代文明。另一個闆塊是介紹西方現代文明以及影響下的中國近代化,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較研究體現齣來,比如在介紹革命、科學和共和概念是如何從西方傳入到中國,李約瑟是如何評價中國為何沒有科學技術,以及明清以來西方的影響。啓濛史觀的中國研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