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困知录

文化困知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冯天瑜
出品人:
页数:357
译者:
出版时间:2023-8
价格:12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816672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研究
  • 社会学
  • 人类学
  • 文化批评
  • 知识社会学
  • 现代性
  • 中国文化
  • 反思
  • 观察
  • 记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了冯天瑜教授最新研究成果,遵循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之理路,考究文化史学基本论题,如中国文化之生成机制、发展脉络及走势、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以“文化生态”说为基旨,以中西文化互动为视野,探析中华文化源流,考究中华元典智慧,提供领略中华文化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指引。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2023),湖北红安人,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曾担任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总编辑(之一)等职务。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文化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国文化生成史》《中华元典精神》《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作品,其中《中国文化生成史》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好书。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汤用彤学术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目录信息

壹 文化史片议
古典生态智慧的现代价值及其限定 / 2
“五伦”“三纲”分梳 / 13
“劳心”与“劳力”的离合变迁 / 24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42
贰 历史语义学
中国衍为国名历程 / 74
“革命”概念的迁衍建立 / 92
“科学”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 / 121
“共和”内涵的衍生发展 / 133
叁 中华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说 / 148
农耕文明思维探略 / 158
循环论与循环经济 / 171
试析“李约瑟悖论” / 176
“中国世纪”说当缓议 / 184
肆 明清文化五百年
“集古”与“萌新” / 194
明代理学流变考 / 206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性初萌——以徐光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例 / 226
晚清新教传教士译业述评 / 238
近人对传统文化的两极评判 / 250
伍 中日文化交际
中日何以“两千年玉帛”“一百载干戈” / 264
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深广影响 / 271
近代日本新语入华评议 / 288
中日间关于对方国情的“信息不对称” / 302
近代日本中国调查的历史警示与文献价值 / 308
陆 问学历程
修学三门径:义理—考据—辞章 / 324
庭教记略 / 332
未成文的家训 / 335
“住读”湖北省图书馆八年记 / 338
“看家书” / 34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评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评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评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评分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

用户评价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