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学术

国家与学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罗志田
出品人:
页数:480
译者:
出版时间:2023-10
价格:10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75932
丛书系列:当代学术
图书标签:
  • 国家认同
  • 学术研究
  • 政治哲学
  • 社会科学
  • 文化研究
  • 高等教育
  • 知识分子
  • 学科发展
  • 中国社会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分析视野之广泛,议题层次之多样,在晚近学界有关国学、史学的专著中,最具思想史意趣,对我们认识文明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温故知新的启迪。

作者在写法上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以期回到历史的“案发现场”,向读者传达出“近代中国多歧互渗的时代特征”——这在清季民初表现最为明显的面相。

--

19—20世纪之交,是一个旧学衰落,新学纷争的时代;在西学冲击下,出现“国粹”“国学”等概念。本书聚焦于“国学”,以此为“抓手”,剖析“国家与学术”的时代主题——什么是国学?国学是否妨碍中国“走向世界”?国学自身怎样“走向世界”?在一连串追问之下,作者把一系列充满歧异而使人困惑的、远远超出学术的范围,形成社会参与相对广泛的思想论争展开在我们面前。

本书大体涵盖清末保存国粹与民国整理国故两大运动。讨论了这个时代思想文化层面所面对的根本性问题,投射入也表达出20世纪前期,许多中国士人的共同期待,即中国的整体“复兴”。

作者简介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兼任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斯文关天意:近代新旧之间的的士人与学人》《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和《激情时代:五四再认识》等。

目录信息

新版序
原序
一国不威则教不循:中学走向无用
1 物质与文质的学术之“用”
2“科学”与学术的虚实
二国无学不立:重建国学的努力
1 区分君学与国学
2 古学与国学
3“窃学”与“灭学”
4“有是地然后有是华”的国学
三温故知新:民间的古学复兴与官方的存古学堂
1 国粹不阻欧化
2“复古”与“复兴”
3 存古学堂之立意
4 各方对存古取向的反应
5 余论:朝野取向的异同
四种界与学理:抵制东瀛文体与万国新语之争
1 语言文字地位的上升
2 抵制东瀛文体
3 中西文字的优劣
4 文字改革的朝野观念异同
5 种界与学理
6 万国新语之余波
五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
1 从清季到民初的观念传承
2“国”与“故”的地位
3 国故之争折射出的新旧观念异同
4 余论:古今与中外
六机关枪与线装书:关于“国学书目”的论争
1“国学书目”的争论及其弦外之音
2 机关枪对打?科学的精神与物质
3 科学的国学
4 余论
七从正名到打鬼:新派学人对整理国故的态度
1 引言:杂志的兴起
2正名的努力: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
3从治病到打鬼:整理国故运动的一条内在理路
八国学的学科定位与认同危机
1引言:国学与国故学
2 西方学术分类与国学的学科定位
3 区分新旧的努力:国学的排他性
引用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罗老师自序言此书“因涉及的面相过去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故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今日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这使得有几章显得就是在敷陈排列几人的文章对话,而罗却隐身于其后,少有论说。当然,如何择取安置本身也很见功力。罗一贯的风格是揭示学术思想史的复杂性:如对立的政府民间可能共享同样的观念,被视为同一派的人却差异极大,我特别注意的是清季民初对国学/旧学的讨论逐渐趋向于一以“科学”为公共衡准,无论“新旧派”。新派直接要打倒国学,所谓旧派为国学正名的方式也是要说明国学研究是科学的。真正仍认为“中学为体”,以国学统摄科学而非相反的保守主义者是完全不见的。这大概也和罗老师论及到的报刊媒介胜过著述有关。已无人愿听那些更保守者的言说,而他们多数也退居著述、不问世事。不过发掘其观点也很重要。

评分

罗老师自序言此书“因涉及的面相过去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故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今日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这使得有几章显得就是在敷陈排列几人的文章对话,而罗却隐身于其后,少有论说。当然,如何择取安置本身也很见功力。罗一贯的风格是揭示学术思想史的复杂性:如对立的政府民间可能共享同样的观念,被视为同一派的人却差异极大,我特别注意的是清季民初对国学/旧学的讨论逐渐趋向于一以“科学”为公共衡准,无论“新旧派”。新派直接要打倒国学,所谓旧派为国学正名的方式也是要说明国学研究是科学的。真正仍认为“中学为体”,以国学统摄科学而非相反的保守主义者是完全不见的。这大概也和罗老师论及到的报刊媒介胜过著述有关。已无人愿听那些更保守者的言说,而他们多数也退居著述、不问世事。不过发掘其观点也很重要。

评分

罗老师自序言此书“因涉及的面相过去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故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今日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这使得有几章显得就是在敷陈排列几人的文章对话,而罗却隐身于其后,少有论说。当然,如何择取安置本身也很见功力。罗一贯的风格是揭示学术思想史的复杂性:如对立的政府民间可能共享同样的观念,被视为同一派的人却差异极大,我特别注意的是清季民初对国学/旧学的讨论逐渐趋向于一以“科学”为公共衡准,无论“新旧派”。新派直接要打倒国学,所谓旧派为国学正名的方式也是要说明国学研究是科学的。真正仍认为“中学为体”,以国学统摄科学而非相反的保守主义者是完全不见的。这大概也和罗老师论及到的报刊媒介胜过著述有关。已无人愿听那些更保守者的言说,而他们多数也退居著述、不问世事。不过发掘其观点也很重要。

评分

洛阳纸贵、复印本都炒到神价格,罗老师这本二十年前“名著”的终于再版了。他是那种有魔力的老师,点铁成金,手眼俱高,拽了几十年,怕他、厌他甚至恨他的声音一直都有,但最终都成就了他在学界越来越重的赫赫高名。

评分

洛阳纸贵、复印本都炒到神价格,罗老师这本二十年前“名著”的终于再版了。他是那种有魔力的老师,点铁成金,手眼俱高,拽了几十年,怕他、厌他甚至恨他的声音一直都有,但最终都成就了他在学界越来越重的赫赫高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