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奈到曼哈頓

從馬奈到曼哈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英]彼得·沃森
出品人:
頁數:571
译者:劉康寜
出版時間:2023-8
價格:7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73693
叢書系列:新知文庫(新版)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印象派
  • 現代藝術
  • 美國藝術
  • 繪畫
  • 文化
  • 藝術評論
  • 馬奈
  • 曼哈頓
  • 藝術之旅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馬奈和曼哈頓,是印象派繪畫的先驅和美術館畫廊林立的藝術中心,是19世紀的歐洲和20世紀的現代世界,是藝術傢及其作品和引領潮流的藝術市場。

從馬奈到曼哈頓,是從一個時空到另一個時空,二者以藝術為媒介遙遙關聯,勾畫齣一幅關於世界藝術市場的圖景,被時光暈染,漸至繽紛繁茂。

成就那些偉大作品之偉大的,是“馬奈”,亦是“曼哈頓”。

--

本書通過豐富翔實的材料,對1882年至20世紀90年代間藝術市場的發展曆史進行瞭細緻詳盡的梳理和生動的講述,對不同年代藝術和商業、美與金錢的關係做瞭深入透徹的分析,並極富創見地解答瞭如下問題:人們關於藝術的審美判斷是源自他們的本心嗎,還是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操控大眾的審美取嚮?藝術品拍賣是藝術品味的體現嗎,抑或隻是純粹的商業行為?藝術的自然之美和它作為商業概念的美是各美其美的嗎,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兼而有之?藝術市場是如何影響藝術傢創作方嚮以及大眾藝術品味的?藝術市場的經濟活動與普通經濟活動有什麼不同之處?藝術品的價值是由其作為商品的價格決定,還是由它的藝術品質決定?

著者簡介

彼得•沃森(Peter Watson),生於1943年,先後擔任《今日種族》《新社會》等多傢雜誌的主編和副主編,《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多傢報刊的記者和撰稿人。1983年成為國際藝術代理商,多次揭發轟動世界的藝術界醜聞,曾親自追蹤查訪大量竊取歐洲古藝術寶藏的犯罪團夥;1997年起任劍橋大學麥剋唐納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其著述頗豐,代錶作有《德國天纔》《20世紀思想史》《大分離:舊大陸與新大陸的曆史與人性》《卡拉瓦喬的陰謀》等。

圖書目錄

作者的話
前言 作為一種商業概念的美
第 1章 拍賣《加謝醫生的肖像》
第一部分 1882年至 1929年:後“拉斐爾前派”
第 2章“令人頭疼的話題……拍賣行業的毀滅性趨勢”
第 3章 特許拍賣人、蠟燭拍賣會和科爾納吉先生的招待會:早期的藝術市場
第 4章 黃金時代的巴黎:馬奈和現代主義的誕生
第 5章 繪畫一條街:拉菲特街和最早的印象派經紀人
第 6章 巴比鬆畫派的繁榮:100年前的品位與價格
第 7章 西格弗裏德•賓、默裏•馬剋斯和他們的東方朋友們
第 8章 遺孀們
第 9章 迪韋納、迪瓦內、杜維恩
第 10章 誇裏奇、霍和書籍之花
第 11章 沃拉爾的巴黎,卡西雷爾的德國
第 12章 蘇富比的第一幅早期大師作品
第 13章“291”和“軍械庫藝術展”
第 14章 1萬英鎊大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品位與價格
第 15章 戰爭和少校
第 16章 坎魏勒事件
第 17章 巴黎諸王朝
第 18章 對肖像畫的崇拜:股市大崩盤前夕的品位與價格
第二部分 1930年到 1956年:不友善的樹敵藝術
第 19章 大崩盤
第 20章 齟齬
第 21章 數學傢與殺人犯
第 22章 大凋零: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品位與價格
第 23章 戰爭與元帥
第 24章 彼得•威爾遜之西望
第 25章 上海—香港到蘇伊士運河
第三部分 1957年至今:印象主義,日齣
第 26章 畢加索的生意和萊奧•卡斯泰利的頓悟
第 27章 蘇富比對陣佳士得
第 28章 200萬英鎊大關
第 29章 曼哈頓新的繪畫一條街
第 30章 瓷器和退休金
第 31章 彼得•威爾遜的巔峰
第 32章 蘇富比的衰落和艾爾弗雷德•陶布曼的崛起
第 33章 新的蘇富比和新的收藏傢
第 34章 日本人對“目玉”的熱愛
第 35章 凡•高等人和“金餘現象”
第 36章 畢加索股份有限公司和銀座的畫廊
第 37章 起跑犯規?當代藝術市場
第 38章 享樂的價格:作為投資的藝術
第 39章 從曼哈頓到瑪萊區:歐洲的復興
第 40章 極緻:十億美元級的狂歡
第 41章 虎頭蛇尾:“理財”的藝術
後記 後“加謝”世界
附錄A 藝術品價格的世界紀錄(以及它們換算到現在的價格)
附錄 B 曆史上畫作的真正價格:將過去的價格轉為當今價格的指數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作者是英国人,他详尽地描述他所亲身经历的与艺术市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一直呆在国内的中国人,我们只能干瞪眼。了解与学习了他的圈子后,我们的目的是要作用于中国,建立我们自己的圈子~

評分

作者是英国人,他详尽地描述他所亲身经历的与艺术市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一直呆在国内的中国人,我们只能干瞪眼。了解与学习了他的圈子后,我们的目的是要作用于中国,建立我们自己的圈子~

評分

作者是英国人,他详尽地描述他所亲身经历的与艺术市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一直呆在国内的中国人,我们只能干瞪眼。了解与学习了他的圈子后,我们的目的是要作用于中国,建立我们自己的圈子~

評分

作者是英国人,他详尽地描述他所亲身经历的与艺术市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一直呆在国内的中国人,我们只能干瞪眼。了解与学习了他的圈子后,我们的目的是要作用于中国,建立我们自己的圈子~

評分

作者是英国人,他详尽地描述他所亲身经历的与艺术市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一直呆在国内的中国人,我们只能干瞪眼。了解与学习了他的圈子后,我们的目的是要作用于中国,建立我们自己的圈子~

用戶評價

评分

梵高的畫賣到8250萬美金?拍賣行究竟“何德何能”? 畫傢、歐洲舊貴族及其後人、拍賣行老闆、投機商人、藝術品經紀人、畫廊所有者在書中輪番登場。 100多年來,他們持續活躍,讓藝術品成為“商業概念的美”。

评分

梵高的畫賣到8250萬美金?拍賣行究竟“何德何能”? 畫傢、歐洲舊貴族及其後人、拍賣行老闆、投機商人、藝術品經紀人、畫廊所有者在書中輪番登場。 100多年來,他們持續活躍,讓藝術品成為“商業概念的美”。

评分

梵高的畫賣到8250萬美金?拍賣行究竟“何德何能”? 畫傢、歐洲舊貴族及其後人、拍賣行老闆、投機商人、藝術品經紀人、畫廊所有者在書中輪番登場。 100多年來,他們持續活躍,讓藝術品成為“商業概念的美”。

评分

梵高的畫賣到8250萬美金?拍賣行究竟“何德何能”? 畫傢、歐洲舊貴族及其後人、拍賣行老闆、投機商人、藝術品經紀人、畫廊所有者在書中輪番登場。 100多年來,他們持續活躍,讓藝術品成為“商業概念的美”。

评分

梵高的畫賣到8250萬美金?拍賣行究竟“何德何能”? 畫傢、歐洲舊貴族及其後人、拍賣行老闆、投機商人、藝術品經紀人、畫廊所有者在書中輪番登場。 100多年來,他們持續活躍,讓藝術品成為“商業概念的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