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语言

身体的语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日]栗山茂久
出品人:
页数:258
译者:陈信宏
出版时间:2009-3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32
isbn号码:9787545800210
丛书系列:经典与书写
图书标签:
  • 医学
  • 中医
  • 比较研究
  • 栗山茂久
  • 文化研究
  • 历史
  • 文化
  • 科学史
  • 身体语言
  • 沟通
  • 非语言交流
  • 情绪表达
  • 人际关系
  • 自我认知
  • 社交技巧
  • 行为观察
  • 心理暗示
  • 肢体信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身体的语言》从古中国和古希腊医学的歧异出发,阐析了古代中、希两大文化的身体的“表现性”,不同的文化感官以及各自对人类存在真相的探求。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差异,不但是理论上的,也源自身体感受的方式不同。

歧异之一在于“脉”。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医生最后都以手腕为诊断的部位,两个文化的医生把手放在类似的地方,所得到的感受竟然有天壤之别。古中国的“切脉”与古希腊测量脉搏的差别在哪里?

歧异之二在于“观察的方式”。古希腊医者着迷于肌肉的身体,探究着人体器官被创造的目的;古中国医者则在观察脸部表现所反映的内在感受与意向,探索体内变化所流露的皮肤色泽,思索色泽中深沉的意蕴。

歧异之三在于中、希医学对“血液”与“风”(呼吸)的不同看法。中、希医学皆将血液视为生命的来源,但对“放血”疗法,态度却大相径庭;在古中国,从汉代到清代的医籍里,“风”持续性地扮演着人类疾病的主要来源,而在古希腊,自希波克拉底以后,“风”却主要指体内气息、内在力量或灵魂。这些差异显示了什么意义?

以上便是《身体的语言》全书要旨。据此,作者提出以下这个建议:比较研究身体认知的历史迫使我们不断重新检视我们认知与感受的习惯,并且加以想象不同的存在方式——以全新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在《身体的语言》中,作者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让我们得以直观地体验那古老而新奇的中、希医者的世界。

作者简介

栗山茂久(Shigehisa Kuriyama)教授是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曾在京都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講學與研究多年,專攻比較醫學史。大約三年前栗山教授被哈佛大學挖墙角,目前任教於東亞系與科學史系主任、赖肖尔文化史讲座教授。

目录信息

中文简体版出版说明
导读:身体感的历史
前言
第一部 触摸的方式
第一章 领会生命的语言
第二章 文字的表现性
第二部 观察的方式
第三章 肌肉与自我认知
第四章 颜色的表现性
第三部 存在的状态
第五章 血与生命
第六章 风与自我
后记
参考书目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将古希腊医学和中国医学进行比较,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比较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比较——对于构造上基本一致的身体,古代西方人和东方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本书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极为不同的理解——触摸的方式、观察的方式、存在...  

评分

由本书可以反思当今医学,6星推荐! 我具体谈谈第三部分,中西医的治疗方式。中希医学对“血”和“风”的不同看法。 血 古希腊人对血液过剩的恐惧,并予以预防性放血。联想到当今西医对手术的热充,无不表现出西医对“过剩”、“囤积”的恐惧。 而中国人则恐惧流失,忧心生...  

评分

由本书可以反思当今医学,6星推荐! 我具体谈谈第三部分,中西医的治疗方式。中希医学对“血”和“风”的不同看法。 血 古希腊人对血液过剩的恐惧,并予以预防性放血。联想到当今西医对手术的热充,无不表现出西医对“过剩”、“囤积”的恐惧。 而中国人则恐惧流失,忧心生...  

评分

本书中译本叫做《身体的语言——从身体看中西文化之谜》。译者陈信宏,2000年在台湾出版。09年引进大陆时增加了一位译者,副标题改成“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01年《自然科学史研究》曾发表此书的书评,可能是大陆最早的引介,将书名译作《人体表象及希腊、中国医学之趋异...  

评分

我理解作者要说的就是古希腊医学和中医的差别来自于认知方式不同, 基于各自语言和文化上的医学知识发展差异也回过来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人们的感觉和感受。 文字上中国的比喻方式与希腊的明确方式造成的结果是: 切脉的脉是触感与本质的合一,没有也无法区分“什么...

用户评价

评分

经典的文化比较读物。以医学为论点,扩展到东西方哲学发展历程。

评分

marked 对这个名字有着特殊的体认 go ahead

评分

1触摸的方式。希腊:动脉的舒张与收缩;中:经脉。2观察的方式。希腊:分节的肌肉系统。中:望气。3存在的状态。希腊:血液过剩。中:虚;内在满实可以抵御外在的乱象并抗衡岁月的侵蚀。外在气流到内在气息的对身体观念的转变。比较的过程:触摸方式与观察方式之间的相互对应,言语和聆听方式的相互对应。

评分

比较老的书了,这块很多研究已经更深入了。入门可一读。

评分

读了澎湃“私家历史”中栗山茂久的访谈后拿出来重新翻阅下,虽然现在这一领域已有新进展,仍堪称经典。多年前初读时,印象最深的倒还不是结论本身,而是这种既宏大又精细的比较研究眼光,以及如何深入解读文本中隐藏的“无声的思想”,尤其是不同文化中的人如何观察这个世界。最吸引人的是方法:这种治学的方法,以及古人认知世界的方法,想必梳理清楚这些,也给作者带来了持久的智性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