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

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熊秉真
出品人:上海贝贝特
页数:284
译者:周慧梅
出版时间:2022-10
价格:9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848239
丛书系列:新儿童研究文库
图书标签:
  • 儿童研究
  • 童年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文化史
  • 家庭史
  • 教育史
  • 慈航
  • 历史人类学
  • 性别研究
  • 情感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熊秉真教授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著作A Tender Voyage: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在国内的首部中译本,对宋代以降中国传统社会的儿童(从出生到七八岁)和童年做了大量史料性的研究,以再现近世中国的幼童生活以及成人的育儿生活。主体分为三编八章,辅以46幅精美的中国古代反映儿童养育和生活的插图,从婴幼儿的养育、医疗、心理情感、社会生活、儿童与家庭的关系等多角度展现中国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宋代以来中国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定义与关照,从中折射出近世中国在社会关系、思想观念、文明发展、文化形态等方面的发展与转变,同时展现了儿童的成长、发展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儿童成长的普遍规律。本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史研究者,传统中国社会、家庭、性别研究者等都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熊秉真,加州大学国际哲学及人文科学理事会教席、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近世儿童史、中西性别研究、中国医疗文化史。代表著作有《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幼医与幼蒙:近世中国社会的绵延之道》《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等。

目录信息

目 录
导言 传统中国的儿童与童年/1
第一编 身体状况/29
第一章 对儿童的诊治/30
一、幼科医学/32
二、专门知识的普及/35
三、幼科医学的专业化/37
四、政府的作用/40
五、儒士的参与/43
六、结论/44
第二章 新生儿照护/46
一、文献和主要趋势/48
二、新生儿护理程序/50
三、脐风和断脐法/52
四、新生儿身体清洁活动/57
五、新生儿急救/63
六、专业知识的普及/66
七、历史影响/68
八、结论/69
第三章 哺乳和哺育/70
一、传统的哺乳法/72
二、哺育与婴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84
三、医案中的例证/87
四、普通观察/90
五、结论/92
第二编 社会生活/93
第四章 养育方式/94
一、传统幼教模式/97
二、母哺父教/98
三、学习指导/100
四、父亲的职责/103
五、共育子女/104
六、“读书种子”与一般男童/108
七、结论/115
第五章 情感建构/117
一、模范母亲/120
二、寡母/123
三、母亲的双重角色/126
四、苦难的母亲与她身负重任的儿子/130
五、母亲的声音/130
六、儿子心目中的母亲/131
七、怀念母亲/135
八、结论/139
第六章 情感世界/140
一、参与照料的成人/141
二、祖辈、姑姨及佣仆/142
三、“母亲”集会/143
四、父亲的行踪/146
五、死亡的震撼/148
六、丧亲之痛/151
七、成长中的苦乐/153
八、结论/161
第三编 多样性/163
第七章 女童期/164
一、女童期的界定/165
二、女童的养育/167
三、日常供给/173
四、转变和逃离/184
五、结论/196
第八章 概念与现实/199
一、规范性观点/200
二、成人的憧憬/201
三、好孩子/203
四、寻觅近世历史上的儿童和童年/204
五、互动的世界/205
六、生命的循环/213
七、儿童的视角/216
八、儿童的声音/219
九、结论/227
结语/229
参考文献/239
索引/259
译者的话/26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这本书披露了童年与儿童的天地,大抵源于近世中国。作者创造性地指出中国传统里关于儿童概念在三个层次上的意义:生理学层面(人类生命的最早阶段)、社会学层面(家庭中处于小辈的地位)和哲学抽象层面(纯真无邪),并将这三个层面作为本书...  

评分

《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这本书披露了童年与儿童的天地,大抵源于近世中国。作者创造性地指出中国传统里关于儿童概念在三个层次上的意义:生理学层面(人类生命的最早阶段)、社会学层面(家庭中处于小辈的地位)和哲学抽象层面(纯真无邪),并将这三个层面作为本书...  

评分

熊秉真教授的《慈航》英文版A Tender Voyage: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但十几年来一直没有被译为中文。现由周慧梅教授译成之中文版本,用词精准,语言优美,读来十分顺畅。反复读之,感到这部译作与熊秉真教授著《童...

评分

熊秉真教授的《慈航》英文版A Tender Voyage: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但十几年来一直没有被译为中文。现由周慧梅教授译成之中文版本,用词精准,语言优美,读来十分顺畅。反复读之,感到这部译作与熊秉真教授著《童...

评分

译事不易,翻译学术著作的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需要译者具备娴熟地将两种语言进行转换的能力,而且需要掌握作者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如果作者具有用中文著书立说的能力,译者更需要额外熟悉并尽可能贴近其语言风格,这对译者的耐心和毅力是个极大的考验。这些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儿童”一词指的是人口中的年轻部分,而“童年”指向人们的经历和对这一人类生命周期阶段的哲学、文化和社会的理解,因此,对这两个主题进行研究的相关源头资料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相关的。中国和其他地方一样,过去人们对儿童和童年的理解和对待,不仅来自文字和思想,而且还通过行为和姿态,通过文本和其他证据的保存、再现或暗示。

评分

一直都认为童年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阶段,童年的经历和感受可能会泛化到整个人生历程中。通过对近世中国儿童和童年的“身体状况”“社会生活”及“多样性”的了解,我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也原谅了很多事情。慈航——人本身就是脆弱的,需要慈悲的菩萨不断的指导和怜悯。这本书仿佛让我重新拥抱了童年的自己,并对她说一声“小孩子,你已经很棒了,要继续加油”。另外本书涉及大量古文,涉及到二次翻译的问题,通过参考文献也可看出译者周老师的不易,谢谢熊秉真教授和周慧梅教授!

评分

作为一本专业书籍,既有专业性又兼顾了可读性。很适合对近世儿童生活与育儿感兴趣的人阅读~

评分

“慈航”的概念起源于中国佛教,在近世被借用来代表婴孩和幼童特殊的天真和脆弱的存在。在本书中,熊秉真教授使用了大量训蒙经典文献、年谱传记、绘画等,使读者得以深刻地了解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对儿童和童年的影响。其中,“从宋代开始,教授幼儿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起点年龄似乎每个一个或一个半世纪就减少一岁”的观点和分析,使我对于曾经接受的教育和当今社会儿童教育的状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与此同时,周慧梅教授的翻译用词精准,贴近原作语言风格,使本书阅读起来流畅自然,更能领会其中含义。幸有二位教授的努力,如今得以从成人的视角回归人生中最早最脆弱的阶段。

评分

对宋代以来儿童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进行了刻画,了解儿童生活是审视整个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