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青春、自信,还有工作。你什么都有。”
“那你又缺了什么?”
“除了工作,我什么都没有。”
时代巨轮不断向前推动,我们只能奋力追赶,深怕一时不察就被抛在后头。
海明威在上一个世纪写下了“除了工作,我什么都没有”,而这个世纪的我们,又拥有了什么?
“你读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吗?真是杰作!真的,这可是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短篇小说。”——詹姆斯·乔伊斯
在本书同名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里,海明威用简单的文字,打造出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家咖啡店,在那里,有一位年轻服务生,一位年长服务生,一位自杀未遂的老先生,还有足以抵抗生命中所有空无、痛楚的光明与秩序。
“世物皆空,人也不例外。需要的,不过是光,还有某些程度的干净与秩序罢了。”
本书共收录海明威经典短篇十三篇,包括海明威最钟爱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弗兰西斯·麦康伯幸福而短暂的一生》《在异乡》《白象似的群山》《世界的光》,又收录《印第安人的营地》《三声枪响》《在异乡》等,序列则呈现了一个人从小孩子、青少年、结婚、生子、丧偶、衰老的成长阶段。通过适当的排列,让新读者建立对海明威作品的印象,也唤醒老读者的印象。
一位着迷于倾听的硬汉。他倾听自然、倾听社会、倾听他者,也因为听得见众人听而不闻的声音,他格外厌恶例如神圣、光辉、牺牲等过于抽象的“大”字,说这些字难以入耳,令人难耐。他创作时总要删除那些字眼,透过精简、拟真的风格,让故事中的角色全都平易近人,栩栩如生。如此的执着,也演变成他终身奉行的冰山理论:“显现的一角之外,应该还有八分之七留在水面下。任何一清二楚的地方都应该删去,只有看不见的地方才能够巩固这一座冰山。”
海明威一生中最熟悉的声音,或许是枪声。他曾远赴西班牙、古巴、非洲等地,参与战事或狩猎,也曾经历重伤,濒临死亡。但无论伤得多重,他总重新站起来,如同他故事中的男性角色一样:一个人能够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晚年,创作压力、酗酒问题,以及家族遗传的精神疾病,让这一位硬汉作家数度进出病院,生不如死。在即将迎接六十二岁生日到来的前夕,一把猎枪朝着海明威的头部发射,无论那是自杀或是意外走火,那一声枪响,便是这一位着迷于倾听的传奇小说家,所听见的最后的声音。
“别人说话时,每个字都得听进去。大多数的人都不愿倾听。”——海明威
作者:苏林 得益于中小学必读与语文课堂,长久以来,海明威这位西方文坛大师的造诣及其“硬汉精神”都牢牢地绑定在《老人与海》上——“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宣言托举出八分之七的冰山,画龙点睛式地道出了主旨,其实是很《读者》和《故事会》的。 当我们抱持此...
评分非常喜欢这本书的设计,从封面到短篇收录顺序,似乎都在为海明威的文字所服务,即简单干净,甚至有所隐藏:“我总是根据冰山法则来写作,除了显现的一角之外,应该还有八分之七留在水面之下。任何一清二楚的地方都应该删去,只有看不见的地方才能够巩这一座冰山。” 所以在他的...
评分 评分并非严格的书评,更像一些零散的读后感。 前几天收到朋友的赠书,读到海明威的一则短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动了写点东西的念头。不过是,我对小说学识尚浅,未盼想在文学上能有一些好见地;只好是,拿出我的一些生活片段和一个喜欢的电影,一杯茶的时间就和大家聊完。...
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海明威讲故事很无聊,战战兢兢翻开这本,玛雅,这叫无聊?!一晚上读完!
评分尼克作为海明威很多作品的代言人或投射化身,在这本集子中一次次出现,一次次与死亡正面相逢,而走到终点时,我们必然会遇到一个不会打烊的、干净明亮的地方,一个能包容孤寂的地方,一个能容纳所有虚空的光亮场所,这是在走过荒原、渡劫过各种危机之后的终点——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本集子虽然体量不大,但选取篇目和编录顺序均有深意,仿佛走过海明威精神世界的一次迷你巡游。
评分挺有意思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最喜欢《弗朗西斯·麦康伯幸福而短暂的一生》,《在异乡》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像清冽的水一样流动的文字,跟着作者的意识走。读完像坐在河边看水流了一整天,看起来什么都没得到,但我确信这水已经从我的意识流过去了。看到最后在想,我为什么会翻开这本书呢,可能因为我也在寻找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吧。
评分原来是换了个名字出新集子,这些文章我早已读过,重读反而没有那么迷恋海明威了。
评分深沉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