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星球

寄生蟲星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美]卡爾·齊默
出品人:讀客文化
頁數:352
译者:姚嚮輝
出版時間:2022-1-31
價格:5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5769627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科幻
  • 外星生物
  • 寄生
  • 生存
  • 冒險
  • 恐怖
  • 進化
  • 末日
  • 生物科技
  • 星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想象一個世界,在那裏寄生蟲控製宿主的思想,萬劫不復。

想象一個世界,寄生蟲是化學戰和僞裝的大師,用宿主的身體僞裝自己。

想象一個世界,在那裏寄生蟲引導進化,那裏的大多數物種都是寄生蟲。

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

從哥斯達黎加潮濕的叢林到蘇丹南部惡臭的寄生蟲避風港,齊默生動地展現瞭寄生蟲如何改變 DNA、重新連接大腦、讓男人更加不信任、讓女人更加外嚮,以及將宿主變成活死人。

這本詳盡而優雅的書將寄生蟲帶入瞭公開的環境,並揭示瞭它們可以教給我們的關於宇宙中最基本的生存策略的知識。

翻開這本書,瞭解地球頭號掠食者,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著者簡介

[美]卡爾•齊默(Carl Zimmer)

卡爾•齊默,《紐約時報》《自然史雜誌》等專欄作傢,耶魯大學榮譽教授,著有進化生物教材和14本科普讀物。1994 年獲埃弗裏特•剋拉剋科學新聞奬,1997 年獲美國生物科學學會媒體奬,2016年獲得進化生物學學會頒發的古爾德奬,2019年獲美國國傢科學院傳播奬。《紐約雜誌》稱他“可能是令全美尊敬的科普記者”。據他所知,世界上隻有他的名字被同時用在瞭寄生蟲和小行星上。

作者官方網站:https://carlzimmer.com/

譯者簡介:

姚嚮輝,人送外號BY叔,青年譯者,譯作有《血疫 : 埃博拉的故事》《血殤 : 埃博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生命,宇宙以及一切》《教父》《漫長的告彆》等。

圖書目錄

序 章 血管之於河流
初窺體內世界 / 001
第一章 大自然的不法分子
寄生蟲如何被幾乎所有人厭惡 / 019
第二章 未知土地
遊過心髒,在毛蟲體內戰鬥至死,以及寄生蟲的其他冒險 / 047
第三章 30年戰爭
寄生蟲如何刺激、操縱和欺騙我們的免疫係統 / 087
第四章 真實的恐懼
寄生蟲如何吸血、把宿主變成閹奴和改變自然平衡 / 117
第五章 嚮內的一大步
寄生蟲霸權統治下的40億年 / 163
第六章 從內而來的演化
孔雀的尾巴、物種起源和反抗演化法則的其他較量 / 209
第七章 兩條腿的宿主
智人如何與體內的生物一起成長 / 249
第八章 如何在充滿寄生蟲的世界中生活
一個生病的星球及最新齣現的寄生蟲如何能成為療法的一部分 / 281
後 記
我是怎麼得到一種以我命名的縧蟲的 / 319
緻 謝 / 328
詞匯錶 / 330
注 釋 / 33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在自然界、物竞天择是所有生物不断进化和蜕变的重要原则,在长期地不断繁衍和发展中,它们在各种竞争过程中共同构成了整个大自然食物链体系。无论具备多大的体型、多么凶猛的它们终究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天敌。众所周知,鲸是这个世界上体型最为庞大的动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可...  

評分

在自然界、物竞天择是所有生物不断进化和蜕变的重要原则,在长期地不断繁衍和发展中,它们在各种竞争过程中共同构成了整个大自然食物链体系。无论具备多大的体型、多么凶猛的它们终究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天敌。众所周知,鲸是这个世界上体型最为庞大的动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可...  

評分

《纽约时报》《自然史杂志》的专栏作家、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卡尔•齐默,用小说般的行文方式,给我们展示了寄生虫在这个星球所扮演的角色。 一直以来,寄生虫活在噩梦、恐怖故事和科学传说里;一直以来,人类认为自己是地球食物链顶端的王者。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寄生虫统治的...  

評分

如果我们生存的地方被寄生虫统治该怎么办?如果寄生虫逐渐侵蚀人类大脑意志,我们该如何反抗?如果未来进化被寄生虫引导,人类将何去何从?寄生虫于我们而言既陌生又熟悉,它的身体或大或小,却能站在大自然食物链的顶端傲视一切,为什么我们无法彻底消灭寄生虫,难道只是为了...

評分

韩国高分电影《寄生虫》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现代都市里的穷人金基宇一家像寄生虫一样住在地下室。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基宇成功获得了给富家千金担当英语家教的机会,后又通过种种伎俩,把一家四口全部安插到富人家工作,成为寄生在富有家庭深处的“寄生虫”。殊不知,在富人...  

用戶評價

评分

寄生蟲進化數十億年,經曆生物大滅絕依然繁榮昌盛,這適應能力隻能尊重,絕不要想著消滅它們。 而且從微觀層麵而言,寄生蟲攜帶的化學信息對人類而言具有巨大的價值,值得好好研究。

评分

哥白尼把地球搬離瞭宇宙中心,於是我們不得不接受事實:我們生活在無盡虛空中的一顆水泡石子上。達爾文等生物學傢做的事情與此類似,取消瞭人類在生物界中的特權寶座,就像生物學上的哥白尼主義。我們在生活中依然假裝我們淩駕於其他動物之上,但我們知道我們不過是協同工作的細胞集閤體,維持和諧秩序的不是天使,而是化學信號。假如一個生物體——例如寄生蟲——能控製這些信號,那麼它就能控製我們瞭。寄生蟲冷冷地看著我們,把我們當作食物或載具。看著異形從電影演員的身體裏破胸而齣,它也揭穿瞭我們的僞裝,我們其實不過是比較聰明的動物而已。撲嚮我們的是大自然本身,它讓我們感到恐懼。

评分

受益匪淺! 無論寄生生物通過改造宿主讓自己生活得多麼舒適,它遲早要離開。有些寄生生物前往生命周期中的下一個宿主,另一些則會進入成年階段進行自生生活,在大多數情況下,寄生生物會小心翼翼地安排好它的退場。對大多數寄生生物來說,讓宿主繼續過正常的生活就意味著自己的死亡。 和昆蟲一樣,脊椎動物也會想方設法地避開寄生蟲。牛糞會給它周圍的草施肥,讓草長得茂盛而高大,但牛通常會避而遠之。牛之所以避而遠之,是因為牛糞中往往攜帶著肺綫蟲等寄生蟲的蟲卵,孵化齣來的寄生蟲會爬上附近的草葉,希望被牛吃下去。燕子每年會迴巢重新住下,但假如它發現舊巢滋生瞭蠕蟲、跳蚤或其他寄生蟲,就會去建造一個新巢。貓頭鷹有時會捕捉盲蛇,但不會撕碎盲蛇來喂雛鳥,而是把它們扔進鳥巢。盲蛇會充當女僕,鑽進鳥巢的各個角落,吃它們發現的寄生蟲。

评分

廣義的寄生蟲不僅僅指蟲子,還有植物、病毒和細菌。相比人類區區幾百萬年的曆史,寄生蟲纔是我們的大前輩。在進化史上“因為偶然進入宿主體內結果發現比自己直接覓食效率更高所以進化齣瞭寄生蟲”的觀點新奇;但是不記得為什麼寄生蟲要以如此迥異的形態在不同宿主間傳播。可能是我看得太不認真瞭吧。寄生蟲促進有性生殖;貧血癥的DNA是應對寄生蟲的保險舉措(想起瞭《病者生存》);寄生蟲分泌的化學物質可用於生物防治和醫學藥物的研究;乃至於人類本身就像地球的寄生蟲。每次看得這種優秀的科普,都讓我覺得有種好書殊途同歸的感覺——跳齣狹隘的視野,從生命乃至宇宙的角度去觀察人類;再以博大的胸懷,充滿人文關懷地返迴人類視角。宏大而博愛。最後,封麵設計是跟作者有仇嗎?一股子三流科幻小說的感覺,差點把我勸退……

评分

為瞭生存 我們不斷演化,不斷的求存,求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