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40亿年生命史

解码40亿年生命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尼尔·舒宾(Neil Shubin)
出品人:鹦鹉螺
页数:264
译者:吴倩
出版时间:2022-1-30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173693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生命科学
  • 进化论
  • 生物学
  • 地球科学
  • 科学普及
  • 自然历史
  • 物种起源
  • 基因
  • 古生物学
  • 时间尺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鱼类如何向陆地生物进化?鸟类的翅膀是何时出现的?单细胞生物怎么演变成了多细胞生物?

如果你知道该如何观察,科学研究可以成为全球寻宝之旅。,人们找寻有手的鱼类、长脚的蛇类以及直立行走的猿类化石,这些远古生物共同讲述着生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这是一本重新探究生命演化历程中诸 多重要问题的科普读物。作者带我们开启跨越数个世纪的发现之旅,寻找地球生命演化发生的动力和方式,讲述人类对生命演化的认识历程。古老的化石加上对胚胎和DNA的研究,让如今的科学家有能力重新回答困扰达尔文和他的同代人的一些经典问题,从而建立一门综合性的新科学。这门新兴的科学阐明了数十亿年的生命演化历程,也揭示了DNA内部发生的协作、微调、竞争、偷窃和战争。

换句话说,通过关于演化史上重要变革的宏大叙事,将DNA技术、胚胎与化石研究精彩地融合,作者带我们探索了生命的来路,揭开物种起源的核心之谜。

※获Goodreads Choice Awards提名※

一位当今最有才华的演化生物学家,为我们谱写了一首由化石、发育、基因等共同演奏的生命演化交响曲。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以其深厚的科学素养、特有的科普热情、清晰的探索思维和优美的文学笔调,生动描绘和还原了科学史上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故事。

——冯伟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

“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以杜布赞斯基在1973年的这句话评价此书再恰当不过。作者毫无疑问是达尔文的铁杆支持者,对演化论正反的意见都很精辟。他的辩才和赫胥黎一样好,然而他掌握的知识结构更为先进和丰富,才使得这本科学小品深刻又有趣。如果我们明白了从遗传物质上讲人类和单细胞生物使用同一套语言,那就必然承认这个蓝色星球上所有的物种应当平等享有权利: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尹烨(华大集团CEO,生物学博士,著有《生命密码》等)

作者简介

尼尔·舒宾(Neil Shubin)

美国古生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和科学作家,1987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在2011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职于芝加哥大学,他是芝加哥大学罗伯特-本斯利杰出服务教授,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院副院长。他发现了“提塔利克鱼”,这是一种介于陆生四足爬行动物与鱼类之间的过渡生物,可能代表了生物界从鱼类向两栖类演化缺失的中间环节。2006年公布的这一发现得到了全球媒体的报道。

目录信息

V 推荐序
IX 引 言
第1 章 达尔文的五个字
007 呼吸空气
014 产生鼓翼
第2 章 胚胎的想法
031 发育的故事
040 美西螈的魔术
044 脊椎从何而来
047 一幅惊人的图
051 细胞解决一切
第3 章 染色体中的大师
066 分子革命
071 无基因的基因组序列
074 细菌伸出援手
077 指路的手指
083 改变配方
第4 章 美丽的怪物
092 果蝇
099 穿起来的珠子
102 怪物糊糊
107 剪切和粘贴
112 内部的怪物
114 重复使用、循环利用和改换用途
第5 章 模仿者
120 基因重复
122 基因的乐曲
128 拷贝无处不在
131 大脑
133 疯狂重复
135 跳跃的基因
第6 章 我们体内的战场
146 孕育意义
153 黑了黑客
156 僵尸记忆
第7 章 灌铅骰子
165 退化
169 蝾螈中窥世界
176 混乱即信息
178 真,冻脚
184 大自然的实验
第8 章 融合与获得
191 需要一些装配
195 再次结合
200 部分与整体
202 调酒术
203 适应未来
207 结语
211 拓展阅读与补充信息
249 致谢
253 图片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达尔文将进化论手稿雪藏的年代,接受人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观点极具挑战。而今,我们非但不惮于谈论它,也完全接受了更早之前的爬行动物“祖先”、鱼类“祖先”、单细胞生物“祖先”,拿人类的DNA和各种动物作比较,帮助我们破解了更多奥秘。美国古生物学家尼尔·舒宾在《解...  

评分

评分

比起科学家的眼泪,我们的真是不值钱 所以我看到这一段故事: 1997年,古脊椎动物学会在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行会议… 每个大厅和小圈子都在窃窃私语:‘你看到了吗?‘,’是真的吗?‘… 来自中国的同行向大家展示了辽宁省的农民发现的一种新型野兽化石的照片…也...  

评分

在达尔文将进化论手稿雪藏的年代,接受人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观点极具挑战。而今,我们非但不惮于谈论它,也完全接受了更早之前的爬行动物“祖先”、鱼类“祖先”、单细胞生物“祖先”,拿人类的DNA和各种动物作比较,帮助我们破解了更多奥秘。美国古生物学家尼尔·舒宾在《解...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两个很大的收获:一是人体的基因有10%左右是古代入侵的病毒,还有至少60%是跳跃基因的不断重复,属于人类特有的不过2%,尤其是跳跃基因不断重复(突变迭代)让我想到宇宙学里的「单弦宇宙假设」。二是演化的过程是没有目的的,不是为了要实现A而「发明」出了B,但整个过程又是完全以目的为出发点的,就是眼下手里有什么能用的素材(生物结构)就尽量用起来,毫不客气地抛弃旧功能换上新功能,只要最后能实现生存的目的即可。比如鱼鳔和肺其实是同源器官,在水里就鳔,出水就肺。又比如构建躯体需要能合成蛋白,而具备合成蛋白功能的基因早就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甚至单细胞生物体内了(它们用此功能来捕食),直到突然一次突变,生物开始从简单结构走向蛋白复杂结构。这可太妙了,太「经济」了,太智慧了。简直是赞叹,生命真牛逼……

评分

生命进化的证据,有意思。略散了点。

评分

本书作者尼尔·舒宾在大量引用达尔文、林奇的成果后,指出独特的视角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演化的本质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个体间的差异是演化的原始材料,是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个体间的差异越多,演化就发生得越快。生物进化并非是生长出了什么新器官,而是某些动物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的某些器官的功能产生了变化。生物创新从来不是伴随着与之相关的巨大转变而出现的。而是通过给已有的结构赋予新的功能来实现的。早在很久之前,创新的前体就已经存在了。事情并非始于你认为它们开始的时候。 这就是通过演化来实现革新的故事。达尔文的成就指出根据亲代传给后代的基因在每一代中重新构建。这些生物发明的精髓就在于这些基因。正如达尔文所预见的那样,身体构造可能在一种环境下出现,而在另一种环境下被赋予新的功能。

评分

了解了一些生物学知识,从小知“进化论”却不知何为“进化论”。先有“脚蹼”,有了植物创造的环境之后,“脚蹼”让鱼类有了成为两栖动物的可能性;恐龙有毛跑的快。

评分

①系统地梳理了人类研究物种演化过程中的里程碑式的进展、实验和思路,从宏观(化石)和微观(基因)两种角度并行,脉络清晰,简明易懂。②学初中生物的时候要背内胚层外胚层,那会我腹诽说这种形式分类的意义在哪儿,过了二十年自己读表观遗传学科普,比如这本里发育的部分,才明白其所以然,论填鸭式教育之失败。③这本跟《基因社会》、《如何制造一个人》一起读,很能够互相映照,可以从医学、基因、生物化学、演化的不同角度跨学科看同样的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