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照相館:1956-1959年中國攝影爭辨》記錄瞭那場波及整個業界的“新聞攝影組織加工與擺布問題大討論”,因由何在,結果如何?為後來埋下瞭哪些伏筆?那些“閤理地”組織加工齣來的“新聞照片”,何以大行其道?身背相機、神氣活現地齣現在各種體麵場閤的攝影記者,到底是“攝影乾部”、“無冕之王”,抑或僅僅是候著聽差“照相的”?
照相機,作為現代性的工具,一柄雙刃劍,在為新政權服務的過程中,是如何被操控者掌握,而又傷及自身的?在東西方對峙的背景下,對待外來影像文化,哪些人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們是先覺者,還是叛逆之徒?
囊影像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是否最終建立起來?在所謂的世界攝影史中呈現什麼樣的獨特景觀?
真的是很好的书名。“红旗”是政治挂帅的代表,“照相馆”最好地说明了这种意识形态下对相机的刻意摆弄。 全书繁杂的故事细节都在追问:摄影是“宣传”还是“新闻”;“政治正确”还是“艺术美”;“本质真实”还是“表面真实”……这一系列二元的问题。作者几乎没有在...
評分不喜欢照相的请举手?估计不多。 照相,是我小时侯最爱做的一件事,不是我照人,是我被人照。还喜欢照完后去照相馆看修版。七十年代的相片底版有专人修,修版人拿个铅笔,倚着灯箱,把底版中人脸上身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去掉,让人看上去比原来显得溜光水滑精神漂亮;更喜欢看扩...
評分单位里新来了一位摄影师,一九五五年生,留学日本专习摄影十余年,对以“大跃进”为典型的中国新闻摄影的种种让人哑然的疴疾,他的思维与我不同,俨然一部国运编年史,述自甲午海战,煞尾于蒋经国赴上海铁腕整治通货膨胀,最后得出结论:在那“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特殊岁月...
評分布列松来了 1958年6月中旬,法国摄影家亨利·卡迪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来到中国大陆。中国摄影家学会发布的消息称,布列 松此次来华是进行“摄影访问”,目的是拍摄一本“十年来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画集。 朋友来了有好酒。6月26日,中国摄影学会...
評分如果要言簡意賅地概括《紅旗照相館》,即“雖然照片不會撒謊,但撒謊者卻可能去拍照。”(劉易斯·海恩),往前延伸一步,我們可以說:“雖然照片不會撒謊,但撒謊者卻操縱了照片。”晉永權為何單單截取了1956年~1958年這短暫的年份?如果作者要著力表現“大躍進”時...
這種突齣高大全的擺布,對今天的國內新聞攝影依然遺禍不淺。
评分一場在工具論為大前提下的關於新聞攝影的話語革命。美即媚俗,言說即站隊,這場革命最後産生的成果到底是空洞。
评分關講述1956-1959年中國新聞攝影的爭論和鬥爭,關於假作的發布過程,時代的價值觀,個體抗爭的失敗,都有很多獨傢的資料和解讀。但是編排不夠好,讀起來節奏混亂,本應該有更大收獲的。
评分作者是一位齣色的新聞攝影記者,在這本書裏竭盡全力還原1956~1959中國新聞攝影的曆史情境:導演、擺布的照片,語焉不詳的套話……現在看來又新奇又荒謬。當然這本書的看點不在於新奇和荒謬,而是作者對新聞攝影之現實的真誠關照。在我看來也是執業人治專業史(或說案例研究)的上好範本。
评分想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