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照相馆

红旗照相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金城出版社
作者:晋永权
出品人:
页数:305
译者:
出版时间:2009-3
价格:46.00元
装帧:平
isbn号码:97878025114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摄影
  • 历史
  • 晋永权
  • 中国新闻造假史
  • 摄影史
  • 红旗照相馆
  • 新闻
  • 社会
  • 家庭摄影
  • 亲情
  • 回忆
  • 时代变迁
  • 中国家庭
  • 摄影艺术
  • 纪实摄影
  • 情感
  • 怀旧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辨》记录了那场波及整个业界的“新闻摄影组织加工与摆布问题大讨论”,因由何在,结果如何?为后来埋下了哪些伏笔?那些“合理地”组织加工出来的“新闻照片”,何以大行其道?身背相机、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各种体面场合的摄影记者,到底是“摄影干部”、“无冕之王”,抑或仅仅是候着听差“照相的”?

照相机,作为现代性的工具,一柄双刃剑,在为新政权服务的过程中,是如何被操控者掌握,而又伤及自身的?在东西方对峙的背景下,对待外来影像文化,哪些人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们是先觉者,还是叛逆之徒?

囊影像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是否最终建立起来?在所谓的世界摄影史中呈现什么样的独特景观?

作者简介

晋永权,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著有《最后的汉族》《出三峡记》等作品。系列摄影作品“傩”“出三峡记”被法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北京三联书店等机构收藏。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在中国要当一个好的摄影记者,有两门课不可或缺,即你必须知道那些好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你必须知道那些假照片是如何造出来的。。。。。。。那一年带新闻摄影界在局限与桎梏中展示的荣耀与耻辱,一直延续,影响至今。” 引用书的背面某人的话.  

评分

当一回文抄公。"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在编辑部内部,他们没有多少话语权,纵然在新闻摄影业务上,包括图片的拍摄计划及在版面上呈现的状态等方面也是如此。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只能被别人表述。(注:这是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的一句话。马克思...  

评分

如果要言簡意賅地概括《紅旗照相館》,即“雖然照片不會撒謊,但撒謊者卻可能去拍照。”(劉易斯·海恩),往前延伸一步,我們可以說:“雖然照片不會撒謊,但撒謊者卻操縱了照片。”晉永權為何單單截取了1956年~1958年這短暫的年份?如果作者要著力表現“大躍進”時...  

评分

不喜欢照相的请举手?估计不多。 照相,是我小时侯最爱做的一件事,不是我照人,是我被人照。还喜欢照完后去照相馆看修版。七十年代的相片底版有专人修,修版人拿个铅笔,倚着灯箱,把底版中人脸上身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去掉,让人看上去比原来显得溜光水滑精神漂亮;更喜欢看扩...  

评分

时至今日,中国影像文化何以成为现今的模样?是自然天成,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历史根源?那些“合理地”组织加工出来的“新闻照片”,何以大行其道?它与半个世纪前那场照片加工与摆布问题的争论有着怎样的勾连?半个世纪后,那段特殊岁月里的摄影痕迹是否还在现代数码感光...  

用户评价

评分

值得看看--卡蒂埃-布列松:我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呀!

评分

关讲述1956-1959年中国新闻摄影的争论和斗争,关于假作的发布过程,时代的价值观,个体抗争的失败,都有很多独家的资料和解读。但是编排不够好,读起来节奏混乱,本应该有更大收获的。

评分

作者是一位出色的新闻摄影记者,在这本书里竭尽全力还原1956~1959中国新闻摄影的历史情境:导演、摆布的照片,语焉不详的套话……现在看来又新奇又荒谬。当然这本书的看点不在于新奇和荒谬,而是作者对新闻摄影之现实的真诚关照。在我看来也是执业人治专业史(或说案例研究)的上好范本。

评分

作者是一位出色的新闻摄影记者,在这本书里竭尽全力还原1956~1959中国新闻摄影的历史情境:导演、摆布的照片,语焉不详的套话……现在看来又新奇又荒谬。当然这本书的看点不在于新奇和荒谬,而是作者对新闻摄影之现实的真诚关照。在我看来也是执业人治专业史(或说案例研究)的上好范本。

评分

职业摄影人反思中国新闻摄影“摆拍”“组织加工”传统的形成过程,充满生动但公众未必知晓的细节,有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