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

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杨琥
出品人:壹卷YeBook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22-9
价格:86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0124143
丛书系列:论世衡史丛书
图书标签:
  • 清末民初
  • 思想史
  • 人物传记
  • 近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文化史
  • 历史
  • 维新变法
  • 辛亥革命
  • 晚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是否是孙中山支持和指派?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到底有哪些,有什么特征?

“五四运动”名称究竟如何而来?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什么时候撰写,又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清末民初,新旧交替,东西碰撞,一大批先锋人物顺势而起,在那个激荡的岁月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那些具体的事与人,如何展开,如何被塑造?

总有很多历史的真相值得被厘清,细节值得被抒写。

从甲午到五四,是中国近代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这本文集正是对这一时期重要人物与事件的探讨。

作者深入那个活生生的时代与社会,在一些看似小却极其关键的问题上,系统考察,为理解当时的思想与文化做出了新的尝试。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清末民初重要思想人物研究的学术论集。晚清中国,中西交冲,新旧消长。时势逼迫下,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得风气之先的人士直面内忧外患的交迫,数十年强毅力行,行走在中国人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蹒跚路程上。全书共收入十余篇文章,涉及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近公布的档案、书信、日记乃至国内外报刊,解决了许多史学界关注却未作深入研究的问题。长篇考证发掘出大量沉睡的历史秘辛,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丰富了今人对晚清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杨琥,1965年生,甘肃通渭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李大钊生平与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史、北京大学校史。著有《李大钊年谱》,编撰《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名人谈五四》《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李大钊卷》《夏曾佑集》《宪政救国之梦——张耀曾先生文存》等近代人物文集和史料集多部;参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李大钊全集》(注释本)和《孙中山全集》。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党的文献》《北京大学学报》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信息

上 篇
戊戌时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学术渊源
一、问题的提出
二、章太炎尊荀与乾嘉荀学复兴
三、章太炎尊荀与西方进化论、社会学
四、章太炎尊荀的核心:“合群明分”
五、余论
转型时代的观察与思考:夏曾佑晚清政论试析
一、“荀学”与“秦人之教宗”乃中国近代落后之源
二、“孔教改良”与“改革政体”
三、“变法必以历史为根本”
四、以历史的眼光分析和预测时局演变
五、针砭政府之弊 批评新党之病 力求发表“公论”
六、余论
民初严复与章士钊关于“民约论”的论争
一、清末民初“民约论”在中国的传播
二、严复、章士钊关于“民约论”的论争
三、结语
章士钊与中国近代报刊“通信”栏的创设
——以《甲寅》杂志为核心
一、章士钊与“通信”栏的设置及其演变
二、《甲寅》“通信”栏与民初社会、文化的互动
三、余论:《甲寅》“通信”栏的先导作用
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的前前后后
一、蔡元培出长北大并非孙中山“支持”和“指派”
二、蔡元培出长北大的外在之因
三、蔡元培出长北大的内在之因
下 篇
《新青年》与《甲寅》月刊之历史渊源
——《新青年》创刊史研究之一
同乡、同门、同事、同道:社会交往与思想交融
——《新青年》主要撰稿人的构成与聚合途径
一、《新青年》撰稿人的构成与特征
二、《新青年》主要撰稿人的聚合途径
三、结论
《新青年》“通信”栏与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互动
一、《新青年》“通信”栏的设置及其演变
二、“通信”栏的讨论话题与编者、读者之间的思想互动
三、“通信”栏编、读之间的人际互动与新文化运动倡导力量的汇聚
四、“通信”栏与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互动
五、结语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若干问题的再探讨
——兼谈《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的编辑和印行
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发表与《新青年》第6卷第5号的交付印行和出版时间
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篇的定稿与“明生通讯”、《新青年》第6卷延期问题
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撰写时间与《新青年》第6卷第5号的编辑与策划
四、余论
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
——《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李大钊是《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动人物
三、几点结论与愿望
《每周评论》等报刊若干撰稿人笔名索解
——“明生”“去闇”“CZY生”及其他
一、《每周评论》:“明生”即陶孟和
二、《晨报副刊》:“去闇”即李大钊
三、《甲寅》月刊:“CZY生”“渐生”“运甓”及“重民”之真实身份
四、余论
附 录
乾嘉荀学复兴概述
“五四运动”名称溯源
民国宪政先驱—张耀曾生平略传
一、主持《云南》杂志 鼓吹革命思潮
二、参与制宪 草拟《天坛宪法草案》
三、再次东渡 投身反袁
四、出任司法总长 组织政学会
五、任职法权讨论委员会 主持司法考察
六、退隐上海 执律师业
七、为抗日奔走
后记:求学与治学经历的简要回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清末民初这段时期可谓是一个复杂的阶段,当时的人们处于时代更替的拐点,而了解这些人的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近代史的发展轨迹。 本书一共有十三篇文章,这十三篇文章都是作者近20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些心得。这些文章基本都是介绍一些人的思想和相关知识,在介绍这些人的...  

评分

对于居于要位的历史人物,到底是能力重要还是品德重要?孔子说,我们对于千里马,首先要称赞的不是它的(力量)能力,而是它的品德。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 宪问篇》 而研究历史,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人云亦云,扎扎实实,肯做笨功夫,挖掘历史的...  

评分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被下至三岁小儿、上至百岁老人所熟知。它向人们传达了人性本善的思想。性善说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发善心、做善事都是出自本性。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有人提出性善说,当然就会出现性恶说与之相对。从此性善说...  

评分

这本书太适合和《觉醒年代》一起看了。 还记得当初看《觉醒年代》时的热血沸腾,和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有才之士的敬佩之情。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读到了一本对“清末”时期讲述的更为详细的书籍。 ????:《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 这是一本关于清末民初重要思想人物研究的...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清末民初是知识分子探索救国路线、各类思想碰撞的年代。作者不人云亦云,附和前人的观点,而是在苦钻历史资料后,尊重史实并提出自己的独立主张和见解。这是一种在做学问上的责任担当和勇气。

评分

我发现我越来越无法阅读形而上的内容,那太奢侈,而我已进入时间贫穷的阶段。

评分

一共十三篇文章,都是作者近20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些心得。作者的文章都很喜欢溯源,而且条理清晰,提出了许多当时学界所没有的新观点,有几篇文章偏学术主要是为了驳倒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一些观点。介绍思想类的文章如章太炎与乾嘉荀学复兴、《甲寅》等能让人学到很多以前所看书中没有的东西。

评分

本书主要是作者通过研究考察各种档案、报刊杂志、书信、日记等材料,讲述了很多史学界关注却未深入研究的问题,帮助我们理解对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各种问题的认识,激发我们去阅读、去研究。当然,我们从书中也能看出作者“埋头苦干”的精神,对问题的研究、对史料的寻找,非常踏实刻苦,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

看了一部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