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滇道上

黔滇道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李霖灿 著
出品人:
页数:275
译者:
出版时间:2021-3-1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015023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民国史
  • 西南历史
  • 滇黔
  • 行记
  • 游记
  • 历史地理
  • 近代中国
  • 文化
  • 风俗
  • 地方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著名艺术史大家李霖灿的经典艺术田野调查

编辑推荐

还原著名中国艺术史、民族史大家李霖灿先生的西南边疆调查,记录中国艺术史本土化的早期探索

内容简介

《黔滇道上》完整收录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民族学学者李霖灿先生在30年代中后期对黔滇地区考察所著述的文章与手绘写生。在本书中,编者李在中先生进行了精心编排,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940年由《大公报》在香港出版的《黔滇道上》原文,第二个部分加入了李霖灿由贵阳步行到昆明的日记,这是当年书写本书的原始素材,与书的内容相对照来看,更直观还原了李霖灿先生当时所做的田野调查。第三个部分,是李霖灿先生当年为国立艺专“边疆艺术考察团”所写的田野调查报告及相关文章,也是此次黔滇之行的一部分。第四个部分附录,是李在中先生精心编选的对《黔滇道上》的补充文章。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国艺术史大家在青年时期通过田野考察而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地貌、博物生态、民族艺术、社会田野等各方面做出的记录与思考,我们可以一窥是我们中国本土民族史、艺术史研究最初的探索

作者简介

李霖灿(1912-1999)1912年生于河南辉县,1938年毕业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从事西南边疆民族艺术调查。1941年进入中央博物院,从事传统艺术尤其是绘画的研究工作,后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有《中国美术史》《中国名画研究》《中国画史研究论集》等著作。

李在中(1949—2020)李霖灿先生之子,长期研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史,兼及抗战时期西南边疆文史研究,多年来致力于文化交流活动。

目录信息

黔滇道上 1
大火中由贵阳出发 1
平坝附近的石林景色 4
安顺 6
理想的一日行程 10
关索岭的形胜 18
盘江铁索桥 20
江西坡过年 23
盘县碧云洞 28
亦资孔——贵州的最后一站 34
滇黔胜境 36
平彝到沾益途中 43
记赴曲途中的一个小女孩 44
曲靖 47
易隆和杨林 49
长坡的三个时期 51
接近目的地的欣喜 52
黔滇道上·李霖灿日记 54
1939年2月(20则) 54
1939年3月(3则) 117
贵州的苗民 123
西南洞天——牟珠洞 135
莲花洞——龙里 142
洗马塘 146
大理清碧溪 163
丽江随笔 173
玉龙山 173
么些象形文字 178
丽江、鹤庆、剑川的妇女 181
古宗艺术之初步考察 186
中甸十记 203
金沙江上 203
海拔一万尺的草原——中甸 207
伟大的喇嘛寺 210
松茂活佛 217
中甸的土官制度 220
县政府 222
白水台 224
虎跳涧 228
民间疾苦 232
归途 234
附录 236
编者按 236
步行湘黔的惊险 237
高原之歌 245
难忘的1938 年(李浴) 252
编后语 26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938年的秋天,由于战事吃紧,流亡中的国立艺专决定从长沙迁往昆明。几个年轻人兴致勃勃,商量着要徒步去昆明,一来可以一路写生,二来可以用脚丈量祖国山河。向校长滕固报告后,滕校长欣然应允,并请行署为这些青年写了步行宣传抗日的证件,并支持没人路费三十二元。这个“徒...  

评分

1938年的秋天,由于战事吃紧,流亡中的国立艺专决定从长沙迁往昆明。几个年轻人兴致勃勃,商量着要徒步去昆明,一来可以一路写生,二来可以用脚丈量祖国山河。向校长滕固报告后,滕校长欣然应允,并请行署为这些青年写了步行宣传抗日的证件,并支持没人路费三十二元。这个“徒...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先父系雲南大學歷史系畢業的緣故。我對雲南愛戀深切。喝普洱喝滇綠喝滇紅。吃雲腿月餅過橋米線????肉餌絲。緩行蒼山徒步虎跳訪舊蒙自。總之是每到夏天便蠢蠢欲動想往那邊跑。去年暑假因故未能一至其地。便覺若有所失。今歲稍見緩和。就想著一定要補上。於是黔中勾...  

评分

“前半生玉龙观雪,后半生故宫读画”,这是李霖灿(1913~1999)对自己一生的概括。 李霖灿的前半生是在玉龙雪山下度过的,踏遍“纳西古王国”的山水,投身于纳西族文化,成为闻名遐迩的“么些先生”;后半生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数十年,专注于艺术鉴赏和中国美术史的研究...  

评分

文/岸晓风 说到西南地区,大家都知道是云贵川。四川因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大名鼎鼎的饮食而闻名于世,与之相比,云南、贵州就显得低调一些。但是,那是建立在一种初步的印象之上。说到云南,大家都知道创造了西南联大的辉煌,保留了中国最顶尖大学的血脉;说到贵州,现...

用户评价

评分

李霖灿抗战时期的西南旅行记,令人想起了艾芜的《南行记》。30年代末,转移到西南大后方的杭州、北京两所美术专科学校合并,两校里有7个艺术生组成抗日宣传队兼艺术考察团,徒步经贵州向昆明。李霖灿的记录40年代即出版,当然现在很难找到,而这本书就是当时记录的重版,又增加了一些其他的旅行文章,还包括大时代之后,老友重聚的一些事情。反观这本书,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抗战建国,抗战的压力促使了西南边疆被实质性纳入民族国家,这其中也包括着复杂的民族关系、移风易俗的变迁。艺术人文的发掘,也是对抗当时从西南进入的外国势力。二是艺术的发掘,一些我们今天熟知或是风靡的文化,如溶洞、瀑布、纳西族文化,在李霖灿等人看来是初见的新鲜可喜,而其文化的意义正在于此。此外,关注一下当时这7个人后来的命运流转,亦颇有一番感慨。

评分

1938年冬,因战乱,国立艺专由沅陵迁往昆明,李霖灿与六七个同学徒步前往求学,历时近一个月抵达贵阳,新年之后,又历近月抵达昆明,之后在大理丽江一带做艺术考察的田野。虽然简略浅近,但为时局、世情、风光、民俗、民艺等多方面都提供了管窥途径,《中甸十记》写得非常精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胸开阔。诚心安利。

评分

特殊时代的青年热诚

评分

人是路走出来的,共勉。

评分

1938年的游记,生活并没有多少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