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术论》不仅是一部以视觉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美术史著作,还讨论了美术作品背后所内含的东方历史创作背景,并以中国本土美术为土壤和参照,详细分析了日本美术得以不断衍进和发展的文化环境,并由此剖析,投射到孕育了伟大艺术作品的学术、文学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序说;第二章,中国美术;第三章,日本美术;第四章,美术的伦理性;第五章,总说。
作者简介:
金原省吾(Kinbara Seigo,1888—1958),日本著名美学家、美术史家。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日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帝国美术学校(现武藏野美术大学)、新瀉大学等。著述《中国美术史》《日本美术论》《东方美术论》《唐代的绘画》《东方绘画》等十余部,影响深远。傅抱石留学日本期间曾在金原门下学习美术史论,并翻译其《唐宋之绘画》《中国上代画论研究》等著作。
译者简介:
骆晓,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书画理论、中国思想史与绘画、中日美术史比较研究。硕士期间曾赴东京艺术大学交换学习,研究中日墨戏与禅宗画历史,撰有《宋代墨戏概念及其与公案禅的共生模式研究》。
《东方美术论》第一遍读完了。感受比较复杂。一方面,对于作者金原省吾深厚的功底非常佩服,特别是对于中、韩、日三个民族艺术特征的概述颇有切中肯綮之处,又能要言不繁,特别对于中国美术、书画的论述,有别具只眼之处。不过,最佩服的还是他对日本艺术的论述,如译者所言,...
评分开篇定义了几个概念,略有逻辑问题,不影响定义。 东方美术被定义为南北,蛮有趣的视角,失之简化,其实只是作为第三章的一个印子。 日本美术内容丰富,颇有见地,从美学层面推理日本美术发展。风土,境,视,座都是有意思的概念,现代有更为熟悉的说法。译者难得的表现得很清...
评分此书并不适合美术入门者看(比如我)。 作者对于日本美术中的“静”“和”等理念深入诠释,这是日本文化中的精髓,直到今日仍在哪里影响着当代日本。 同时,译者的文笔也值得称道。 然而对于中、韩两国美术的论述有失偏颇,在阅读时要仔细甄别。(和其写作背景不无关系,当时处于...
评分本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序说为我们阐释理清了一些基本的概念,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讲中国美术和日本美术,并各自选取了几个代表人物和画作进行详述,第四章谈到绘画中的伦理问题以及与书法相关的问题,最后一章对书中讨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贯穿本书的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其一...
评分我是一个对美术史,特别是亚洲美术史,几乎一窍不通的人。抱着入门的心态翻看此书,很快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本入门级别的书籍,读起来有点累。 读论文最好的状态是读之前自己已经对作者所论述的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好还要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见解。这样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有理...
先标注下,译者相当棒
评分除了欣赏绘画,我更想了解的是画背后的历史与底蕴,东方艺术在我心中是最好的
评分中日对比的部分我先不下论断吧。关于日本文化的成因和特点,他的论述我记下了,尤其是“和”的态度:画者与观者、绘画与纹样、艺术与生活之间,是一个求和礼让的连续性平面。
评分作者对中国美术的评价,过于一刀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这句话加一星!希望今年的工作变化,能让我有所余力吧。
评分●我又中奖了!有预感会中,因为这次总算和专业一样的了!开心!(19.12.25) ●如果不是因为赶着交书评的话,这本书希望等到我读完现在手头所拥有的日本美学和中国美学的书、然后入坑了中国文人画的领域后再阅读——但是这样的话怕是要等到几年之后了。所以说早入坑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反正就硬着头皮读呗。(19.12.28) ●成书时间有点早了,很多概念作者在开篇进行阐释,看得我云里雾里;等到理解之后才意识到:这就是今时今日常常使用的那些概念嘛!——看到《三种东方美术》一章,吓得我马上对比了一下冈仓天心《东洋的理想》,但所幸作者观点还没有过度偏颇。为了建设文化自信,日本人真的很拼哦。(19.12.28) ●建议编者配上插图,像是宋徽宗的《水仙鹌鹑图》等画作,没有配图实在是不方便。(19.12.2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