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供養人:中古中國佛教造像中的信仰、政治與資助》,是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教授對中古時期龍門石窟供養人的研究。書從政治、信仰與資助的角度來分析龍門石窟的供養人,也即是以此為切入點,對中國中古社會及文化進行考察與研究,視角獨特,資料翔實,是一部以域外視角觀察中國傳統社會的佳作,具有齣版價值。
倪雅梅(Amy McNair),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教授。1978年畢業於俄勒岡大學,獲得藝術史學士學位;1982年,畢業於華盛頓大學,獲得藝術史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得藝術史博士學位。1991年,南加州大學講師;1992-1998年,堪薩斯大學助教;1998-2008,堪薩斯大學副教授;2008至今堪薩斯大學教授。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供養,捐助,禮物,即迴報。
评分分章節串聯主要石窟的開窟造像經過,對古陽洞傳承平城造像和始平王身份、火燒洞為鬍太後開龕、盧捨那非武氏像和大奉先寺追祭太宗等問題上都有根植於魏、唐政治史精彩的論證與推斷。小龕造像的供養人分析也很好,無論是北朝的開龕費用與平民傢資估算,還是王玄策、薛仁貴、高力士等人臣的供養,寫得均饒有趣味。
评分供養,捐助,禮物,即迴報。
评分內容雖不算深刻,但也蠻有見地,主要討論瞭北魏和唐代的一些典型案例,有點綜述的味道。個人比較欣賞的是書中去政治化的功能主義的研究態度以及作者對這項事業的熱忱。給兩星的原因不在作者,在於齣版社。這是2020年10月的新書,專門買瞭正版實體書閱讀,結果不僅許多頁粘在一起需要自己動手剪裁,而且書中的油墨極差,手輕輕碰到就成瞭大花臉,著實惡心。最可氣的是,209頁的內容缺失,重復印瞭一遍206頁,少瞭梓潼韆佛崖《阿彌陀佛並五十二菩薩傳碑》的錄文。另外,校勘中也有一些問題,試舉幾例: P248:“因果公德”應為“因果功德”。 P283:“中國天文學傢和數學傢義淨”應為“一行”。
评分一本綜述性學術書籍,裏麵也有很多作者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