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陈丹青一起逛美术馆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游走层叠的艺术时空,聚焦艺术史上的规范与偏离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二季的讲稿,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铺展开来。历史不是静止的,美术馆收藏的就是重重叠叠的时间。勃鲁盖尔与李公麟对望眼前的麦田,维米尔堆砌起凝结层的魅力,印象派在百年后将沙龙绘画挤至次席……这些艺术家,大多数没进过大学,古人更不消说——规范永远期待天才的偏离。再完美的规范也无法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此所以美术馆是我的大学,此所以我至今尚未毕业。”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以及《局部》系列等。
《局部·我的大学》是谢梦茜导演陈丹青讲述的《局部》第二季的文字讲稿,节目是动态影像和音乐的并置,而书将陈丹青的观点明明白白的落实了下来。节目和书的标题偷自高尔基的《我的大学》,高尔基书里的人物小学没读完便四处流浪,日后称俄罗斯的江湖是他的大学,陈丹青说自己...
评分图文版(原创):https://www.douban.com/note/797346091/ 时隔两年多,又续读陈丹青的《局部》,第二季是围绕大都会美术馆的馆藏作品,从印象派到毕加索,从勃鲁盖尔到卡拉瓦乔,陈丹青说“美术馆收藏的就是重重叠叠的时间”,而这本书就像把美术史上的角落与细节,延展摊平,...
评分图文版(原创):https://www.douban.com/note/797346091/ 时隔两年多,又续读陈丹青的《局部》,第二季是围绕大都会美术馆的馆藏作品,从印象派到毕加索,从勃鲁盖尔到卡拉瓦乔,陈丹青说“美术馆收藏的就是重重叠叠的时间”,而这本书就像把美术史上的角落与细节,延展摊平,...
陈丹青先生在这期开头说,“我没有上过高中、大学,大都会美术馆就是我的大学……依然没从这里毕业。”我大学毕业到今年整整十年了。在这十年里去过很多地方,每去一个新地方,第一站都是博物馆。游走在几百年几千年的才华的集合中,感受那种古老、开阔的生命力,非常震撼,总会觉得自我的渺小和无知。然后也很想尽可能去更多地方,想看更多,了解更多,体悟更多。但老实讲,并不是每个展我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多时候知道的只是皮毛。但我觉得这也没关系,看展只是一个引导我们了解某个领域知识的方式,你站在一件展品面前的直观感受,不应该被其他叙述或媒介所取代。陈丹青先生在《局部》三季中反反复复强调面对艺术时那种“无知”的可贵,“要肯定无知,不要为无知焦虑”。归根到底,我们都是从很浅的、无知的状态开始,慢慢变成后来的自己。
评分版权问题还是啥原因,图片质量差很多。
评分我还是蛮喜欢陈丹青老师唠家常般得谈自己的感受。对我这样的非专业、没啥艺术感悟力、循规蹈矩的人很友好。
评分似乎是三册书中最薄的一本,但翻阅之间来依然是享受。美术馆里收藏的是重重叠叠的时间,而我则依靠文字企图挽留一些什么。
评分书没有节目做得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