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上船屋里居住着一批“失败者”——独自带两个女儿生活的尼娜、事业有成却无法挽留妻子的理查德、跟不上时代的海洋画家威利斯、总是准备好西装却从未能穿去面试的莫里斯……生活本身有一种毁灭性的力量,令他们缓缓流动又深深迷失。
暂时地,他们在河上结成了一个小社 区,但是暴风雨很快就要来临。
---
“这是一本令人震惊的书,以一种狂热的效率、一种压抑的力量,在一连串精确控制的引爆中不断爆发。它所成就的是:坚强、柔软、悲悯、成熟、慷慨和优雅。”——《星期日泰晤士报》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简约的文风和对英语的创造性贡献,让她成为最接近简·奥斯汀的文学继承人。——A.S.拜厄特
英国文学最独特、最优雅的声音。——《卫报》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 1916-2000),英国布克奖得主,年近六十才开始创作的传奇作者,“二战后最伟大的五十位英国作家”之一,朱利安·巴恩斯、乔纳森·弗兰岑、A.S.拜厄特的文学偶像。她一生共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三部入选布克奖短名单,1979年凭借《离岸》获得布克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蓝花》曾十九次被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为什么读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 文/止 庵 英国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大器晚成,晚到目前所见文学史著作还来不及提起她,晚到我们刚刚知道她,虽然她在英国文学中自具地位,而且卓尔不群;——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末一点特别重要。即以英国女作家而论,读过了奥斯丁、勃朗...
评分1979年,63岁的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写了一个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故事,那一年是1961年,她45岁,而故事中的尼娜是32岁。在既非河流也非陆地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空间里,老年时代的作家回溯了这个生活于她中年时代的青年女人的一段船居人生。 这本小说的名字是...
评分Penelope大妈以她的善良和与世无争书写了她年轻时的一段经历。尽管她一生小心翼翼,但还是经常去掉下梯子,或者被锁在浴室里,以及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她温和得不去对人物做任何评价,使用简单的语言,以这种单一的风格贯穿了她前期的写作。她在一次写给编辑的信中说到:“总...
评分读完《离岸》,我的心仿佛也随船沉入水底。这些生活在船上的人——理查德、莫里斯、威利斯、尼娜......在陆地和流水之间往来。 01、 生活在哪里重要吗?最紧要的,总归是心灵的感受。而他们,介于逃离和定居间,心下是少有的宁静。 尼娜想留在船上,丈夫却不情愿;莫里斯浑浑噩...
【2020171】「涨潮时,他们看到河仿如一尊强大的河神,胡须是洗涤剂般的白色泡沫,呼唤二十七条迷失的伦敦河回家,夜幕降临,河仿佛在叹息。」 知晓潮汐规律如同熟悉自己呼吸一样的人们,这些故事让我想起月亮和银河。
评分这个出新版了啊。一直就很喜欢老太太写出来的那种调调,很余味很简洁。昨天看到中信出了新版(其实十几年前新星那套书衣更喜欢)虽然显示预售但还是下单了,结果今天就到了,晚上会见在阳台上慢慢翻完(打算翻完再喝酒),老太太笔下有一种温柔的淡漠,“出于无聊,她也偶尔开始酗酒了,但理查德爱她爱的深切”,这种微妙而突然的转折于我来说非常迷人,并且觉得懂,在驽钝笨拙与恍然大悟之间切换,但也许也有人觉得突兀莫名,这种差异大概就是所谓偏好。
评分比起《书店》,对于这本PF要喜欢得多的多,《书店》的线索很明显,很好读,而《离岸》里的线头交错在一起,佩奶奶时常不会告诉你这句话是谁说的,不会告诉你可以卖钱的瓷砖的背景,突然出现的角色一开始也让人困惑,你就是在读的过程中遇到这些了,然后一点点地把这些线头捡起来,也有可能会被绕在里面。两次沉船,可以感受到风暴的猛烈,以及残存的、气若游丝的一种抵抗的力量在其中。在台风天夜晚标记一下,太喜欢太喜欢了。
评分简单就是快乐
评分菲茨杰拉德原来有在驳船上生活过的经历,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吧,尼娜从丈夫家出来那部分的描写很喜欢。河流暗涌,驳船摇摇晃晃也似人生,谁的人生不迷茫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