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美術史年鑒1: 一個故事的兩種講法

跨文化美術史年鑒1: 一個故事的兩種講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李軍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0
價格:128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33075859
叢書系列:跨文化美術史年鑒
圖書標籤:
  • 美術史
  • 跨文化
  • 藝術史
  • 文化研究
  • 比較藝術
  • 西方藝術
  • 東方藝術
  • 藝術理論
  • 曆史
  • 視覺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東西方之間文化、藝術自古以來不是孤立而是一種雙嚮選擇、雙嚮迴授的影響關係,既有縱嚮流傳,也有橫嚮交流-貿易往來、宗教傳播、民族遷徙、工藝提升、審美情感等互融,都左右著文化變遷和藝術走嚮。而現有的美術史研究和美術理論叢書都沿襲瞭以前記錄式的曆史書寫方式,各國之間的美術史是孤立研究的。“藝術史研究進入總體史研究的必要性在於需要還原對象的真實”,因為對象本身是跨文化、跨學科的,所以我們的研究方法也要“跨越”單一領域的局限。本書在跨地域和跨文化研究的宏觀視野下,探尋世界範圍下的藝術的文化語境、生成機製、藝術類型、本體論特徵及不同文化、藝術間的交互影響關係。

著者簡介

李軍,藝術史學者,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藝術史與建築係訪問學者,哈佛大學文藝復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客座教授。

1987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96-1997、2002-2004 年、2011-2012 年和 2013 年,分彆在巴黎國際藝術城、法國國傢遺産學院、巴黎第一大學、哈佛大學本部和哈佛大學意大利文藝復興研究中心,從事文化遺産和跨文化、跨媒介藝術史研究。2014 年任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客座教授。

已齣版專著《“傢”的寓言——中國當代文藝的身份與性彆》、《希臘藝術與希臘精神》、《齣生前的躊躇——卡夫卡新解》、《可視的藝術史——從教堂到博物館》,譯著《宗教藝術論》、《拉斐爾的異象靈見》,學術自選集《穿越理論與曆史——李軍自選集》《可視的藝術史——從教堂到博物館》。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論:為什麼故事總是可以有兩種講法?李軍
Introduction: Why Could a Story Always be Told in Two Ways?
方法論視野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17 從圖像的重影看跨文化美術史 李軍
Understanding Transcultural History of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s
Doubles 43 “從東方升起的天使”:一個故事的兩種講法 李軍
“The Angel Rising from the Orient”: A Story Told in Two Ways 81 褻瀆還是承恩:14 世紀《耶穌受難圖》中的濛古人形象再議 鄭伊看
Blaspheming or Receiving Grace: Revisiting the Image of the Mongol in a 14th
Century Crucifixion 97 “史實為體 , 西圖為用”:《平定準噶爾迴部得勝圖》新探 楊迪
Historical Text Aided with Western Painting Technique: A Further Study on
Conquêtes de l'Empereur de la Chine
跨文化美術史研究
2
裝飾、器物與物質文化 Ornament, Object, and Material Culture
125 從中國蓮花到石榴型圖案:15 世紀意大利紡織品設計的東方來源 石榴
From Chinese Lotus to“Pomegranate Motif”: The Oriental Origin of Italian
Textile Design in the 15th Century 169 麥森瓷“藍色洋蔥”圖案的前世今生 李璠
Past and Present of the“Blue Onion”Pattern of Meissen Porcelain 205 印度花卉?德國花卉?——18 世紀麥森瓷器花卉圖案研究 王婧博
Indian Flower? German Flower? —A Study of the Floral Patterns of Meissen
Porcelain in the 18th Century 253 跨文化視野下看“繪畫中的裝飾性”:龐薰琹眼中的波提切利 楊肖
Viewing“the Décoratif in Painting”in a Transcultural Perspective: Botticelli
in Pang Xunqin's Eye
大書小書 Book Reviews
263 貼近細節的美術史——評《伊斯蘭中國風 : 濛古伊朗的藝術》 吳天躍
An Art History Scrutinizing the Details: A Book Review of I slamic Chinoiserie:
The Art of Mongol Iran 273 《伊斯蘭中國風:濛古伊朗的藝術》內容概覽 李璠
An Overview of Islamic Chinoiserie: The Art of Mongol Iran
目 錄
3
291 中國的犁耕皇帝:歐洲啓濛運動中新統治思想的示範 [ 德 ] 蘇珊·裏希特/文、
趙娟/譯
The Plowing Emperors of China: Examples of a New Conception of Rule in the
Enlightenment in Europe
舊典新文 Translated Articles
313 中國繪畫之於 14 世紀意大利繪畫的影響 [ 俄 ] 普辛納/文、劉爽/譯
The Chinese Influence on the Trecento Italian Painting 341 元朝時期中亞絲綢設計的本土元素及其對意大利哥特式絲綢的影響 [美] 安妮·沃
德維爾/文、石榴/譯
Indigenous Elements in Central Asian Silk Designs of the Mongol Period, and
Their Impact on Italian Gothic Silks 355 斯亞·加拉姆與龔開:一位伊斯坦布爾的冊頁畫師與一位元代的中國畫傢 [美] 夏
南悉/文、潘桑柔/譯
Siyah Qalem and Gong Kai: An Istanbul Album Painter and a Chinese Painter
of the Mongolian Period 371 尋找失樂園:論喜龍仁的中國園林藝術研究 [ 瑞典 ] 米娜·托瑪/文、李璠/譯
In Search of Paradise Lost: Osvald Sirén's Scholarship on Garden Art
現場 Dialogues and Reports

387 學術轉化為藝術 ——獨傢解讀湘博展“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13-16 世紀中
國與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 李軍 潘桑柔
Transforming Knowledge into Art—An Exclus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hibition Finding a Homeland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Trans-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taly from the 13th to the
16th Century Hosted by Hunan Museum 405 解讀國博展“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的三把鑰匙 李軍 潘桑柔
Three Keys for Interpreting the Exhibition Embracing the Orient and the
Occident: When the Silk Road Meets the Renaissance Hosted by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最後現場部分介紹的兩個展碰巧都去過。

评分

美術考古類

评分

新會木美人與楓丹白露畫派,迷人的因陀羅網。

评分

新會木美人與楓丹白露畫派,迷人的因陀羅網。

评分

跨文化應該成為一種自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