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Asia)即亞細亞,意思是東方;這個詞彙本身就帶著歐洲的視角,當作西方的「鏡像」而被對照與詮釋。證諸歷史,今天習以為常的「中國」和「東亞」概念是相當晚近的產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漸定型,後者則是在近130年來才為人熟知。
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東亞世界,其實充滿了神話與偏見,有待重新發現和認識。宋念申的《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以全球性、連續性的眼光,探討了從16世紀以來東亞變遷、動盪、碰撞、發展、互相塑造的歷史。透過宋念申流暢通俗的書寫方式,可以發現朝鮮半島70多年的南北對抗、中日朝韓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其實都是東亞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遺產」。
《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講述的東亞遭遇,有助於撥開現實的迷霧以重建常識,在大歷史的風雲變幻中,穿透現象、看見本質。
宋念申
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現任教於美國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郡分校。著有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 1881-1919(劍橋大學出版社,2018)。中英文論文發表於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The Asia-Pacific Journal、《文化縱橫》等期刊。
从18、19世纪开始,亚洲被当作欧洲的反题,成为“文明”的反面。那么,顺理成章地,当所谓文明的诸种病征显现,这个亚洲又莫名其妙地被赋予一种拯救性。
评分东亚有相似点吗?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中国毛的输出革命——朝的核武器大业和韩的传教大业。 别的特点看不出来,所谓的超克近代,赶英超美的冲动倒是有的一比。 日本已经被美国败了两次,韩中还没统一,经济都赶上了,帝国主义罪孽深重,东亚不服气,文明上过不去。 恰恰是...
评分首先要明确历史问题的两个前提:首先是立场,其次是逻辑。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即便是按照同样的逻辑,也很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人的立场如泾渭分明般清晰,逻辑却如雾里看花。当前很多人潜心于逻辑,却无意或者有意的忽视了立场,甚至在别人预设好的立场下在逻辑的迷宫里...
评分本人并非历史专业,仅就自己的想法写一些读后感 戏剧、连续剧视角下的历史观是非黑即白的,这种历史观对儿童时候的我影响深远,无论看电视电影,还是读书我都倾向于先了解,谁是好的,谁是坏的。 上学之后历史观的教育,是严格按照五个阶段划分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他把所有...
评分这本书争议挺大,不仅仅是因为讨论的话题时空跨度大及现实性强,还有部分是作者在书中后半部分的观点问题。在作者看来,中国乃至东亚所谓“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叙事根源自殖民现代性对“现代”的定义,是将东亚复杂的形态演进固化成了一个线性叙事(有似所谓的“辉格史观”)。...
不错的通识读物,在国内关注度不够的现在,《发现东亚》一书填补了一块空白。全书的概貌,友邻@sunfai 的书评已经说的十分清晰,我就不献丑了。只不过,关于东亚诸国是否单方面断绝与西方的交流,我们不应囿于成说,而是应该放进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框架中进行审视。论述欧美对东亚的偏见时,作者有着近于政治正确的立场,我们可以不认同,但作者的这种反思值得我们去思考。还有,蔡伟杰先生的导读也应该给予重视。 另外,作者在书中提到学者李勤璞提出的“蒙古之道”的概念,据李老师言及,应指其博士论文《蒙古之道:西藏佛教和太宗时代的清朝国家》,若有兴趣,可参阅。如有深入这方面的兴趣,则可读宋念申先生的著作《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附:书中也有对张维迎观点的反驳,值得深思。
评分以中國觀點駁斥西方的東亞史,新的思考途徑
评分不错的通识读物,在国内关注度不够的现在,《发现东亚》一书填补了一块空白。全书的概貌,友邻@sunfai 的书评已经说的十分清晰,我就不献丑了。只不过,关于东亚诸国是否单方面断绝与西方的交流,我们不应囿于成说,而是应该放进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框架中进行审视。论述欧美对东亚的偏见时,作者有着近于政治正确的立场,我们可以不认同,但作者的这种反思值得我们去思考。还有,蔡伟杰先生的导读也应该给予重视。 另外,作者在书中提到学者李勤璞提出的“蒙古之道”的概念,据李老师言及,应指其博士论文《蒙古之道:西藏佛教和太宗时代的清朝国家》,若有兴趣,可参阅。如有深入这方面的兴趣,则可读宋念申先生的著作《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附:书中也有对张维迎观点的反驳,值得深思。
评分不错的通识读物,在国内关注度不够的现在,《发现东亚》一书填补了一块空白。全书的概貌,友邻@sunfai 的书评已经说的十分清晰,我就不献丑了。只不过,关于东亚诸国是否单方面断绝与西方的交流,我们不应囿于成说,而是应该放进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框架中进行审视。论述欧美对东亚的偏见时,作者有着近于政治正确的立场,我们可以不认同,但作者的这种反思值得我们去思考。还有,蔡伟杰先生的导读也应该给予重视。 另外,作者在书中提到学者李勤璞提出的“蒙古之道”的概念,据李老师言及,应指其博士论文《蒙古之道:西藏佛教和太宗时代的清朝国家》,若有兴趣,可参阅。如有深入这方面的兴趣,则可读宋念申先生的著作《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附:书中也有对张维迎观点的反驳,值得深思。
评分以中國觀點駁斥西方的東亞史,新的思考途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