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東亞

發現東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聯經
作者:宋念申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0
价格:NTD39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085400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歷史
  •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 国家构建
  • 东亚研究
  • 东亚史
  • 2019
  • 东亚文化
  • 历史发现
  • 地理探索
  • 古代文明
  • 东亚交流
  • 学术研究
  • 区域发展
  • 传统智慧
  • 跨文化理解
  • 知识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亞洲」(Asia)即亞細亞,意思是東方;這個詞彙本身就帶著歐洲的視角,當作西方的「鏡像」而被對照與詮釋。證諸歷史,今天習以為常的「中國」和「東亞」概念是相當晚近的產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漸定型,後者則是在近130年來才為人熟知。

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東亞世界,其實充滿了神話與偏見,有待重新發現和認識。宋念申的《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以全球性、連續性的眼光,探討了從16世紀以來東亞變遷、動盪、碰撞、發展、互相塑造的歷史。透過宋念申流暢通俗的書寫方式,可以發現朝鮮半島70多年的南北對抗、中日朝韓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其實都是東亞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遺產」。

《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講述的東亞遭遇,有助於撥開現實的迷霧以重建常識,在大歷史的風雲變幻中,穿透現象、看見本質。

作者简介

宋念申

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現任教於美國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郡分校。著有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 1881-1919(劍橋大學出版社,2018)。中英文論文發表於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The Asia-Pacific Journal、《文化縱橫》等期刊。

目录信息

導讀 中華的失焦與現代東亞的形塑╱蔡偉傑
前言
第一章 亞洲反題
何為「東亞」,為何「東亞」?
中國不是China,日本不是Japan
浪漫化亞洲 最後的武士
第二章 朝鮮之戰──開啟東亞現代的「世界大戰」
下克上──豐臣的抱負
禮制天下──明朝與朝鮮的內憂外患
東亞「國際關係」的記憶節點
戰和之間──歷史記憶與宗藩政治文化
第三章 滿洲崛起──多元國家的塑成
邊緣異動──滿洲作為多邊邊疆
建構大清──皇太極的多元帝國
「滿」與「旗」──族、籍之間
「夷」在東亞──異族與正統
第四章 新天下秩序──新的「中華」、新的天下
禮部「外交」──「朝貢」作為權力和文化
內亞帝國──滿蒙藏政治╱信仰共同體
清俄碰撞──歐亞相遇中重塑「中國」
「中華」失焦的「天下」
第五章 耶穌會士──歐亞的現代相遇
畫師‧臣子‧教士──郎世寧的使命
逃犯與聖徒──東亞遇上天主教
耶穌會的成功學
利瑪竇規矩
逆轉之夜──日本天主教的毀滅
隱匿的基督徒
門外人議屋內事──中西交流之殤
北堂的不速之客──天主教在晚期朝鮮
「鎖國」神話的背後
第六章 早期全球化──東亞的重要角色
白的銀,黑的人
茶在西方,菸在東方
海禁時代的東亞之海
喧囂的口岸
作為象徵的馬戛爾尼使團
第七章 其命維新──東亞現代思想的興起
思想契機──姜沆與朱舜水
江南風格與江戶浮世
重建道統──清學的邏輯
再造日本──江戶思想之激盪
經世──實學在東亞
第八章 文明與野蠻──殖民「現代性」入侵
林則徐在紐約──毒品‧戰爭‧「現代」
黑船上的陌生人──日美相遇
從「天下」到「區域」──東亞秩序的重組
「體」、「用」之間──「文明開化」下的東方
第九章 民族國家、亞洲主義與國際
種族進化──殖民與抵抗的邏輯
合法與非法的亞洲
黑龍會的朋友們──一九一二年的「亞洲」想像
脫亞自救──轉折一九一九
建設與失序──步入「現代時間」的東亞
第十章 從二戰到冷戰
用什麼「超克近代」?
從長崎到密蘇里號──日本的戰敗
內戰,冷戰,熱戰
作為第三世界的「亞洲」
從「東亞奇蹟」到「亞洲價值」
如何記憶東亞近代
主要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从18、19世纪开始,亚洲被当作欧洲的反题,成为“文明”的反面。那么,顺理成章地,当所谓文明的诸种病征显现,这个亚洲又莫名其妙地被赋予一种拯救性。  

评分

东亚有相似点吗?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中国毛的输出革命——朝的核武器大业和韩的传教大业。 别的特点看不出来,所谓的超克近代,赶英超美的冲动倒是有的一比。 日本已经被美国败了两次,韩中还没统一,经济都赶上了,帝国主义罪孽深重,东亚不服气,文明上过不去。 恰恰是...  

评分

首先要明确历史问题的两个前提:首先是立场,其次是逻辑。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即便是按照同样的逻辑,也很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人的立场如泾渭分明般清晰,逻辑却如雾里看花。当前很多人潜心于逻辑,却无意或者有意的忽视了立场,甚至在别人预设好的立场下在逻辑的迷宫里...  

评分

本人并非历史专业,仅就自己的想法写一些读后感 戏剧、连续剧视角下的历史观是非黑即白的,这种历史观对儿童时候的我影响深远,无论看电视电影,还是读书我都倾向于先了解,谁是好的,谁是坏的。 上学之后历史观的教育,是严格按照五个阶段划分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他把所有...

评分

这本书争议挺大,不仅仅是因为讨论的话题时空跨度大及现实性强,还有部分是作者在书中后半部分的观点问题。在作者看来,中国乃至东亚所谓“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叙事根源自殖民现代性对“现代”的定义,是将东亚复杂的形态演进固化成了一个线性叙事(有似所谓的“辉格史观”)。...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的通识读物,在国内关注度不够的现在,《发现东亚》一书填补了一块空白。全书的概貌,友邻@sunfai 的书评已经说的十分清晰,我就不献丑了。只不过,关于东亚诸国是否单方面断绝与西方的交流,我们不应囿于成说,而是应该放进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框架中进行审视。论述欧美对东亚的偏见时,作者有着近于政治正确的立场,我们可以不认同,但作者的这种反思值得我们去思考。还有,蔡伟杰先生的导读也应该给予重视。 另外,作者在书中提到学者李勤璞提出的“蒙古之道”的概念,据李老师言及,应指其博士论文《蒙古之道:西藏佛教和太宗时代的清朝国家》,若有兴趣,可参阅。如有深入这方面的兴趣,则可读宋念申先生的著作《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附:书中也有对张维迎观点的反驳,值得深思。

评分

以中國觀點駁斥西方的東亞史,新的思考途徑

评分

不错的通识读物,在国内关注度不够的现在,《发现东亚》一书填补了一块空白。全书的概貌,友邻@sunfai 的书评已经说的十分清晰,我就不献丑了。只不过,关于东亚诸国是否单方面断绝与西方的交流,我们不应囿于成说,而是应该放进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框架中进行审视。论述欧美对东亚的偏见时,作者有着近于政治正确的立场,我们可以不认同,但作者的这种反思值得我们去思考。还有,蔡伟杰先生的导读也应该给予重视。 另外,作者在书中提到学者李勤璞提出的“蒙古之道”的概念,据李老师言及,应指其博士论文《蒙古之道:西藏佛教和太宗时代的清朝国家》,若有兴趣,可参阅。如有深入这方面的兴趣,则可读宋念申先生的著作《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附:书中也有对张维迎观点的反驳,值得深思。

评分

不错的通识读物,在国内关注度不够的现在,《发现东亚》一书填补了一块空白。全书的概貌,友邻@sunfai 的书评已经说的十分清晰,我就不献丑了。只不过,关于东亚诸国是否单方面断绝与西方的交流,我们不应囿于成说,而是应该放进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框架中进行审视。论述欧美对东亚的偏见时,作者有着近于政治正确的立场,我们可以不认同,但作者的这种反思值得我们去思考。还有,蔡伟杰先生的导读也应该给予重视。 另外,作者在书中提到学者李勤璞提出的“蒙古之道”的概念,据李老师言及,应指其博士论文《蒙古之道:西藏佛教和太宗时代的清朝国家》,若有兴趣,可参阅。如有深入这方面的兴趣,则可读宋念申先生的著作《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附:书中也有对张维迎观点的反驳,值得深思。

评分

以中國觀點駁斥西方的東亞史,新的思考途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