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奢侈品集团的成长史,两位天才时装设计师的辉煌与陨落史。
一部关于奢侈品牌的经典作品,一部揭露时尚圈黑暗与残酷内幕的纪实文学。
二十多年前,在艺术和经济景况皆乏善可陈的情况下,约翰•加利亚诺和亚历山大•麦昆登上了时尚舞台。他们都想掀起一场那个时代前所未有的时装革命,用自己大胆、性感的设计动摇了小资、极简的主流传统。
加利亚诺和麦昆有着相近的成长背景:敏感、内向、同性恋者、来自伦敦的社会下层、对时尚的爱皆因亲爱的母亲培养。尽管他们都年少成名,但二人的事业仍然历尽曲折。他们于1997年分别担任了LVMH集团旗下两个品牌的创意总监,老板是法国大亨伯纳德•阿诺特。
加利亚诺和麦昆在Christian Dior和Givenchy的影响超出了时尚界。他们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了媒体们的关注焦点。在这些天才设计师的帮助下,时尚奢侈品行业从一些家族管理的小规模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产值超过2800亿美元国际化产业。公司管理层们逼着时装设计师直面与日俱增的工作量和最后期限。对两人来说,这样的节奏时不可持续的。2010年,麦昆在其女装发布秀前三周,他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黛娜•托马斯(DanaThomas),《新闻周刊》巴黎分社资深文化与时尚作家,她从1994年开始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报导,并且在各种刊物发表文章,包括《纽约客》《哈泼时尚》《时尚》《华盛顿邮报》与伦敦的《金融时报》。她也是《哈泼时尚》杂志澳洲版巴黎特派员,以及巴黎英美媒体协会与海外媒体俱乐部成员。1996年到1999年,托马斯在巴黎的大学教授新闻学。过去15年,她为《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与《时代》杂志巴黎分社撰写关于时尚与精品事业的报导,她探讨精品工业黑暗面的文章鞭辟入里,揭发普拉达、古驰与巴宝莉等名牌不愿让大众知道的真相。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看完之后挺心酸的,设计师无论是为小众精英贵族服务,还是到现在为大众中下端消费群体服务,都难逃被剥削与压迫的命运,经济资本的巨轮无情地损耗着一代又一代设计师的心血,衷心期望技术的浪潮可以让技术解决复杂,而人只需要决策,把这些可以交由科技的劳动力解放出去,或许我们就可以有更多自己生活的空间。
评分很精彩
评分看完之后挺心酸的,设计师无论是为小众精英贵族服务,还是到现在为大众中下端消费群体服务,都难逃被剥削与压迫的命运,经济资本的巨轮无情地损耗着一代又一代设计师的心血,衷心期望技术的浪潮可以让技术解决复杂,而人只需要决策,把这些可以交由科技的劳动力解放出去,或许我们就可以有更多自己生活的空间。
评分国王与诸神的时代都已逝去,今日的诸神也已不再是昔日的神。浅显地说,无论是什么时代,时尚这门生意,只有“接地气”了你才能活下来。如果麦昆能活到今天,会不会也跟Galliano这样变成一个不再张牙舞爪(无论是在设计还是性格上)的中年人?(麦昆早期原来这么穷,穷到买面料的钱都没有,哎。)
评分L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