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黛莉十七岁,还是太原女师念书,读了巴金的小说,激动中给他写信,谈生活的纠结,人生的苦闷,想到要去牺牲,三十岁的巴金呢,也认真地回复,劝告她:
“你还是继续求学吧。我并不是叫你埋头读死书,不问外间的一切事情。……你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孩子。而中国还充满着三四十岁的壮年人。第一批献身的应该是他们,而不是你。你不要那样苛酷地责备你自己。”
巴金的信温暖,动人,热忱,笔底全是殷殷的关切和爱护,透着一种责任,一种信仰;赵瑜的笔法也是妙趣横生,大写意般,又不乏细节的精心雕琢,高屋建瓴,却又没放过任何一丛毛茸茸值得反复咂摸的意味。
1955年出生于山西长治,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晋东南师专政治系。1970年参加工作,历任晋城巴公化肥厂工人,晋东南体委运动员,长治汽车大修厂工会体育宣传干部,晋东南地区交通局干部,晋东南地区文联秘书长,《太行文学》副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文学委员会副会长。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调山西省作家协会为驻会专业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中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的要害》、《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第二国策》、《革命百里洲》等,参与并推进了当代报告文学的发展,尤以中国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影响深远。 曾获鲁迅文学奖。
这本书是纪实文学,由作者在古董商手上买的巴金写给赵黛莉的七封信为线索,寻找黛莉,试图揭示那一代人的命运,也通过这些信反映了巴金当时的心情、对待读者的态度和政治时局的变化。 书的封面很古朴,用老旧的信封做封面,既表明了时间的久远,又显出了黛莉的地址。一看到书...
评分知道赵瑜,是因为之前读过他的非虚构作品《革命百里洲》,他的书中,总有一些莫名的搅动人心的东西。 这次读这本非虚构作品《寻找巴金的黛莉》,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在这本书中,赵瑜以巴金写给黛莉的七封信为线索,举重若轻的叙写着各种平凡人生。 毫无疑问,作家在这本书...
评分那年,黛莉十七岁,还是太原女师的学生,读了巴金的小说,激动中给他写信,谈生活的纠结,人生的苦闷,想到要去牺牲,三十岁的巴金呢,也认真地回复,劝告她: “你还是继续求学吧。我并不是叫你埋头读死书,不问外间的一切事情。……你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孩子。而中国还充...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书! 事件本身的传奇,各位真人生活的曲折惊骇,史料价值的充分运用,还有赵瑜那丝丝入扣的话语,都牵着人一定看完这本书~ 剩下的,只有对有心人的感激、对真实生活的感动和沉思! 好佩服赵瑜,他不是专业文学研究的学者,却能将这么偶然得来的...
评分书封面上的照片就是一个贴着民国邮票的古旧信封,从集邮的角度来看这只是很普通的信封,只是当年留下笔迹的人曾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用同样的笔给无数人带来过光明,许多人会永远记住他,他就是作家巴金。 作者是一个爱逛收藏市场的文人,在被遗弃的角落寻找着时间留...
有一颗纯白的心,有一个对于正义的信仰,爱一切需要爱的人,恨一切人为的、不合人性的传统。
评分有一颗纯白的心,有一个对于正义的信仰,爱一切需要爱的人,恨一切人为的、不合人性的传统。
评分混乱年代的某个选择,成就了突兀又偶然的人生。所谓格局,也许就是选择的眼光和勇气。
评分1、人生很奇怪,一个转弯,一个选择,境遇竟如此不同。2、法国-俄国-中国,一脉相承的革命,一样的不仅仅是暴力而已。
评分田野调查,后半部比前半部好。设计装帧一流,代表了目前人文社的装帧水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