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里尔克 书信 诗歌 外国文学 冯至 奥地利 文学 诗
发表于2025-04-15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 影响远超文学的永恒经典之作!Lady Gaga将书中一段话的大意作为刺青文在左臂上,“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曾将书中一段话印在1979年唱片《海浪》内封中。
☆ 冯至翻译手稿及致友人相关书信首次呈现,再现诗人之间的心灵激荡和精神回响。书中包含四幅精美彩图插页。
☆封面采用手揉纸,内文裸脊索线,体现复古的设计风格。
☆玫瑰是里尔克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里尔克一生与玫瑰也有不解之缘,“玫瑰,纯粹的矛盾,欲念,是这许多眼睑下,无人有过的睡眠。”这是里尔克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本书是里尔克思想中“一朵永恒的玫瑰”。
☆ 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每一颗迷惘的心灵,都能在里尔克的箴言中找到慰藉。
这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虽是写给“青年诗人”,里尔克却不止于谈论创作和诗艺,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之爱、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
里尔克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人诉说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希望他们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苦闷,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这些永恒的话题以亲切平易之语娓娓道来,展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都在阅读中分享着一种永恒的流动。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生于布拉格,伟大的德语诗人,代表作有《马尔特手记》《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留学德国,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冯至遇到里尔克,温柔遇到孤独。在所有的《秋日》里,还是冯至译的句子总在脑海低徊。里尔克的诗好,艺术评论好,书简也好,有一种辽远又亲切的况味。这本书被很多出版社出过了,目前这版,触手最佳。一个下午,看得落下泪来,是老了,还是秋天到了?
评分装帧设计很赞,封面的手感很好。高三时买过,到大学前两年都经常翻读,后来都翻烂了。第一封信里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那时常常徘徊心底,令我疑虑。现在想来,这话对年轻人而言说得有点太重。重读一遍,发现第七、八封写得真好,对爱的认识、对悲哀与寂寞的肯定,萦绕着一股“心理治疗”的味道,恍惚中弗洛姆、欧文亚隆这些后来的心理学家们的思想都与这两封信的内容有所呼应,读来颇为奇妙。
评分重温。这本书,越早读越好。
评分还是太“经典”的“文学”观念,关键看在当代语境中,或在“当代诗”诉诸“新变”的文体脉络上,如何回看它提出的这些“古老”问题,以引入新的观照视野,意识到它自身的限度。又或者,这些问题又如何因应“当代诗”的诸种习气,给出“校正”的维度。
评分一度不太相信箴言,但已经到了需要箴言鼓励自己的时候,收获颇多,同时给自己信心。
工作需要跟文字打交道的朋友,估计都经历过这样一种状态:面对电脑大半天,写写删删,只剩下寥寥几行。遇到这样的创作瓶颈自然让人很沮丧,跟朋友聊起来,便有人推荐了这本书,让我有空时一读。 《给青年诗人的信》收录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给一位青年诗人的10封信。不知道那位幸...
评分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跟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詩人卡卜斯通信,這些一百年前的書信,談及有志成為作家的年輕人,如何透過深沉的自省,以及思考自身與世界的關係,堅立在作家孤獨的路途上。我多麼折服於里爾克的深沉和善意,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發出這些源自內心...
评分亲爱的里尔克先生: 您好。读罢您写给那个幸运的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后。我也萌生了给您写一封信的念头。 我不是诗人,也从未想过成为一个艺术家。但您对诗人的箴言,我却读进了心坎里。 您说—— “创作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联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
评分里尔克说你应当面对孤独,而不是逃避,不是找些哄闹的寄托,不是找些不相干的人来陪伴。把自己浸没在热闹里并不能摆脱孤独,反而会使自己错过了孤独给予的好处。 确实,仅靠自己,很多事都完不成。但是同样,没有孤独也完不成很多事。 有朋友和我说,人是...
评分于沉默中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已经不是一本什么新书了,当我拿起它时,它早已被无数诗人或准诗人或热爱诗歌的 人们拜读过。很薄的一本小册子,十封信,我却用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来读它,正如冯至 在这本书的译序里所说:"他...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