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與神僧

觀音與神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姚崇新
出品人:
頁數:449
译者:
出版時間:2019-7
價格:72.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72820
叢書系列:中山大學人類學文庫
圖書標籤:
  • 佛教
  • 藝術史
  • 中古史
  • 宗教
  • 曆史
  • 人類學
  • 中國研究
  • 2019
  • 佛教
  • 觀音菩薩
  • 神僧
  • 宗教文化
  • 民間信仰
  • 佛教故事
  • 中國傳統文化
  • 信仰
  • 靈修
  • 佛教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考古材料為基礎,在中國本土、西域及南海範圍內,以中古時期藝術宗教為主要研究對象,不僅深入探討中國本土資料所反映的佛教、景教的“中國化”邏輯,而且以文化交流的視角切入,探討域內與域外以及域內不同區域之間、乃至不同宗教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選題由遺跡、遺物而發,或以遺跡、遺物為依托,既有對新材料與新問題的考察,也有對傳統學術問題的重新審視。

全書收錄作者論文14篇,就主體而言,大緻可以分為佛教傳入路徑,西域佛寺、佛教藝術與僧尼社會生活,來華傳教僧人,周邊(扶南、柬埔寨)佛教藝術,觀音信仰和觀音造像,以及唐元時期景教(基督教)藝術中的佛教因素(文化交流)等。

著者簡介

姚崇新,1966年生,湖北隨州人,曆史學博士,中山大學人類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佛教考古與佛教社會史、中外文化交流考古、敦煌吐魯番學以及藝術史與藝術考古等。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中古藝術宗教與西域曆史論稿》《敦煌三夷教與中古社會》等專著,發錶論文60餘篇。

圖書目錄

從高昌到西州
——中古吐魯番佛教寺院社會功能的轉變
唐代僧尼授田問題新探
——以新獲吐魯番文書為中心
和田達瑪溝佛寺遺址齣土韆手韆眼觀音壁畫的初步考察
——兼與敦煌比較
佛教海道傳人說、滇緬道傳人說辨正
——兼論懸泉東漢浮屠簡發現的意義
試論扶南與南朝的佛教藝術交流
——從東南亞齣土的南朝佛教造像談起
古代柬埔寨的觀音造像與觀音信仰
——兼與中國比較
十字蓮花
——唐元景教藝術中的佛教因素
北朝晚期至隋入華粟特人葬俗再考察
——以新發現的入華粟特人墓葬為中心
白衣觀音與送子觀音
——觀音信仰本土化演進的個案觀察
觀音與神僧
——觀音化身問題再考察
四川安嶽西禪寺石窟“僧伽三十二化”變相及相關問題
淨土的嚮往還是現世的希冀?——中古中國藥師信仰內涵再考察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每篇的結論,很能概括全文,所以比較好讀。但部分篇章可能還是考慮不夠,有簡單化的傾嚮,如《白衣觀音與送子觀音》一篇解釋瞭送子觀音信仰在中古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但對於為何在明代卻突然興盛卻沒有分析,這多少會對總體的結論産生動搖。

评分

每篇的結論,很能概括全文,所以比較好讀。但部分篇章可能還是考慮不夠,有簡單化的傾嚮,如《白衣觀音與送子觀音》一篇解釋瞭送子觀音信仰在中古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但對於為何在明代卻突然興盛卻沒有分析,這多少會對總體的結論産生動搖。

评分

宗教人士亦可授田,一體交糧納稅。密教觀音和顯教觀音。作為世界主的觀音形象為啥在我國沒發展起來。粟特人葬俗的二次葬形式。東方淨土和西方淨土。

评分

每篇的結論,很能概括全文,所以比較好讀。但部分篇章可能還是考慮不夠,有簡單化的傾嚮,如《白衣觀音與送子觀音》一篇解釋瞭送子觀音信仰在中古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但對於為何在明代卻突然興盛卻沒有分析,這多少會對總體的結論産生動搖。

评分

觀音化身。說某人是菩薩,是修行論中比較普通的稱謂,和觀音、文殊之類大菩薩的化身是兩個概念。將特定僧人視作菩薩化身,日常地生活在信眾社區中間,這確實是新的信仰形態,姚老師指齣變化是在盛唐,我還是好奇是否有教理學的解釋,衰落也值得再反思。較早的案例是傅大士,明年我會寫一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