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蓋婭

面對蓋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群學出版社
作者: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出品人:
页数:464
译者:陳榮泰
出版时间:2019-7-26
价格:NT$66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974743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Latour
  • 港台版
  • 台版
  • Bruno
  • 蓋婭
  • 气候变化
  • 方法论
  • 面对盖亚
  • 地球生态
  • 科幻小说
  • 环保主题
  • 未来世界
  • 人类与自然
  • 哲学思考
  • 灾难预言
  • 生存挑战
  • 意识觉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太古時期,氧氣曾對生物是種毒素,直到光合作用出現改變大氣的組成

現今,人類則以另種尺度反饋地球,其每日活動的耗能堪比板塊運動

這是一部關於生態的社會理論,與人類/非人行動者的大歷史

本書讓我們澄清各種疑惑並做好準備,直面新氣候體制!

生命不只適應環境,也會調整環境,使環境有利於它們的生存。

幾十億年來,生物和環境相互作用,方才塑造出宜居的地球,

而這個自我調節的行動網絡,正是「蓋婭假說」震撼學界的創見。

然而,自地理大發現起,人類文明對環境的剝削,

已讓蓋婭對人類行動變得極度敏感。

科學家則紛紛宣稱地球已邁入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

面臨人類世的生態危機,該怎麼理解世界並採取行動,

才不至於落入氣候變遷懷疑論的陷阱?

本書提出反省「自然vs.文化」二分法的概念框架,

並強調氣候治理應跳脫主權國家的框架,

以納入「非人類」的行動者,重新開啟萬物的議會!

小辭典

蓋婭假說(Gaia hypothesis):1960至1970年代,由發明家兼化學家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所提出,他認為地球表面的生物圈與環境構成了能自我調節的演化系統。有別於達爾文主義,洛夫洛克認為生命除了適應,也有調整環境的能力。隨後,以推動內共生學說聞名的生物學家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也協助蓋婭假說的發展,她強調生命體不能獨立自存,生命體之間必然相互依賴與糾纏,遂顛覆了當時如日中天的新達爾文主義者之想像。不過,由於「蓋婭」之名取自希臘神話的大地女神,使此學說常遭到誤解,被認為帶有宗教、天意的色彩,本書作者拉圖因而試圖證明,蓋婭假說並不包含任何目的論或整體論。

人類世(Anthropocene):或譯人新世,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岑(Paul Crutzen)及其同僚Eugene Stoermer於2000年提出的分期概念,位於全新世之後,在此時期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了劇烈影響。查拉切西奇(Jan Zalaciewicz)則在2012年國際地質學大會提案將人類世納為正式的地質年代。關於人類世開始的時間點,專家意見頗為分歧,有人認為始於原子彈試爆的1945年,亦有人認為可追溯到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本書則建議將印地安人滅絕、美洲大陸林地再生(使二氧化碳濃度位於低點)的1610年,訂為人類世的起點。

本書特色

否認全球暖化的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象徵生態運動近年來最嚴重的挫敗。環保支持者的論述與戰略是哪裡出了錯?問題恐怕出在對「自然」概念的理解,而本書則對此進行最徹底的反省!

質疑價值與事實截然二分的習見,科學並不完全歸科學,而是與政治息息相關。

跨學科的討論,自然科學、社會學、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甚至神學,對人類文明的最新階段提供多面向的觀點。

▍蓋婭並非巨型恆溫器,也不是什麼超級有機體,可以用來代替神話裡的大地之母。在我眼中,所謂「面對蓋婭」,應該是指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根據生物跟地球的關係來重新定義牠們,而非乞靈於某個更高或預先決定的自然秩序。

▍生命體不能獨立自存,就像細胞、細菌或人,都不是可以各自區別開來的。……生命體就像最近一本新書的書名那樣,「一切糾纏不清」。細胞本身就是多個獨立生命的重疊;我們的身體也一樣,不但需要基因,也要依靠數之不盡的小蟲子,包括那些住在我們腸道裡或皮膚表層的微生物。

▍在蓋婭尚未來臨之前,當住在現代工業社會裡的居民重新面向自然,他們看到的是必然的領域;而當他們凝視社會,他們看到的卻是自由的領域——就像哲學家說的那樣。但在蓋婭以後,這兩個領域便無法嚴格區分開來:任何生物、任何活的東西,都不再臣服於某個更高的秩序……畢竟,這些生物都互相糾纏、重疊在一起,而且都是同謀。

▍從人類世開始,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兩者已踩在相同的土壤上,亦即我們所共享的臨界區。

▍當氣候懷疑派詆毀氣候學者的科學,譴責氣候學者的舉止就像遊說集團,這些懷疑論者自己其實也集結成一個團體。他們重新分派構成世界的成分,諸如「我們能對政治有何期待」,以及「科學應當如何運作」……既然如此,氣候學者為什麼就不能照辦?

▍如果有人試圖區別科學和宗教,那麼將會出現一場屠殺,因為科學裡向來有宗教,宗教裡也一直有科學。

▍儘管「自然」一詞以不可對它有異議著稱,但這個概念卻是再模糊不過了,無論如何最不可能的便是拿它來終止衝突。

▍「自然」才是普世的、分層的、無可置喙的、系統性的、去生動的、全球的,並且對我等命運無動於衷。蓋婭並不如此。我們說過,每一個行動能力(agency)都藉修改周邊環境以追求自身利益,它們造成了錯綜複雜而又無法預料的後果。而蓋婭只是一個名字,我們不過是用它來指出這一切後果。

▍希望是行動的敵人,像希望一切會變好,與希望最壞的情況並不總是會發生。……在開始行動前,應當先把希望從我們萬分樂觀的生活領域中根除。這也是為什麼考慮再三後,我決定把這一系列演講放在但丁陰鬱的警語之下:「拋棄一切希望」。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1947年出生於法國知名酒鄉伯恩(Beaune)。哲學是拉圖最初接受的學術訓練,之後於非洲服役期間對人類學產生濃厚興趣,並曾在象牙海岸從事田野工作。1975-1977年間,他在加州的沙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進行參與觀察,充分運用民族誌方法。1979年,與社會學家伍爾加(Steve Woolgar)合著《實驗室的生活》(Laboratory Life),乃上述調查的具體成果,也是新興學術領域「科技研究」(STS)的奠基之作。1982年起,拉圖任職於巴黎高等礦冶學院的創新社會學研究中心(CSI)。在CSI他與同僚發展並奠定「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的基礎。在2005年底從CSI轉至巴黎政治大學(Sciences Po.)的組織社會學研究中心(CSO),2013年起擔任巴黎政治大學媒體實驗室(Médialab)負責人。

拉圖著有作品十餘冊,包括已被譯為二十多國語言的《我們從未現代過》。這些作品既開啟研究的全新可能性,也拓展了讀者的思考與視野,充分體現出他具原創性且飽受爭議的精彩學術旅程。

譯者簡介

陳榮泰

台大化工系、清大歷史所畢。

伍啟鴻

畢業於清大哲學所。

兩人合譯有《寄食者》、《激情的經濟學》、《巴斯德的實驗室》、《失控的佔有慾》、等書。歡迎賜教:eengthaix@gmail.com。

目录信息

推薦序 蓋婭的終局之戰:直面真相,正視大地的臉/張君玫
推薦序 人類世的憂鬱與療癒/洪廣冀
台灣版序 拜訪蓋婭發現者
前言
第一講 論自然(這概念)的不穩定性
與世界的關係發生突變◆被生態問題搞瘋的四種方式◆「自然/文化」的不穩定關係◆向人的天性求庇護◆向「自然世界」求援助◆偽氣候爭議的大用處◆「去跟你老闆說,科學家已經走上戰爭之路了!」◆從此我們試著從「自然」通往世界◆如何正眼面對
第二講 如何不把自然生動化,或去生動化
那些「不願面對的真相」◆描述是為了警告◆把精神集中在行動能力上◆分辨人與非人的困難◆「但它就是激動起來了啊!」◆自然法的新面貌◆論混淆原因與創造這令人遺憾的傾向◆通往將不再是宗教的自然?
第三講 蓋婭,自然的形象(總算變得世俗)
伽利略、洛夫洛克:對稱的兩位發現者◆蓋婭,一個對科學來說頗為棘手的神話名號◆以巴斯德的微生物作對照◆洛夫洛克也在大量繁殖微行動者◆如何避免系統的概念?◆生物體製造自身環境,而非適應環境◆論稍微複雜化一些的達爾文主義◆空間:歷史之子
第四講 人類世與全球(形象)的崩毀
人類世:一種創新◆思想與榔頭◆不穩定時期的爭議字眼◆瓦解人與自然形象的理想時機◆斯洛特戴克或球體形象的神學起源◆科學與全球的混淆◆泰瑞爾反對洛夫洛克◆反饋迴圈並不勾勒出全球◆另一個組構原則總算出現◆憂鬱或全球的終結
第五講 如何召集不同的(自然)民族
兩個利維坦,兩種宇宙論◆如何避免眾神之戰◆棘手的外交計畫◆召集「自然民族」是不可能的◆如何得到一次談判機會?◆論科學與宗教之衝突◆「終結」一詞意義的不確定性◆對互相競爭的集體作比較◆放棄整個自然宗教
第六講 如何(不)了結「時間終結」
1610年,決定命運的事件◆史蒂芬.圖敏與科學的反宗教◆尋找「抑制解除」的宗教根源◆「把天堂帶到地球」的奇怪計畫◆沃格林與諾斯底主義式的化成肉身◆論氣候懷疑論的末世根源◆從宗教到世俗再抵達地上◆「蓋婭民族」?◆如果別人指責你抱持「末世論述」,你該怎麼回答?
第七講 戰爭與和平之間的(自然)國家
卡斯巴.弗列德里赫的「大藩籬」◆自然之國的終結◆適當攝取施米特◆「我們在尋找地球的規範意義」◆戰爭與警察程序之間的差別◆如何轉身面對蓋婭?◆人類與「在地人」的對抗◆學會辨認競逐的領土
第八講 如何治理你爭我奪的(自然)領土
「談判劇場」,2015年5月亞曼第埃劇院◆學習召開沒有最高仲裁的集會◆擴展到非人類的締約方會議◆增加利害相關者◆勾勒臨界區◆找回國家的意義◆「願祢受讚頌!」◆終於面對蓋婭◆「是陸地,是陸地!」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者:[洪廣冀] 這幅喚做《憂鬱》(Melencolia I)的版畫可說是藝術史上最著名的圖之一。作者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杜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日期為1514年。我們看到一名一籌莫展的女性,收起她的翅膀,左手托腮,右手拿著圓規。在她的右手邊,坐著一名同樣收起翅...  

评分

作者: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Gaia is a tough bitch. (Lynn Margulis) You never said you'd do anything You made excuses for your mind Objected core the collective Don't you dare forget it Don't you forget it Don't you forget Don't do it (Cat Power, In...

评分

作者: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Gaia is a tough bitch. (Lynn Margulis) You never said you'd do anything You made excuses for your mind Objected core the collective Don't you dare forget it Don't you forget it Don't you forget Don't do it (Cat Power, In...

评分

作者: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Gaia is a tough bitch. (Lynn Margulis) You never said you'd do anything You made excuses for your mind Objected core the collective Don't you dare forget it Don't you forget it Don't you forget Don't do it (Cat Power, In...

评分

作者:[洪廣冀] 這幅喚做《憂鬱》(Melencolia I)的版畫可說是藝術史上最著名的圖之一。作者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杜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日期為1514年。我們看到一名一籌莫展的女性,收起她的翅膀,左手托腮,右手拿著圓規。在她的右手邊,坐著一名同樣收起翅...  

用户评价

评分

地理大发现之后,新世界意味着一个有限的地球,尽管在当时的侵略与征服中这一点尚未显明,而我们又在之后快速地越过了它,令自己身处于完结时间之后的无限彼岸幻想中。某是会死的,而人不死。 现代性的乌托邦是不可能的,但这种不可能性却始终以可能的面目诱惑着人一代代地牺牲自己,去铸就悬置的美好未来,就如同它已先在地降临于此世。现代人存活于这不可达的希望里,同时受惠其幻想中——我终于忘记了自己的有限。 我们这些俄狄浦斯的子孙们,自然对我们而言既是孩子又是母亲,在全球化的舞台不可一世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人”。但斯芬克斯已死,人再也不作为谜底,而是诅咒。回声扫荡着除人之外的一切:“我来,我看,我征服。” 永世的秦皇结果只是千年游荡的行尸走肉,终于,他怀念起被荆轲们威胁的日常,学着把帝国的山河视为亲爱的敌人。

评分

地理大发现之后,新世界意味着一个有限的地球,尽管在当时的侵略与征服中这一点尚未显明,而我们又在之后快速地越过了它,令自己身处于完结时间之后的无限彼岸幻想中。某是会死的,而人不死。 现代性的乌托邦是不可能的,但这种不可能性却始终以可能的面目诱惑着人一代代地牺牲自己,去铸就悬置的美好未来,就如同它已先在地降临于此世。现代人存活于这不可达的希望里,同时受惠其幻想中——我终于忘记了自己的有限。 我们这些俄狄浦斯的子孙们,自然对我们而言既是孩子又是母亲,在全球化的舞台不可一世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人”。但斯芬克斯已死,人再也不作为谜底,而是诅咒。回声扫荡着除人之外的一切:“我来,我看,我征服。” 永世的秦皇结果只是千年游荡的行尸走肉,终于,他怀念起被荆轲们威胁的日常,学着把帝国的山河视为亲爱的敌人。

评分

地理大发现之后,新世界意味着一个有限的地球,尽管在当时的侵略与征服中这一点尚未显明,而我们又在之后快速地越过了它,令自己身处于完结时间之后的无限彼岸幻想中。某是会死的,而人不死。 现代性的乌托邦是不可能的,但这种不可能性却始终以可能的面目诱惑着人一代代地牺牲自己,去铸就悬置的美好未来,就如同它已先在地降临于此世。现代人存活于这不可达的希望里,同时受惠其幻想中——我终于忘记了自己的有限。 我们这些俄狄浦斯的子孙们,自然对我们而言既是孩子又是母亲,在全球化的舞台不可一世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人”。但斯芬克斯已死,人再也不作为谜底,而是诅咒。回声扫荡着除人之外的一切:“我来,我看,我征服。” 永世的秦皇结果只是千年游荡的行尸走肉,终于,他怀念起被荆轲们威胁的日常,学着把帝国的山河视为亲爱的敌人。

评分

地理大发现之后,新世界意味着一个有限的地球,尽管在当时的侵略与征服中这一点尚未显明,而我们又在之后快速地越过了它,令自己身处于完结时间之后的无限彼岸幻想中。某是会死的,而人不死。 现代性的乌托邦是不可能的,但这种不可能性却始终以可能的面目诱惑着人一代代地牺牲自己,去铸就悬置的美好未来,就如同它已先在地降临于此世。现代人存活于这不可达的希望里,同时受惠其幻想中——我终于忘记了自己的有限。 我们这些俄狄浦斯的子孙们,自然对我们而言既是孩子又是母亲,在全球化的舞台不可一世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人”。但斯芬克斯已死,人再也不作为谜底,而是诅咒。回声扫荡着除人之外的一切:“我来,我看,我征服。” 永世的秦皇结果只是千年游荡的行尸走肉,终于,他怀念起被荆轲们威胁的日常,学着把帝国的山河视为亲爱的敌人。

评分

地理大发现之后,新世界意味着一个有限的地球,尽管在当时的侵略与征服中这一点尚未显明,而我们又在之后快速地越过了它,令自己身处于完结时间之后的无限彼岸幻想中。某是会死的,而人不死。 现代性的乌托邦是不可能的,但这种不可能性却始终以可能的面目诱惑着人一代代地牺牲自己,去铸就悬置的美好未来,就如同它已先在地降临于此世。现代人存活于这不可达的希望里,同时受惠其幻想中——我终于忘记了自己的有限。 我们这些俄狄浦斯的子孙们,自然对我们而言既是孩子又是母亲,在全球化的舞台不可一世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人”。但斯芬克斯已死,人再也不作为谜底,而是诅咒。回声扫荡着除人之外的一切:“我来,我看,我征服。” 永世的秦皇结果只是千年游荡的行尸走肉,终于,他怀念起被荆轲们威胁的日常,学着把帝国的山河视为亲爱的敌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