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小说在中国的异质回响
作家鲁毅短篇小说集
“如果可以,我真想用音符来记录它们。”
◎编辑推荐
★ 鲁毅是法国新小说在中国的力推和出版者,曾与陈侗策划出版以法国新小说为主的“午夜文丛”,包括阿兰·罗伯-格里耶、克洛德·西蒙、让·艾什诺兹等著名作家。
★ 读者进入这本小说,如同进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午后微风、旅馆的房间、中午的海岛……寻常事物的具体指向被作者抹除,人物也不再是故事中心,而成为一个自由穿行于不同小说空间的符号,带着一种浏览世界的独特目光,在文字间不动声色地来去,小说从而流淌着美妙的梦幻意识。
★ “如果可以,我真想用音符来记录它们。”“它们”是一个个出其不意的瞬间,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微妙的动机。语言推动小说家写下一句又一句,故事在平行空间中并转交错,宛如不同音部的融合,最终形成一种优美又深具实验性的复调文体。
★ 本书具有强烈的实验色彩,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书籍的特殊排版使这一形式得以呈现,例如采用平行排版的方式呈现《世界1、2、3》,而《中午的海岛》一篇则有十余页的留白设计,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行二次创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短篇小说七篇。展现了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进行确切的观察与描摹。生活里一些常见的母题循环往复地出现:淋浴、死亡、行走、男女情事,等等。似是重复,却皆含变异,形成相互呼应的复调格局。
小说中充满琐碎的生活细节,将人物心理融解在具体行为与眼光流动的过程中,取消戏剧性,着重于营造一种超出现实生活的文本空间,让读者不得不关注描写本身。
鲁毅,1971年生。曾长期在税务局任职。1997年与陈侗组建工作室策划出版“午夜文丛”。现居上海,经营一家书店,并继续写作。著有诗集和小说多种。
如果不是那个具有年代标志的字眼“寻呼机”跳了出来,很难看出《梁金山》写成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不短了,那些人物、场景现在依然随处可见。尽管在这些小说里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不是我你就是他她,但阅读丝毫没有被这些符号化的指称阻隔。 此刻,你可能正身处相似的场景中:燠...
评分如果不是那个具有年代标志的字眼“寻呼机”跳了出来,很难看出《梁金山》写成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不短了,那些人物、场景现在依然随处可见。尽管在这些小说里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不是我你就是他她,但阅读丝毫没有被这些符号化的指称阻隔。 此刻,你可能正身处相似的场景中:燠...
评分如果不是那个具有年代标志的字眼“寻呼机”跳了出来,很难看出《梁金山》写成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不短了,那些人物、场景现在依然随处可见。尽管在这些小说里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不是我你就是他她,但阅读丝毫没有被这些符号化的指称阻隔。 此刻,你可能正身处相似的场景中:燠...
评分如果不是那个具有年代标志的字眼“寻呼机”跳了出来,很难看出《梁金山》写成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不短了,那些人物、场景现在依然随处可见。尽管在这些小说里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不是我你就是他她,但阅读丝毫没有被这些符号化的指称阻隔。 此刻,你可能正身处相似的场景中:燠...
评分如果不是那个具有年代标志的字眼“寻呼机”跳了出来,很难看出《梁金山》写成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不短了,那些人物、场景现在依然随处可见。尽管在这些小说里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不是我你就是他她,但阅读丝毫没有被这些符号化的指称阻隔。 此刻,你可能正身处相似的场景中:燠...
行文非常流畅,以至于我几度提醒自己这不是推理小说… 它更像是b站里那些靠一些零碎的镜头和bgm剪成的视频,内容配合音乐不断蒙太奇,也许并没有具体故事情节,但仍然很美,是朦胧和自由的美。
评分在今天的写作,还在玩这么形式主义,拾人牙慧的事情,三刀流、字母游戏、风格练习、对位法,还有来个十几页空白的「中午的海岛」,就像杜尚第一个把小便池放入展馆是艺术,第二个人把中国式马桶放进去是拙劣。
评分不是要排除故事,重要的是回到语言。这本书的语言质量是高度启发性的,不动声色而又深具野心。看起来是立体主义的手法,本质上却极端写实,像作者那样凝视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完全延宕了生活,重组甚至推翻了它的真实性。
评分这本薄薄的小说,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用“小说艺术”来谈论的好作品。鲁毅在探索小说艺术方面的高度自觉与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以及那种平静而孤绝的态度所造就的,是极为纯净、简约、微妙的文字,更是非凡的文体状态——它的深处隐含着某种让人不安的强度,就像一根细钢丝绷紧在晴空下的阳光里,既具体又抽象,神秘而又简明,切近而又疏离……它当然不完美,就像所有探索性的实验性的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因为“完美”本来就不是它们的目的。它出现在那里,就是能让你不得不去琢磨琢磨,到了如今这个年代,小说能做的,并不只是傻傻地讲故事,还能以这样的方式与观念艺术、与诗的境地发生某种呼应。它很容易引发“敌意”,比如缺乏耐心和感受力的人的。比如,像我这样的作者,在读它的时候就不得不保持警惕,以免被它的行文风格在不知不觉中影响。
评分读了,感到莫名其妙,无法评价。作者达到了将文字化作实体运用的境界,苛刻地进行排布以营造某种氛围。有几段莫名让人联想到杜拉斯的《乌发碧眼》。但存疑的是没有看到文字背后流动而贯穿的内核。精心塑造而单一的画面和感觉是否值得阅读?不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