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作品都独一无二的,它实现自己并接近读者。
►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春风图书奖年度白金作家、《GQ》中文版年度作家 、《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人物等多项大奖和荣誉获得者路内长篇小说代表作。
►人人都爱的“追随”系列,广受读者好评,焕新再版。
►一九九一年,路小路还是戴城化工技校的学生,他与好朋友大飞、杨一一起,打架、斗殴、上舞厅、泡女孩……他们无所事事,四处晃荡,享受着漫长的夏日,凝固的时间,直到遇上少女帮成员于小齐、黄莺、曾园,与世界的关系由紧张变得松弛……他们才十八岁,还很年轻,但已经长大,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在身体内部绕圈子,如同墙上的挂钟,摆来摆去,撞出当当的声音……
►“追随三部曲”是路内以主人公“路小路”的成长为线索创作的系列小说,小说聚焦上世纪90年代的城镇、工厂生活,三部小说相互联结,又各自独立。在轰轰烈烈的时代浪潮中,路内用戏谑的笔法抵抗狂飙突进,以玩笑装点失落,这是一部关于90年代的笑忘书,在这块名之为“戴城”的精神飞地上,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未熄的灯塔。
路内
1973年生,现居上海,著有小说《少年巴比伦》《花街往事》《慈悲》《十七岁的轻骑兵》《天使坠落在哪里》《追随她的旅程》等。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春风图书奖年度白金作家、《GQ》中文版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人物等奖项和荣誉。英文版《少年巴比伦》甫一上市即位居美国亚马逊亚洲文学排行榜第一。
今天下午终于看完了那部小说,但看完后一直没有睡着,闭着眼睛,吹着风扇,脑子一直清醒着。 看到有些情节会忍不住笑,但感觉笑的是自己,笑着笑着就想到了过去。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南方沿海的小镇和农村,自己的很多故事也都发生在那里。 化工厂...
评分我们对炎热与抑郁的青春,无法停止思念 □三皮 后来,才终于明白,青春这个词语也许写作“青蠢”更恰当些:懵懂、青涩,无知而又无畏,其糟糕的地方全毁在那一个“蠢”字上,其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导致出斑斓到炫目的辉煌偏倒也是由那一个“蠢”字生成。 于青春恰好当年的人...
评分凌晨两点半才读完这部小说,一开始我不喜欢这个书名,“追随她的旅程”,太平淡。在号召力上比80后那些书名差得太远,《悲伤逆流成河》,光听书名,你不得不觉得够酷够悲伤。稍微能从这书名上有点联想的是青春史圣经——《在路上》,“旅程” 当然都是在路上。 读完全书,才对...
评分必须承认,无论苏童的“香椿街”、朱天文的“尼罗河”,还是杨德昌的“牯岭街”、贾樟柯的“任逍遥”,都不曾如这本《追随她的旅程》让人沉浸其中却又时而走神。说来,还在于较之其他人路内笔下那个世界——10几20年前中国南方小城里的少年画卷与我自己的记忆更多发生重叠。 如...
比起少年巴比伦更喜欢这一部,字里行间满满的画面感。。。
评分合上这本书,正愈脑中回忆唏嘘一番,急忙翻开第一页,囫囵吞枣过了一遍引子,只觉得可惜,这确实是关于追寻的故事,追寻那不存在的但却永远亘在记忆深处的影像,“我走进阳光里,又找到了我的影子” 想到路内关于青年一生的譬喻,从白天看,我们是清晨的太阳,拥有逐渐落下去的一天。从夜晚呢,一开始是夕阳,接着是无尽的黑暗,晨曦伴随着天堂,或许这个比喻更恰当些吗。 喜欢少年巴比伦更多些,喜欢其中的每一个人物,这本追随就略差了些,也不那么铭心,偶有略厌之感,或许是离那段事太远,处久了伤疤也觉得腻烦。亦或是揭了我的乡逼本质?出口成脏是真性情啊,但这本却是远了些。
评分追随她的旅程,一路充满生活的洗礼和青春的罪行!
评分是杨一追随欧阳慧的旅程,路小路追随于小齐的旅程,也是虾皮追随曾园的旅程。可能是因为没有外国小说翻译过来的那种书面腔,反而显得太像小说了。
评分牛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