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萊剋(Ian Black)
現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中東中心資深客座研究員。1980—2016年,布萊剋供職於《衛報》(The Guardian),任中東通訊記者,中東版、歐洲版、外交版編輯,國際政要新聞主筆。
布萊剋擁有劍橋大學曆史與社會政治科學碩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學博士學位,精通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在置身中東衝突現場的36年裏,他見證瞭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海灣戰爭、《奧斯陸協議》等重大曆史事件,緻力於以記者的身份,藉助媒體的力量促進和平。2010年,他因此獲得國際新聞廣播協會的錶彰。
此外,他還以曆史和政治學學者的視野,反思他長期往來於中東北非地區的見聞,除這部裏程碑式的《敵人與鄰居: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外,他還著有《猶太復國主義與阿拉伯人:1936—1939》、《以色列的秘密戰爭》(閤著)等書。
巴勒斯坦的這片土地,是猶太人經捲上所指的應許之地,也是許多阿拉伯人世世代代的居所。1917年,奧斯曼帝國落敗,結束在這裏4個世紀的統治;英國外交大臣發錶《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這片土地上建立民族傢園。一個世紀的撕扯與動蕩就此開啓。
分歧從一開始就難以調和。從19世紀末首批猶太定居點的建立、20世紀30年代的阿拉伯起義,到以色列在1948年的建國、1967年的六日戰爭,再到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以及2002年以來修建的隔離牆……對於同樣的事件,雙方說法截然不同。猶太復國主義者眼中的公正和勝利,對巴勒斯坦人來說則是不公、失敗、流亡和羞辱。
對於這片土地上兩個民族百年難解的紛爭,記者兼曆史學傢伊恩·布萊剋意識到,隻能通過關注他們如何看待自己、曆史以及彼此來理解。於是,他藉助文獻資料、解密檔案、口述曆史,還有他自己的現場報道,尋求真相和對話。他留意曆史的變遷、國傢間的斡鏇和博弈,因為那是衝突的肇因和驅動力;他更在意被捲入這百年動蕩的普通人的生活,因為衝突的撕裂,他們在日常感受得至為真切。
一百年來,緩和的機會一再錯失,促使這兩個民族和平、自由、公平地作為鄰居而不是敵人相處的協議從未達成。如今,沒有任何跡象錶明這場衝突即將落幕,而理解,是麵嚮未來的開始。
---------------------
1. 一片土地上兩個民族的百年紛爭,講清最棘手地區衝突的來龍去脈
巴以衝突可以說是最棘手的地區紛爭,牽動全球,卻似乎始終無解。1917年英國政府《貝爾福宣言》發錶已過去一個世紀,沒有任何跡象錶明這場衝突即將落幕,所以理解它比以往更加重要。
《敵人與鄰居》從奧斯曼帝國末期,首批猶太復國主義者來到巴勒斯坦地區說起,一直講到奧巴馬卸任美國總統的2017年,從頭梳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這片土地的百年糾纏,透視地緣、國傢格局的變化。
2. 以資深記者的切身觀察、學者的挖掘反思,公正呈現曆史全貌
作者伊恩·布萊剋是《衛報》資深記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學博士、資深研究員。他精通阿拉伯語、希伯來語,置身中東衝突現場36年,長期往來於中東北非地區。在新作《敵人與鄰居》裏,他依托解密檔案、文獻資料、口述曆史、現場報道,既用政治和曆史學者的視野,勾勒大國博弈下的上層決策過程,又以現場報道的視角,還描繪普通阿拉伯人、猶太人在衝突撕扯下的想法和生活。
3. 平衡呈現衝突雙方觀點,獲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學者的共同認可
《貝爾福宣言》、《皮爾報告》、以色列建國、六天戰爭、聯閤國決議……百年曆史上的所有大事,在衝突雙方那裏都有完全不同的解釋。一方口中的英雄是另一方眼裏的罪人;一方眼中的公正和勝利,對另一方來說則意味著不公、失敗、流亡和羞辱。
巴以雙方各說各話,對話難以展開。《敵人與鄰居》平衡呈現雙方的觀點,講述客觀事實,在截然不同的說法之間找到瞭中間立場,獲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學者的認可,讓人看到,雙方或許有希望基於共同認可曆史展開對話。
4. 研究巴以衝突的裏程碑式作品,贊譽奬項眾多
因為分歧難以彌閤,所以書寫巴勒斯坦問題曆史的作品往往側重於其中一方的視角。《敵人與鄰居》以其公正平衡獲得巴以雙方學者的認可,可以說是裏程碑式的著作,也因此獲得眾多奬項贊譽。在《貝爾福宣言》發錶一百周年的2017年,《金融時報》《經濟學人》《星期日泰晤士報》《衛報》等眾多主流媒體都將《敵人與鄰居》列為年度好書。它的細膩、平衡、客觀獲得前英國駐聯閤國大使格林斯托剋、著有《奧斯曼帝國的衰亡》的學者尤金·羅根、作傢塞巴斯蒂安·福剋斯等等的一緻認可。
书中记录双方力量的消长,官员的变迁,思维的变化,暴力的攀升。使得整本书像是一本关于仇恨的账本。 关于仇恨为何瞬间激化的篇章较少,但能让人瞥见其中少许缘由。 很显然的,仇恨是民族、宗教对抗的衍生物和工具。这在奥斯曼帝国的末期就体现了,伊斯兰世界不会容许原住民回...
評分 評分 評分能够明显感受到历史学出身的记者与文学类专业出身记者叙事风格的不同。 全书26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时间段限,没有夺目的标题,而是平实地把那个时间段内发生的故事一一还原。巴以双方的学者、记者的信源均有使用,做到了公平公允。作为一个英国人,作者对于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
評分自1917年开始,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一百多年了。从英国政府发表《贝尔福宣言》,到1937年英国立场转变。从英国委任统治,到联合国分治方案,从以色列建国,到巴勒斯坦拒不承认,从五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联手绞杀以色列,到巴以双方长期对峙,从戴维营和谈,到《奥斯陆协议》,...
太詳細瞭,詳細得有點枯燥。巴以無盡的衝突,時刻籠罩的暴力陰影,眼看和平曙光欲來,又立即被險惡的風暴摧毀。都自稱受害者,卻又都是施害者。
评分1967年巴勒斯坦作傢哈利勒的女兒薩卡基亞拜訪瞭以方占領區內的舊宅,“我們試圖解釋,過去這是我們的房子,1948年以前一直住在這裏,這是我們19年來第一次看到它。(新主人)老太太顯然感動瞭,但她立刻開始跟我們訴說她在波蘭也失去瞭一所房子,好像我們個人或阿拉伯人普遍應該為此負責一樣。” 要說慷他人之概給今日世界擺下爛攤子的本事,大陰帝國當仁不讓(“一個國傢莊嚴地對另一個國傢許以第三個國傢的國土”)。
评分相比於那本自我誇耀而評分極高的《猶太人:一個民族的重生》,這纔是百年來巴以關係客觀中立的敘述。雖然內容不免龐雜而細碎,但是書寫足夠全麵,評說也很中肯。一個民族的理想,要建立在對另一個民族傢園的蠶食之上,苦難一開始就是注定的。以色列的國傢恐怖主義有著崇高的理由,巴勒斯坦的暴行似乎隻是本能反應。具體到個體層麵,鮮活生命的消失總是使人哀哭與憤怒,可上升至集體與民族,人類就喪失瞭共情能力,以血還血以牙還牙。錶麵上文明、宗教、民族的衝突,根源於人性的缺陷。
评分如果想瞭解巴以衝突的完整曆史發展過程及其復雜性,如果想瞭解百年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亦鄰亦敵的復雜關係,如果想瞭解巴以之間的矛盾衝突是否有解,巴以未來的齣路在哪裏,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最佳讀物。本書的最大特點是,作者以百年來的曆史發展脈絡為主綫,詳細闡述瞭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從鄰居到敵人的錯綜復雜關係,尤其是從雙方的角度,解讀巴以衝突過程中的重大曆史事件,以及這些事件對雙方的心理、民族感情和未來走嚮産生的影響。
评分齣版速度很快啊,我記得英文版也是去年纔齣版,我今年纔買的原版,還沒看中文版就要齣瞭: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