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莱克(Ian Black)
现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东中心资深客座研究员。1980—2016年,布莱克供职于《卫报》(The Guardian),任中东通讯记者,中东版、欧洲版、外交版编辑,国际政要新闻主笔。
布莱克拥有剑桥大学历史与社会政治科学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博士学位,精通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在置身中东冲突现场的36年里,他见证了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海湾战争、《奥斯陆协议》等重大历史事件,致力于以记者的身份,借助媒体的力量促进和平。2010年,他因此获得国际新闻广播协会的表彰。
此外,他还以历史和政治学学者的视野,反思他长期往来于中东北非地区的见闻,除这部里程碑式的《敌人与邻居: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外,他还著有《犹太复国主义与阿拉伯人:1936—1939》、《以色列的秘密战争》(合著)等书。
巴勒斯坦的这片土地,是犹太人经卷上所指的应许之地,也是许多阿拉伯人世世代代的居所。1917年,奥斯曼帝国落败,结束在这里4个世纪的统治;英国外交大臣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民族家园。一个世纪的撕扯与动荡就此开启。
分歧从一开始就难以调和。从19世纪末首批犹太定居点的建立、20世纪30年代的阿拉伯起义,到以色列在1948年的建国、1967年的六日战争,再到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以及2002年以来修建的隔离墙……对于同样的事件,双方说法截然不同。犹太复国主义者眼中的公正和胜利,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则是不公、失败、流亡和羞辱。
对于这片土地上两个民族百年难解的纷争,记者兼历史学家伊恩·布莱克意识到,只能通过关注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历史以及彼此来理解。于是,他借助文献资料、解密档案、口述历史,还有他自己的现场报道,寻求真相和对话。他留意历史的变迁、国家间的斡旋和博弈,因为那是冲突的肇因和驱动力;他更在意被卷入这百年动荡的普通人的生活,因为冲突的撕裂,他们在日常感受得至为真切。
一百年来,缓和的机会一再错失,促使这两个民族和平、自由、公平地作为邻居而不是敌人相处的协议从未达成。如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场冲突即将落幕,而理解,是面向未来的开始。
---------------------
1. 一片土地上两个民族的百年纷争,讲清最棘手地区冲突的来龙去脉
巴以冲突可以说是最棘手的地区纷争,牵动全球,却似乎始终无解。1917年英国政府《贝尔福宣言》发表已过去一个世纪,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场冲突即将落幕,所以理解它比以往更加重要。
《敌人与邻居》从奥斯曼帝国末期,首批犹太复国主义者来到巴勒斯坦地区说起,一直讲到奥巴马卸任美国总统的2017年,从头梳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这片土地的百年纠缠,透视地缘、国家格局的变化。
2. 以资深记者的切身观察、学者的挖掘反思,公正呈现历史全貌
作者伊恩·布莱克是《卫报》资深记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博士、资深研究员。他精通阿拉伯语、希伯来语,置身中东冲突现场36年,长期往来于中东北非地区。在新作《敌人与邻居》里,他依托解密档案、文献资料、口述历史、现场报道,既用政治和历史学者的视野,勾勒大国博弈下的上层决策过程,又以现场报道的视角,还描绘普通阿拉伯人、犹太人在冲突撕扯下的想法和生活。
3. 平衡呈现冲突双方观点,获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学者的共同认可
《贝尔福宣言》、《皮尔报告》、以色列建国、六天战争、联合国决议……百年历史上的所有大事,在冲突双方那里都有完全不同的解释。一方口中的英雄是另一方眼里的罪人;一方眼中的公正和胜利,对另一方来说则意味着不公、失败、流亡和羞辱。
巴以双方各说各话,对话难以展开。《敌人与邻居》平衡呈现双方的观点,讲述客观事实,在截然不同的说法之间找到了中间立场,获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学者的认可,让人看到,双方或许有希望基于共同认可历史展开对话。
4. 研究巴以冲突的里程碑式作品,赞誉奖项众多
因为分歧难以弥合,所以书写巴勒斯坦问题历史的作品往往侧重于其中一方的视角。《敌人与邻居》以其公正平衡获得巴以双方学者的认可,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著作,也因此获得众多奖项赞誉。在《贝尔福宣言》发表一百周年的2017年,《金融时报》《经济学人》《星期日泰晤士报》《卫报》等众多主流媒体都将《敌人与邻居》列为年度好书。它的细腻、平衡、客观获得前英国驻联合国大使格林斯托克、著有《奥斯曼帝国的衰亡》的学者尤金·罗根、作家塞巴斯蒂安·福克斯等等的一致认可。
犹太人认为这片土地是上帝赐予之地,也是他们曾经的故土,现在他们要集体回到故土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免受流离之苦。在面对有人民却“无主”的巴勒斯坦,他们有组织的移民到此,希望悄无声息的成为大多数。直到现居者忍无可忍,双方的暗斗变为1948年的战争。而犹太人利用绝对...
评分犹太人认为这片土地是上帝赐予之地,也是他们曾经的故土,现在他们要集体回到故土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免受流离之苦。在面对有人民却“无主”的巴勒斯坦,他们有组织的移民到此,希望悄无声息的成为大多数。直到现居者忍无可忍,双方的暗斗变为1948年的战争。而犹太人利用绝对...
评分能够明显感受到历史学出身的记者与文学类专业出身记者叙事风格的不同。 全书26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时间段限,没有夺目的标题,而是平实地把那个时间段内发生的故事一一还原。巴以双方的学者、记者的信源均有使用,做到了公平公允。作为一个英国人,作者对于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
评分犹太人认为这片土地是上帝赐予之地,也是他们曾经的故土,现在他们要集体回到故土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免受流离之苦。在面对有人民却“无主”的巴勒斯坦,他们有组织的移民到此,希望悄无声息的成为大多数。直到现居者忍无可忍,双方的暗斗变为1948年的战争。而犹太人利用绝对...
巴以关系的详细历史,按年度叙事,鉴于这段历史的根源众所周知又无从破解,所以全书对从那之后到今天的每个重要事件都穷究直接原因,试图客观呈现巴以双方的角色,正如书的名字,百年来两个民族你杀过来我杀过去 ,各种方案都尝试了,始终无法解决。在古代,类似的情况很多,但古代常常驱逐和灭绝了事,以至于一块土地上,谁也记不得当初的主人。而巴以问题发生在当代,所以我不相信能够彻底解决。全书内容详细,仿佛浏览报纸,但看久了有些抓不住重点,只看到彼此的伤害和杀戮,确切的说,是杀戮的数字。最后,其实类似性质的事情,离我们也不远。
评分#十月二打#1917-2017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百年冲突史,双重视角、两个版本对历史与当下的解读,不仅关乎对立的双方如何看待自己,更是他们如何看待对方、如何理解彼此之间旷日持久的斗争。1917年《贝尔福宣言》“一个国家庄严地对另一个国家许以第三个国家的国土”所埋下的不公正的种子成为此后持续冲突的导火索,在此背景中展开的动乱与议和、占领与逃离等纠葛与撕扯,只能是互不相容的抱负下无可抑制的矛盾:对于犹太人来说,独立与建国意味着大屠杀后的重生;对因此而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来说,则是被窃取家园、被驱逐出故乡、无家无国的惨痛经历与记忆。百年之后,“暴力的阴影近在咫尺,冲突的结束遥遥无期”。史料翔实、细节丰富,但多止步于对史料的铺陈,即更多是关于历史本身的知识,而缺少了对历史的认识,殊为遗憾。
评分纸张很喜欢 脉络也很清晰 值得一看
评分#十月二打#1917-2017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百年冲突史,双重视角、两个版本对历史与当下的解读,不仅关乎对立的双方如何看待自己,更是他们如何看待对方、如何理解彼此之间旷日持久的斗争。1917年《贝尔福宣言》“一个国家庄严地对另一个国家许以第三个国家的国土”所埋下的不公正的种子成为此后持续冲突的导火索,在此背景中展开的动乱与议和、占领与逃离等纠葛与撕扯,只能是互不相容的抱负下无可抑制的矛盾:对于犹太人来说,独立与建国意味着大屠杀后的重生;对因此而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来说,则是被窃取家园、被驱逐出故乡、无家无国的惨痛经历与记忆。百年之后,“暴力的阴影近在咫尺,冲突的结束遥遥无期”。史料翔实、细节丰富,但多止步于对史料的铺陈,即更多是关于历史本身的知识,而缺少了对历史的认识,殊为遗憾。
评分相比于那本自我夸耀而评分极高的《犹太人:一个民族的重生》,这才是百年来巴以关系客观中立的叙述。虽然内容不免庞杂而细碎,但是书写足够全面,评说也很中肯。一个民族的理想,要建立在对另一个民族家园的蚕食之上,苦难一开始就是注定的。以色列的国家恐怖主义有着崇高的理由,巴勒斯坦的暴行似乎只是本能反应。具体到个体层面,鲜活生命的消失总是使人哀哭与愤怒,可上升至集体与民族,人类就丧失了共情能力,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表面上文明、宗教、民族的冲突,根源于人性的缺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