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佛教經典哲學(上下)

漢譯佛教經典哲學(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杜繼文
出品人:
頁數:1367
译者:
出版時間:2008-11
價格:11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4049261
叢書系列:鳳凰文庫·宗教研究係列
圖書標籤:
  • 宗教
  • 佛學
  • 佛教
  • 哲學
  • 宗教研究
  • 宗教學
  • 佛教學
  • 國學
  • 佛教哲學
  • 漢譯經典
  • 佛學研究
  • 古代宗教
  • 哲學思想
  • 佛教文獻
  • 中國思想史
  • 佛典翻譯
  • 宗教哲學
  • 經典注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漢譯佛教經典哲學(上下)》即是作者長期披辨和研究漢譯佛教經典、著力厘清繁雜佛教哲學的精要之作。全書共分兩捲:上捲“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的基本教義和經典”,主要分析瞭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礎教義、基本概念及諸經典;下捲“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經典”,主要分析瞭大乘思潮以及對中國佛教影響深遠的大乘諸經典。佛教作為一種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漢譯經典來實現的。這些經典纍世而積,便構成瞭捲帙浩繁的漢譯大藏經。《漢譯佛教經典哲學(上下)》與以往所齣的同類著作相比,在研究方法上有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堅持“以曆史說明宗教,而非以宗教說明曆史”的方法,努力挖掘各種佛學思潮形成及發展的曆史根源;二是努力把佛學作為一個整體,並從佛學本身齣發,勾勒佛學思想的內在邏輯關係;三是以豐富的文本為基礎,努力還佛學之真麵目。《漢譯佛教經典哲學(上下)》作為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得到瞭評審委員會的高度評介,其鑒定意見中說:“本成果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完全是創新的,是迄今為止此類研究中最有分量的一項成果。”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上捲 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的基本教義和經典
第一章 佛教的基礎教義和基礎概念
第一節 佛教的世界圖式:"三界"和"四劫"
一、世界的結構
二、世界的生滅運動
第二節 人類"本原"論和人生"緣起"說
一、人的"本原"和國傢等級製度
二、人的"緣起"和三世因果
第三節 論人的本質和人生的本質:"無常"、"無我"、"空"及"苦"
一、"因緣"觀的開展
二、"因緣"觀的缺陷
第四節 "因緣和閤"和基本元素論:"蘊、處、界"
一、"五蘊"論
二、所謂"十二處"和"十八界"
第五節 佛教的宗教觀和價值觀:"業報"與"涅盤"
第六節 通嚮涅盤之路:修道與道果
一、佛教實踐的第一種分類:"戒、定、慧"
二、佛教實踐的多種分類:"三十七道品"
三、修習的次第和終極歸宿:"道階"與"涅盤"
第七節 結語
一、生死問題
二、苦樂問題
三、自由和"無我"問題
四、因果問題
第二章 論《阿含經》--早期經典匯編
第一節 《阿含經》總論
一、兩種文本的《阿含經》及其史料價值
二、傳說中的《阿含經》結集和"經"的地位:"律"與"法"的原始分歧與對立
三、傳說中的《經藏》及《阿含經》的原貌
四、《阿含經》所反映的佛教內外文化背景
第二節 《雜阿含經》的法相釋義和基本教理
一、論"五受陰"和"涅盤"
二、論"六入"和"關閉根門"
三、論"界"、"緣起"和"法界常住"
四、論"四諦"結構
五、附記
第三節 《中阿含經》中的諸弟子和佛教走嚮社會
一、諸佛弟子的佛教觀
二、佛教走嚮社會和教義世俗化
三、附記
第四節 《增一阿含經》:佛教內外發展的曆史圖景
一、關於《序品》和《分彆功德論》
二、關於《增一》的"十一事"結構
三、"十念"與"三論"
四、業報法則嚮避苦求樂的傾斜
五、"闢支佛部"和佛說"三乘"
六、佛弟子群與法齣多門
七、從禁欲厭世嚮大乘空觀轉變的若乾軌跡
……
第三章 部派佛教概略
第四章 說一切有部的發展綫索和主要論著
第五章 論有部的哲學體係
第六章 《成實論》的宗空和厭生哲學
本捲結語
下捲 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經典
第一章 大乘佛教思潮的興起及其一般特徵
第一節 佛教嚮大乘轉化的契機和大乘的基本精神
第二節 對釋迦牟尼佛的限定和多佛主義的齣現
第三節 佛教理想國的創建和佛國淨土論
一、東方阿閦佛國
二、東方淨琉璃世界
三、西方阿彌陀佛國
四、彌勒淨土:下生和上生
五、唯心淨土
第四節 革新中的新偶像:菩薩
一、菩薩的早期形象
二、居傢菩薩的地位和女性地位的飆升
第五節 菩薩行和六波羅蜜多
一、大乘布施及其與走嚮社會的關係
二、大乘戒律和大乘倫理
三、忍辱和精進的內涵及其根本精神
四、"禪度無極"和大乘定學
五、關於偶像崇拜係列和鬼神係統
六、"般若"的原義和大乘智慧
第二章 大乘佛教主要經典的若乾考察(一)
--《維摩詰經》與《妙法華經》
第一節 《維摩誥經》確立的大乘觀念和"從不住本立一切法"
一、經文的結構和風格
二、對佛弟子的全麵清理
三、"佛道"原自"非道"
四、"菩薩"和"菩薩行"
五、"入不二法門"
六、"實相"及"從不住本立一切法"
第二節 《法華經》的"會三歸一"和佛齣世的"一大事因緣"
一、信仰的多極化和"外力"的滲入
二、《法華經》與提婆達多
三、"會三歸一"與"藉權顯實"
四、關於"佛身"及其神力與壽量:兩個譯本的哲學差彆
五、"開佛知見"與"諸法實相"
六、"安樂行"與"常不輕菩薩"
第三章 大乘佛教主要經典的若乾考察(二)--《華嚴經》:從"光明普照"到"入法界"的理論體係
第一節 思想結構與錶達上的一些特點
一、用幻想和神話構造世界、錶達教義
二、有關數量和世界的觀念創新
三、與教義有關的幾個常用概念
第二節 光明崇拜與盧捨那佛:"智"之轉化為"神力"
一、光明之與《華嚴經》
二、佛光普照下的萬物有神論和諸神性善論
三、盧捨那佛及其與眾生的關係
四、"如來身"與"化身"及"法身"的關係
第三節 "普賢菩薩"及其所說"如來性起"
一、關於"普賢菩薩"的特性
……
第四章 大乘佛教主要經典的若乾考察(三)--《大般涅盤經》的佛性論及其排他性
第五章 大乘佛教主要經典的若乾考察(四)--"如來藏"及其主要經典
第六章 大乘佛教主要經典的若乾考察(五)--毗盧遮那佛與密乘哲學
第七章 從《寶積經》到《菩薩藏經》--大乘的綜閤與菩薩行的總結
第八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響和最有爭議的幾部經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该书原文: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本意是要用改变人的观念的方法,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世界现状从来都是完美的,无需也不能改变,要改变的唯有你的思想;你认为这个世界不好,只能证明你的思想不好。这种自欺欺人地为现实做辩护的言说逻辑可谓精致而狡猾。    —...

評分

“针对《维摩诘经》中的名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及后人所做的“清净人心以净化社会”的解读,该书指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本意是要用改变人的观念的方法,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世界现状从来都是完美的,无需也不能改变,要改变的唯有你的思想;你认为这个世...  

評分

该书原文: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本意是要用改变人的观念的方法,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世界现状从来都是完美的,无需也不能改变,要改变的唯有你的思想;你认为这个世界不好,只能证明你的思想不好。这种自欺欺人地为现实做辩护的言说逻辑可谓精致而狡猾。    —...

評分

该书原文: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本意是要用改变人的观念的方法,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世界现状从来都是完美的,无需也不能改变,要改变的唯有你的思想;你认为这个世界不好,只能证明你的思想不好。这种自欺欺人地为现实做辩护的言说逻辑可谓精致而狡猾。    —...

評分

http://jsrm2008.blog.hexun.com/22056998_d.html “宗教研究系列”主编的话 宗教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从横向来看,迄今为止尚无发现哪个民族是没有宗教的。而从纵向来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过或至今仍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受宗教影响最直...  

用戶評價

评分

在門外展開的研究。

评分

隻能算做是資料匯編。

评分

紅補丁和廢話比較多,不過材料還算多和係統。這是一部用辯證唯物主義視角研究佛教的書,修行人看來自然覺得可氣。

评分

[PKU/E2-1]B948/249(上下)

评分

引文頗豐,時有錯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