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地方史

走出地方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程美宝
出品人:
页数:2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9-5
价格:CNY 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38740
丛书系列:中大史学文丛
图书标签:
  • 社会史
  • 程美宝
  • 区域史
  • 历史
  • 明清史
  • 社会学
  • 历史学
  • 中国近代史
  • 地方史
  • 历史研究
  • 地方文化
  • 历史发展
  • 地域社会
  • 历史脉络
  • 地方志
  • 历史叙述
  • 区域研究
  • 文化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入作者多篇论文,从地域文化的言说、族群身份、方言书写、香港在中英和华南的位置等几个方面,探讨历史研究如何从具体的地方出发,却能走出“地方”,检讨国家和民族框架下的历史叙述。“走出地方”的另一重意义,也体现在作者对新旧史料的利用和思考,多篇文章探讨了如何将歌册、字典、绘图、博物馆藏品等实物材料置于更广阔的脉络中阅读,并讨论时至20、21世纪之交,网络时代数字化的史料如何改变着历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作者简介

程美寶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學教授,廣州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文化史,近年致力於從聲、色、味幾個方面,探討華南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一個跨地域的情景中漸次形成。

目录信息

《中大史学文丛》编辑说明
前言
“地域文化”研究再思
地方史、地方性、地方性知识:走出梁启超的新史学片想
全球化、全球史与中国史学
“岭学”正统性之分歧:从孙璞论阮元说起
区域研究取向的探索:评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超越地方史的华南研究:评麦哲维《学海:十九世纪广州的社会流动性与身份认同》
当人类学家走进历史:读萧凤霞《踏迹寻中:四十年华南田野之旅》
民族、国族与身份认同
从民俗到民族: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与民俗学兴趣
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
台湾苗栗县泰雅人的命名与墓葬:一个历史学者的田野观察与省思
罗香林与客家研究
罗香林早年人种学与民族学的理念与实践
香港在中英之间
庚子赔款与香港大学的中文教育:20世纪二三十年代香港与中英关系的一个侧面
省港声色味:从20世纪20年代两地画报所见
陈寅恪与牛津大学
“虚席以待”背后:牛津大学聘任陈寅恪事续论
从虚拟空间回到实物
数字时代的历史事实建构:以电子族谱编撰为例
网上织网:当代亲属关系的建构
从博物馆藏品看中国“近代”史
复制知识:晚清《国粹学报》的博物图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有意思的论文集,简而言之是区域(华南地区)视野下的的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大历史系的几位教授的研究都是基于某一区域的,比如刘志伟教授研究明清广东的赋役制度,王承文教授研究唐代环南海地区的开发和社会变迁,谢湜教授研究明清江南历史地理,等等。这本书也不例外,作者聚焦于华南,但所收文章讨论的范围很广,有对“新史学”等概念的探讨,有学人往事,也有几篇书评。此前在网上读到过程美宝教授的访谈和演讲,自是我对她的研究十分感兴趣。一言蔽之,这是一本了解近代岭南社会和文化的好书。

评分

程美宝老师为麦哲维与萧凤霞所写的两篇书评向我们揭示了如何超越地方史与地域观念的束缚重新书写区域史。麦与萧的作品虽然都以华南为立足点,但并不意味着视角偏于一隅,事实上二者都是通过地方历史的进程阐释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变环节。华南的背后,曾经有着一个广阔的南洋、西洋、东洋乃至太平洋彼岸的华人世界,这些地方源源不断地向华南汇入资金和其他资源。透过口岸城市的网络,华南乡村社会与这些地区产生联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充满活力的商品交换市场、根植地方的宗族组织、丰富多彩的宗教仪式与习俗,以及超越本地的身份认同。20世纪40年代以后国家权力的不断扩张改变了这一局面,华南乡村社会跟外界有机的联系和互动被切除,并逐渐被“细胞化”,也导致今天我们研究区域史时容易漠视过去有机的城乡关系以及跨地域联系,在行政边界内画地为牢

评分

“重视理解当地人的观点,重视理解当地人的知识结构、内容以及知识传递的方法,重视理解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和其他表述方式,对自己作业研究者译释上述三方面的局限有所警惕”;“近代广东的学术谱系和表述,实际上是汉宋调和的事实和汉宋相争的观点二者交错之变奏”;“‘乡土’这个概念给乡土教材的作者一个空间,装载了他们对所谓家乡的有距离的了解、想象和感情”。印象最深的是写杨念群的书评,写陈寅恪与牛津,以及《国粹学报》博物图画背后体现的经营销售技巧、印刷技术和画人蔡守最后选择金石书画之学来定位自己的内容也很有趣!

评分

1、书评三篇和泰雅人那篇都挺精彩,给我了很大启发,视野上的,研究方式的(相当于是开列了一大堆很想去读的书单,并隐约地给了一些对看待历史或者是工作上的事重要的启发)。这样说来,感觉程美宝在理论的梳理和介绍上真的很清晰,但是具体到案例的研究上,还是感觉有点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精彩。2、本来想给四星,但是鉴于给我的思考带来很大助益,觉得还是应该给五星。3、华南学派早有关注,并且买过一些书,可惜真正的阅读还是来得太晚啊。

评分

程美宝老师为麦哲维与萧凤霞所写的两篇书评向我们揭示了如何超越地方史与地域观念的束缚重新书写区域史。麦与萧的作品虽然都以华南为立足点,但并不意味着视角偏于一隅,事实上二者都是通过地方历史的进程阐释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变环节。华南的背后,曾经有着一个广阔的南洋、西洋、东洋乃至太平洋彼岸的华人世界,这些地方源源不断地向华南汇入资金和其他资源。透过口岸城市的网络,华南乡村社会与这些地区产生联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充满活力的商品交换市场、根植地方的宗族组织、丰富多彩的宗教仪式与习俗,以及超越本地的身份认同。20世纪40年代以后国家权力的不断扩张改变了这一局面,华南乡村社会跟外界有机的联系和互动被切除,并逐渐被“细胞化”,也导致今天我们研究区域史时容易漠视过去有机的城乡关系以及跨地域联系,在行政边界内画地为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