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史 程美宝 区域史 历史 明清史 社会学 历史学 中国近代史
发表于2025-02-16
走出地方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收入作者多篇论文,从地域文化的言说、族群身份、方言书写、香港在中英和华南的位置等几个方面,探讨历史研究如何从具体的地方出发,却能走出“地方”,检讨国家和民族框架下的历史叙述。“走出地方”的另一重意义,也体现在作者对新旧史料的利用和思考,多篇文章探讨了如何将歌册、字典、绘图、博物馆藏品等实物材料置于更广阔的脉络中阅读,并讨论时至20、21世纪之交,网络时代数字化的史料如何改变着历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程美寶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學教授,廣州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文化史,近年致力於從聲、色、味幾個方面,探討華南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一個跨地域的情景中漸次形成。
程美宝先生的单篇代表作论文集,第一部分为书评、第二部分为田野书写、第三部分为理论探讨、最后一部分是对未来史料、史学理论发展的思考。《区域研究取向的探索》探讨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一篇,还有《超越地方史的华南研究》评麦哲维《学海》两篇书评乃上佳之作,《从民俗到民族:1930s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与民俗学兴趣》一文堪称田野书写的典范之作,《数字时代的历史事实建构:以电子族谱编纂为例》一文书写于十年前前瞻意识强烈。大部分都能在知网上下载到。
评分报名想当作者粉丝
评分程美宝先生的单篇代表作论文集,第一部分为书评、第二部分为田野书写、第三部分为理论探讨、最后一部分是对未来史料、史学理论发展的思考。《区域研究取向的探索》探讨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一篇,还有《超越地方史的华南研究》评麦哲维《学海》两篇书评乃上佳之作,《从民俗到民族:1930s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与民俗学兴趣》一文堪称田野书写的典范之作,《数字时代的历史事实建构:以电子族谱编纂为例》一文书写于十年前前瞻意识强烈。大部分都能在知网上下载到。
评分在同学的推荐下阅读的。对第一部分读得最认真,正如在首篇中作者的剖白,他所关心的是有血有肉的,对于学者来说更类似于“他者”的“个人”。第一部分的数篇文章可谓这种主张的实践。昨天恰好读了一篇关于影响史学的博士论文,所以对本书中两篇关于画报的文章印象颇深。一开始很诧异讲画报的文章竟然没有鲜见插图,读完后才发现画报中的图画样态并非分析的重点,如《省港声色味》一文,其实是通过画报窥视特定人群在一区域内的流动,从而观其身份认同。这不失为“图像证史”的一个举例。不过,一个小小的反思是,图像是否更能突破由语言-文字的差异构成的生活实际-历史记载鸿沟?(当然,图像也多少是由相对的“我者”完成的。)影像史学的方法是否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回到历史现场,加深对研究对象的同情和理解呢?
评分程美宝老师的文章引起读者极度舒适。《“地域文化”研究再思考》部分用三篇书评体现作者对区域研究的思考,对萧凤霞的书评引发了我极大兴趣。区域研究对于了解国家作为行政管制、礼仪秩序和意识形态机器与地方社会的组织与个人活动的意义毋庸置疑,要警惕将区域经验扩展到国家层面时所产生的张力与风险。《民族、国家与身份认同》部分对20世纪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与民俗学兴趣及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的讨论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清末民国的乡土教材值得进一步关注。《庚子赔款与香港大学的中文教育》读起来感觉稍微有些细碎,或许是对于香港与中英关系这个大背景呼应不足所致。《省港声色味》与《复制知识》均是利用画报进行的出色研究,值得参考。《从博物馆藏品看中国“近代”史》对于器物本身所呈现的现代性的讨论令人眼前一亮,方法值得反思。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走出地方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