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昆:地道风物MOOK内容总监。曾主编《地道风物·黔东南》《地道风物·湘西》《地道风物·民宿时代》《地道风物·贵州》等。长期为国内人文地理、影像、旅游类杂志担任特邀撰稿人,关注国内的人文地理、地方文化、风俗手艺等领域,并因此足迹遍布各地 。
太湖、长江环抱,依托苏南平原,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造就了苏州无限可能。上古时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连绵有序。自吴王阖闾建城起,两千五百年间,苏州始终引领潮流风尚,民间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及至今日,昆山、常熟等周边县市长期位列百强县,又成 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力点。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近苏州,走近“一江一湖一平原”,感受无双的江南魅力。
《地道风物》MOOK的“格式”是拆解法,地、道、风、物四字自然成章,从地理历史文脉等溯源出发,兜底式地去深挖一座城市的古今流变,因此再慢慢走到民风、物产时,很多特产的前世今生就变得昭然若揭,即便是从未去过的地方,读者也能体味和欣赏偏见之外的城市之美。 假如汉语也...
评分《地道风物》MOOK的“格式”是拆解法,地、道、风、物四字自然成章,从地理历史文脉等溯源出发,兜底式地去深挖一座城市的古今流变,因此再慢慢走到民风、物产时,很多特产的前世今生就变得昭然若揭,即便是从未去过的地方,读者也能体味和欣赏偏见之外的城市之美。 假如汉语也...
评分在中国文化的审美语境下,任何事物都具有语码,语码是包含着固定文化场景与意涵的词语、事物,如“杨柳”表离别,“菊花”喻隐士,“风雨”明处境,在这个语境中审美,如果读不懂语码中所含的文化背景,便看不清事物的真样貌。 苏州是中国审美的极致,一林一草都是一种语码。但...
评分苏州是个大题目,作为一本书的主题自带来些许难度,这难度倒不全在于其内涵,反却在于其外延。地道风物选择了“苏州里的中国”这个线索,想来也是看重这种充满思考趣味外延的层面,这体现在了第一部分“地”的四篇文章中。 前几日与朋友闲聊,谈到大运河在经济文化沟通上与地中...
评分晚时收到书,便漏夜翻看起来。对于这本《地道风物•苏州》,是有着一种别样的期待,像以是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想看看你们怎样讲述。 事实上,关于苏州的各色讲述方式实在是太多了,端看这选题就实在无法让人念想起来。提起苏州想到什么?园林、碧螺春、苏绣、苏式点心、苏帮...
从地理,文化,风土,物产四个大方面来介绍苏州这座古城。而且四个方面可以说是相互影响,互相之间都有很大的关联,这个讲的也非常明确。这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并不像一般的游记或者攻略那样,给读者划条路,告诉你哪里可以打卡,哪里需要拍照。而是告诉你苏州的核心是什么,这个核心是怎么来的,到苏州要感受什么,为什么要感受这些。地理位置和地理因素是苏州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达和水系发达是带来繁荣的条件,文人墨客是苏州的灵魂和动力,物产则是苏州需要的适应。去苏州拙政园的时候感慨园林设计之妙,四季不同风景,时时事事可以在园中不同地方来寻找安放之处。可惜,现在的拙政园游人如织,找不到园林该有的静谧之感。另外,本书更加需要说明的好看之处在于文章写得很棒,事例和叙述的穿插,以及比喻和动词的生动使用,使文章更加增色。
评分外地人爱了!就当云旅游了!有的篇目写得蛮好的,有的就比较舌尖风,总体来说是文人气。
评分虽然分了几个部分,但是一人一篇的模式还是有很多重复的部分。
评分设计、装帧、排版、内容都特别喜欢。 之前看过苏州相关的纪录片,看完这本书,对于苏州的了解更加深入。苏州园林、丝绸、美食、昆曲,一切江南文化都在这里体现。好想尽快进行苏州之行。
评分页码的位置挺有个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