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文集(第12卷)•随笔3: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主要内容包括:屈原之死;司马迁之死;李斯之死;蔡邕之死;嵇康之死;王衍之死等。详细述说了司马迁、李斯、何平叔、王猛、李太白、王安石、金圣叹等数十位我们所熟知的文人离奇之死。对于他们的死,曾经有着各式各样编排出来的说法,而作者从这些文人的生活态度、个性习惯、接人待物中细细剖析,渐渐为我们引出了他们非正常死亡的真正原因。
我总是觉得,作者由于他的个人经历,并且是不甚愉快的那段记忆,使得他在写作本书时,对于自古名士的遭遇都加入了较强的个人经验,所以大多数的文章就有了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无论如何,历史是无法回避的,个人遭遇对于历史的认识也像是一面镜子。在特定的年代和相应的生产力水...
评分文字漂亮的不像话,更难能在能接地气。可惜讥诮之意太盛,酸气和怨气也是跃然纸上。 李国文先生整本书到这里只能算无功无过。 但对个人而言,这本书的价值还更多一点。针对“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李先生固然以“在位者“为主要原因针砭多得多,但对读书人的自身原因还有性...
评分我总是觉得,作者由于他的个人经历,并且是不甚愉快的那段记忆,使得他在写作本书时,对于自古名士的遭遇都加入了较强的个人经验,所以大多数的文章就有了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无论如何,历史是无法回避的,个人遭遇对于历史的认识也像是一面镜子。在特定的年代和相应的生产力水...
评分记得在《出版广角》月刊与《中华读书报》上,看到过章明与闵良臣批评李国文的随笔《司马迁之死》的文章(今查,分别是2001年第11期的《粗疏与霸气——读〈司马迁之死〉》与2001年10月17日的《司马迁是“表演”吗》)。由于没有读过李作,当时便没有细看章、闵之文,只是心中留...
评分看得出作者借古论今的意味,各种wg的事例,各种文人相轻,以及作者对于文人参政和文人讨好统治阶级的蔑视;整本书充满了一种抱怨和阴霾的气息,可见作者本人应该也是一个不得志的文人,充满了对其他得志文人的羡慕嫉妒恨。 全书每一页中,至少有2-3行文字是关于中国六七十年代...
尚可读
评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理想追求,社会形势,可见一斑
评分尚可读
评分借古讽今 另:作者的文笔我爱
评分借古讽今 另:作者的文笔我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