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犍陀羅文明

圖說犍陀羅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孫英剛
出品人:
頁數:329
译者:
出版時間:2019-5
價格:9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560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佛教
  • 犍陀羅
  • 曆史
  • 藝術史
  • 美術史
  • 文化
  • 圖鑒
  • 圖解
  • 犍陀羅文明
  • 佛教藝術
  • 古印度文明
  • 希臘化文化
  • 絲綢之路上的文明
  • 雕塑藝術
  • 古代宗教
  • 曆史考古
  • 文化交流
  • 藝術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全書共四章,400餘幅圖,聚焦在希臘化時代和犍陀羅文明中的希臘元素、貴霜帝國的王朝藝術、佛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在犍陀羅的再造、佛像與菩薩像的興起等四個方麵,著重揭示作為幾大文明匯聚地的犍陀羅是如何成為佛教的飛翔聖地,而佛教又是如何經過犍陀羅的再造逐漸東傳的曆史進程,是廣大讀者瞭解貴霜藝術、犍陀羅曆史、佛教藝術淵源的讀本。

著者簡介

孫英剛,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獲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Ph.D.)。浙江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五颱山國際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理事、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研究員、《佛教史研究》(新文豐)和“國際佛教與中國宗教研究叢書”(中西書局)主編以及國內外多種學術期刊編委。多次受邀在歐美、日本、颱灣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學術講座和講課。耶魯大學、東京大學、特拉維夫大學、日本中央大學、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等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接受瞭中古史、佛教史、史學理論等方麵的係統學術訓練。先後齣版《神文時代》《隋唐五代史》《犍陀羅文明史》等專著。圍繞中古知識和信仰與政治世界的關係、中古佛教史等主題發錶論文百餘篇。

何平,收藏傢、獨立學者。2014年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拍攝瞭大量佛教遺址及博物館館藏佛教資料照片。2017年3月受聯閤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再次前往阿富汗,並拍攝瞭紀錄片《尋訪犍陀羅》第一集《永遠的巴米揚》、第二集《佛國餘輝塔剋西拉》。

圖書目錄

緒論: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嗎——作為佛教飛翔之地的犍陀羅
一、作為文明十字路口的犍陀羅
二、“退化”的佛教史
三、佛經與佛像的齣現
四、佛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的再造
五、在中國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佛鉢”
六、菩薩的興起
第一章:希臘化時代和犍陀羅文明中的希臘元素
一、希臘——巴剋特裏亞時代
二、裝飾盤的世界和狄俄尼索斯信仰
三、赫拉剋利斯:從希臘大力士到佛陀的保鏢
四、其他希臘諸神
第二章:貴霜帝國的王朝藝術
一、早期貴霜文明和佛教在犍陀羅的繁榮
二、佛教對地方神祇的吸收
三、迦膩色迦的政治、信仰與藝術錶現
四、迦膩色迦重塑佛教中心:雀離浮圖與青銅捨利函
五、犍陀羅藝術中的佛鉢:宗教、政治符號及傳法信物
第三章:佛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在犍陀羅的再造
一、輪迴到犍陀羅的佛陀前世:犍陀羅藝術中的佛本生故事
二、將釋迦牟尼的生命曆程開端定在犍陀羅:燃燈佛授記
三、犍陀羅藝術中的佛陀一生:從齣生到成道
四、犍陀羅藝術中的佛陀一生:從傳道到涅槃
五、佛陀的葬禮:涅槃與分捨利、建塔
六、聖物與容器
第四章:佛像與菩薩像的興起
一、佛內涵的變化和佛像的齣現
二、幾種特殊佛像樣式
三、巴米揚的興起與衰落
四、犍陀羅菩薩信仰的興起和圖像製造
五、未來佛:犍陀羅的彌勒圖像
大犍陀羅地區大事年錶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樸實說,普及性還是可以的。但是有幾個問題,(1)行文不通或混亂之處較多;(2)前後個彆內容重復,甚至完全一樣,比如講佛鉢的27頁和109頁,捨身飼虎的22頁和124頁等;(3)有些地方配圖不明,讓人無法對應。至於涉及佛教的具體內容,我也不懂佛教,無法評說。

评分

樸實說,普及性還是可以的。但是有幾個問題,(1)行文不通或混亂之處較多;(2)前後個彆內容重復,甚至完全一樣,比如講佛鉢的27頁和109頁,捨身飼虎的22頁和124頁等;(3)有些地方配圖不明,讓人無法對應。至於涉及佛教的具體內容,我也不懂佛教,無法評說。

评分

沒想到初期佛教藝術和希臘藝術聯係那麼緊密

评分

在梳理瞭一遍佛典的同時,欣賞到瞭海量犍陀羅地區的佛教造像美圖,由於地理位置、曆史政治等原因,犍陀羅受希臘地區雕塑藝術影響頗深,個個佛像都俊秀貌美極瞭。犍陀羅地區的佛教文化與伊朗係的瑣羅亞斯德教和希臘神話中的神祗相互融閤,造就該地區獨特的宗教麵貌。值得一提的是,佉盧文的佛典事實上比現存的梵文作品更接近原典(現存的梵文已經是多次轉譯、重錄、語法變化後的結果),而漢傳佛教又是譯自佉盧文,所以或許更接近早起佛典的麵目。以及,多虧陳解決瞭我閱讀中的很多傻逼問題,吼吼。

评分

圖特彆有趣,有些藏品今年南博展覽裏裏看到過就特彆熟悉。確實說的深入淺齣,但有些方麵有所重復,並且有些難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