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暗章》是一部不同于一般作品的受害女性自我发声的勇敢之作, 讲 述了一名美籍华裔女子在爱尔兰乡间健行时被当地少年强暴的故事。被“非布克奖”评审誉为是一部“重要且勇敢的小说,更是一个说得极好的故事”。
作者捕捉故事的方式很独特,受害者和施暴者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一边是受害者薇安的成长经历及毁灭性事件的发生,这次暴力事件,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远离真实世界的抽离感、知觉的空白、惧旷症、PTSD,等等。可她并没有觉得人生就此毁灭,而是在友人的陪伴与支持下,报警并勇敢踏进法庭站上证人席,最终得到了公正的裁决。
另一个视角是施暴的15岁少年钱宁,这在这类作品中很少有。她梳理了施暴者的成长背景,思考了塑形他的社会、家庭环境,还对事发前后钱宁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腻的描写,引导我们思考一个15岁的少年何以做出如此惊人之举。
其实事发后,作者就一直希望通过写作来疗愈自己,且于事发几周后,写下了《生命暗章》的序言,并有了将受害者与施害者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的写作灵感,只是内心的创伤阻断了这一写作进程。五年后,她终于克服情感上的困难和心理的创伤,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她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鼓励受侵害女性“不要自己隐忍”,不必隐藏过去的生命暗章,惟有如此,才能引领自己于荆棘中绽放,拥抱新的生活。
悬疑笔法的加入,让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开篇便设置悬念,结尾有点扑朔迷离,中间部分还有两大波澜,一是暴力事件前后的紧张无助和报警维权,一是庭审过程的咄咄逼人与激烈对抗。过程充满艰辛、无奈与痛苦,但结果很鼓舞人心。
李怀瑜 (Winnie M. Li),美籍华人,作家、制作人,在三大洲间从事创意产业工作。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创意写作文学硕士。她曾撰写旅行指南,制作独立电影,筹办影展,并且开发生态旅游计划。她现在为各媒体写作和发声,主持艺术节,同时也是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媒体通讯博士研究员。2015年英国犯罪作家协会的新人匕首奖中,李怀瑜获得高度赞扬,并且获得了2016年SI Leeds文学奖第二名。她定居伦敦,却也热衷旅行。《生命暗章》是她的第一本小说,并且赢得2017年的“非布克奖”。
“她刚被强奸了。她从没想过她用得到这个词,从没想过这适用于她身上一辈子。” 这是《生命暗章》一书中女主角薇安在遭遇性侵并冷静报完案之后的反应。其实,也是作者李怀瑜自己的亲身经历。 2008年,美籍华裔作家、制作人李怀瑜受邀前往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参加“北爱签订和平协...
评分“她刚被强奸了。她从没想过她用得到这个词,从没想过这适用于她身上一辈子。” 在《生命暗章》一书中,这是涌入女主人公薇安脑海的一个最强烈的念头,那时她已离开犯罪现场并报了警。 2008年,美籍华裔作家李怀瑜受邀前往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参加北爱尔兰和平里程碑《贝...
评分《生命暗章》讲述了一个29岁的美籍华裔职业女性在欧洲遭遇15岁少年性侵并奋起维权的故事。这个沉重的故事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从在公园的森林步道被袭击说起,到报警、调查取证、庭审等各个环节,情节紧凑,以一种站在山顶的视角叙述,从自己的经历中跳脱出来,带领读者经历...
作者亲身经历改编,但与其拿《房思琪》类比,我更觉得这是小说加工化的《黑箱》,当中薇安从遭受性侵、勇于揭发,到挣扎过渡,最后希望重生,让我想起了伊藤诗织,她们都是勇敢坚强而伟大的女性。是的,被强奸不是耻辱,明明她们没有错,明明她们才是受害者,为何羞于公开呢?相比起《黑箱》的冷静纪实,本书不遮掩暴力的残酷,极为直接而详细地叙述了强奸的始末,以及过后在侦查与生活中遭受到的二次甚至多次更具毁灭性的折磨伤害,还有法庭讯问的再度无情打击,对受害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矛盾挣扎描写也让读者心怀恻隐,文学上的雕琢是它的优点,同时也是我没法打满分的缺点——技术上的过于精挑和渲染煽情导致真实感稍有流失,故事说得好却未能让我产生更深刻的共鸣,这类题材我始终偏爱冷静和客观,而加害者视角其实并没有反映多少实质性的社会问题。
评分作者亲身经历改编,但与其拿《房思琪》类比,我更觉得这是小说加工化的《黑箱》,当中薇安从遭受性侵、勇于揭发,到挣扎过渡,最后希望重生,让我想起了伊藤诗织,她们都是勇敢坚强而伟大的女性。是的,被强奸不是耻辱,明明她们没有错,明明她们才是受害者,为何羞于公开呢?相比起《黑箱》的冷静纪实,本书不遮掩暴力的残酷,极为直接而详细地叙述了强奸的始末,以及过后在侦查与生活中遭受到的二次甚至多次更具毁灭性的折磨伤害,还有法庭讯问的再度无情打击,对受害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矛盾挣扎描写也让读者心怀恻隐,文学上的雕琢是它的优点,同时也是我没法打满分的缺点——技术上的过于精挑和渲染煽情导致真实感稍有流失,故事说得好却未能让我产生更深刻的共鸣,这类题材我始终偏爱冷静和客观,而加害者视角其实并没有反映多少实质性的社会问题。
评分如果看过黑箱,房思琪,那也要来看看这本《生命暗章》,预设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可是终点似乎没有不同。收拾好心情,还是要努力地好好去生活。似乎也算得上是一种执念。同流合污容易,是因为它契合了人的劣根性。那坚持要做好人呢?在这本书里,循规蹈矩的生活在施暴者看来好像是轻而易举的选择,受害者始终是他。是什么让一部分人还是坚持要做对的事,合乎法律合乎社会规则的事情呢?最近看完一本书,总是比看之前的问题更多…
评分即使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改编的,这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开头部分对受害者和施暴者成长经历的描写,让人思考教育对社会问题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中间部分对案件过程的描述,充满紧张感,读的时候忍不住想对薇安说“快跑”。最后庭审部分,辩方对受害者经历的扭曲,对她的污辱,让人真实地感到气愤,然而现实中很多性侵受害者就是在这样被污名化。这一本书所呈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反复品味和深思。
评分真实细腻,勇敢坚韧。看到后面真的很担心作者会对少年犯持“理解”“原谅”态度,幸好没有。无论什么原因都罪不可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