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傑·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世界著名的進化論科學傢、古生物學傢、科學史學傢和科學散文作傢,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進化論者、古生物學傢、科學史學傢和科學散文作傢。1963年畢業於安蒂奧剋學院(Antioch College),1967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古生物學博士學位。在安蒂奧剋短期教學後於1967年轉至哈佛大學,後於1973年成為教授。他和埃爾德裏奇(Niles Eldredge)在1972年共同提齣間斷平衡學說,這是對達爾文學說的一種修正。
除專業研究外,古爾德還是廣為人知的作傢、論戰能手以及進化論的宣傳者。在他的著作《個體發生和種係發生》(1977)、《人智的錯誤量度》(1981)、《時間之箭、時間之環》(1987)和《奇妙的生命》(1989)等書中,他論述瞭進化生物學、智力測驗、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等學科發展史中各種爭論的來龍去脈及其意義。從1974年起,古爾德定期為《自然史》雜誌撰稿,這些稿件已經收集成幾個集子,包括《自達爾文以來》(1977)、《熊貓的拇指》(1980)、《母雞的牙齒和馬的腳趾》(1983)等。他的科學文章文風典雅,並特彆擅於把復雜概念講解得很清晰。
《自達爾文以來》主要內容:在過去的時間裏,科學之手對於人類樸實的自戀有過兩次重大的打擊。第一次是認識到我們的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得難以想象的宇宙體係中的塵埃……第二次是生物學的研究剝奪瞭人類特創的特殊優越性,將人類廢黜為動物的後裔。若乾年後,對於人類自戀的第三次重大打擊又將是什麼呢?億萬年的地球巨變,毫微間的存亡一瞬,都因古爾德的生花妙筆躍然紙上。
點擊鏈接進入英文版:
Ever Since Darwin: Reflections on Natural History
古尔德发表在杂志的专栏文章集结成书的,主题涉及生物、地质、胚胎、社会学等领域,没有中心,散漫无章。前几章关于达尔文的介绍有点意思,还有第四章寒武纪生物大爆发S曲线的介绍也不错,其他没印象。另外翻译相当出色。 以下书摘。 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 带有饰变得由...
用事例解說生物學地質學的前半部分還算精彩,一旦來到繞不開的社會學角度邏輯推證和旁徵博引就略為拙計瞭。生物社會學就是詭辯般難以得齣定論。Gould對一切科學抱有open的樂觀心態,確切性還是丟給善於說教的政客吧,這點非常同意。達爾文的進化論遠比我們想象中重要的多得多得多。
评分搞得我想看英文原版瞭
评分帶有飾變的由來——我對進化論認知的又一拐點,盡管……這個譯本好像很不受好評……學術翻譯的童鞋們任重道遠哦 ~
评分四星半。每一章每一節的連貫性並非很強,但每一個觀點都具有啓發性。瞭解的進化論的知識越多,越發現學者對進化論還遠遠沒有達成共識,短短的一條定理,解讀卻何其繁多。但進化是無目的,無方嚮的,漸變的,是自然選擇決定的結果是各種版本進化理論的共同基石。因此,進化翻譯成“演化”也許更好一些。
评分: N539/4622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