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Chiang Hsun)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台大、文化、輔仁大學,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系主任七年。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大學駐校藝術家,東吳大學通識講座《當東方美遇上西方美》教授。
現專事寫作繪畫、藝術美學研究推廣。舉辦個展、聯展二十餘場,著作有詩集、散文、小說、藝術史、美學專論、畫冊、有聲書等數十種,作品多次獲獎。近年在美學教育推廣方面,更推展向兩岸四地,散播無數美學種子,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大師蔣勳,從巴黎到大溪地的美學漫遊
高更,原本是巴黎股票市場的白領新貴,他卻放棄人人稱羨的職位、家庭、婚姻、妻兒、財富,一步一步走向棄絕文明的瘋狂藝術創作。從生命潛伏的本質角度,解讀神秘異域的原始荒野;高更,曾是巴黎股票市場的經紀人,一年有四千法朗的高薪收入,來往於上流中產階級社交圈。妻子梅娣,來自丹麥哥本哈根路德教派大使家庭,五個兒女,幸福美滿。然而,高更選擇放棄人人稱羨的職位、家庭、婚姻、妻兒、財富,一步一步走向他瘋狂藝術創作的過程。
當梅娣負擔著兒女,負擔著家庭,甚至負擔著背叛她的丈夫,高更卻從大溪地寄回了他與土著女子新婚的畫圖。為什麼他要出走?是什麼主導了他的生命選擇?在與文明決裂的信仰上,高更要走得並不順暢,為什麼卻愈走愈遠,至死無悔。十九世紀整個白種歐洲殖民主義的優越感被高更的美學徹底粉碎了。高更在妻子與大溪地土著中的選擇隱喻著後殖民的趨勢的反撲。高更在美學上的顛覆也成為後殖民論述裏重要的一環。
事情只是如此嗎?這本書,蔣勳由生命潛伏的本質的角度,解讀神秘異域的原始荒野,如何讓美學重新找到起點?困惑於物質追求與精神品質的兩難的人,如何真正從內在的精神上轉換自己,變成不再只是藝術形式的革命,而更是生命信仰上巨大的顛覆的人。充滿爭議性的高更,用他的生命實踐著值得人類省思的事,更藉由畫作,丟出了更多「天問」。
在冬季的寒风萧瑟中,我读完了《蒋勋破解高更之美》,如果说读完写莫奈的那本,难以平复的是莫奈对生命、时间、世界的探索,那读完高更,却是对另一种文化思维在心中诞生的激动。 读书的时候,须将书里诉说的一切与生活关联,哪怕是全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明基调,太阳底下...
评分说来惭愧,认识高更始自毛姆,他那本著名的《月亮与六便士》描写了高更奇特的一生。然后看到了高更的画,色彩艳丽,虚幻粗旷,像梦境般呈现另一个似乎更纯粹的理想世界。 图书馆偶尔看到这本《蒋勋破解高更之美》,是“蒋勋破解”系列的其中一本。之前没读过蒋勋的美学书,身...
评分当生命充满了停滞和倦怠,当力量正在消失,生命的热情何在?高更带着内心的狂野和激情来到塔西提,开始了一次生命之旅。我猜测在塔西提岛的创作和书写,恐怕是他失败生命中唯一可掌握的幸福了。 他那么执著地奔向艺术的方向,不是为了功成名就,也不想要拯救谁的灵魂,...
评分我们俗人,对于高更是一个大写的不熟。他的好基友梵高倒是文艺装逼青年们的心头好,跃动的色彩张扬着一个生命永不熄灭般的狂热。高更呢?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那些粗粗笨笨的线条,一块一块似乎带着粗粝质感的色块,仿佛只是籍籍无名的小画家拙劣的写生。却不想竟让他为...
评分谈到高更,人们总是把他和梵高放在一起讨论。电影《至爱梵高》里也专门描述了高更和梵高的故事。而与梵高的故事之后,高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从现代的文明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塔希提上,和毛利人一起生活。绘画的主题为之一变,呈现出原始之美。 作品对色块的运用的运用别具...
之前看东京一年里面谈到高更与梵高的过往,对高更的生平充满好奇。一天之内读完,感觉在追逐自我的路上高更确实比梵高走得更远做得更决绝。梵高所做的都相对内向自我,从精神病院到自杀引来的只不过是人们的怜悯和唏嘘。而高更的反复出走,抛妻弃子,在原始社会追寻梦却是活着不逃避的勇气。
评分全五星!人物介绍、作品解说都很详尽,非常棒!
评分虽然并不太喜欢高更的绘画风格,了解这个绘画界承上启下的人物还是很有必要,至少通过这本书对高更有了系统的认识。
评分我喜欢高更^^
评分到了某个年纪,不能同时保有两个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