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萧红 中国文学 小说 回忆 童年 呼兰河传 现代文学 中国
发表于2025-02-02
呼兰河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读不到时代参差错落的书,在任何时候都是经典。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小团圆媳妇最最可怜,对神的敬畏倒是能接受,但是很明显这些都是目的性太强的东西,最终结局如何只能任由神棍摆布,萧红是个好女人。
评分真好,写得太好。仿佛是漫不经心随意的写着写着就把春夏秋冬呼兰河的一辈子写完了。那底下多少命运的悲苦绝望也并没有人真正在意的就过去了。只有祖父,后园和大家都爱吃的粘米糕,像树叶子里漏下的光,金灿灿,微不足道的,洒在转瞬即逝的生命上。
评分这便是有才情者隽永的小说,文字的细腻,描绘的生动,一切的一切充满着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人气味醇厚稳重,就如同一部老旧的影像在脑海里徐徐放映。大片大片的情景描写却没有半点的优柔造作,不会让人感到生硬无趣,而是每一个字都是不可或缺地存在着,温润着整个故事,其中这配图也很是让人喜欢,质朴的色彩敦厚的基调都是这部小说给人的感受……
评分读过一篇文章,说是萧红的记忆力超群。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便是得于天赋的优势吧,并非人人皆有。《呼兰河传》其实是一篇格局很小的回忆录,在一个孩童的目力范围内,也不出祖屋周边许多。但那些下层人物的生活百态及祖父后园里的“野趣”却在萧红笔下洋溢着一股清新的生气。虽然生着的苦厄与活着的不易还是可见的沉痛,然而似乎可触到的轻盈和活泛还是满溢出笔端的。因这毕竟不属苍老暮年的端坐遥想,在一个三十岁的女作家心里,童年,或许真的很近很近。
评分名字起得也太大了吧!
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
评分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
评分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9月下旬萧红和萧军离开上海抵达汉口,在蒋锡金位于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的住处落下脚来。《呼兰河传》就是从这时开始创作的。到1940年9月《星岛日报•星座》(香港)开始连载(至当年12月底连载完毕),其间已经过了三年。这三年中,萧红经历了...
评分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
呼兰河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