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作者注:真正的天才不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出现的。而是以时间为帷幕出现的。萧红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潜水之后终于浮出了时间的水面。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推崇。看看现在的出版市场,萧红的书出了好多本落。本文只是很久前的一个应试之文。希望大家喜欢。riluo520@163.com 纪念...
评分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当代的女作家是乏善可陈的,而萧红绝对是一个例外。一部《呼兰河传》,就足以奠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呼兰河传》首先是表达了作者个人对于儿时童年的追忆和东北小镇家乡的怀恋。因为作为个体生命,其最基本的是生存的需要,当萧红在香港卧病时,也...
评分我读呼兰河传时是个闷热夏夜,连空气都粘糊糊的,但对着薄薄的的一本连书页都略有些泛黄的小说,只觉得满纸苍凉,力透纸背的苍凉。 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书中曾有一段写到扎彩铺,“要做人,先做一个...
评分很多年前曾看过一遍,如今再看,震动丝毫不减。这本书的妙处,首先在于它采取了一个四五岁小孩子的视角。小孩子是什么都能看见,然而又什么都不懂的。在她的眼睛里,呼兰河这个地方似乎相当美好,仿佛每件事都透着新鲜,因为新鲜,所以也有趣。然而读者一路读下来,却渐渐地不...
评分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
冯歪嘴子的故事却非常感人。大家都以绝望的眼神看他的时候,他却坚强的活了下来。
评分读呼兰河传,脑子浮现的却是汤唯....以后不瞎看电影了。
评分名字起得也太大了吧!
评分名字起得也太大了吧!
评分卖麻花的人和喜欢火烧云的孩子们,成群的乌鸦飞过,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看萧红的书是真正的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