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與味道

味與味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
作者:貢華南
出品人:
頁數:293
译者:
出版時間:2008-9
價格:33.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208080799
叢書系列:當代中國哲學叢書
圖書標籤:
  • 中國哲學
  • 貢華南
  • 知覺
  • 哲學-中國哲學
  • 味道
  • 本土傳統
  • 隨筆
  • 哲學-中國學者
  • 味覺
  • 嗅覺
  • 美食
  • 烹飪
  • 飲食文化
  • 食物科學
  • 感官體驗
  • 味覺心理學
  • 味道記憶
  • 食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味與味道》的旨趣是尋求以味覺闡釋世界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中國哲學在存在論上以味為性,相應於此,在方法論上以味辨物,以味論性,以味論道。味以“閤”、“進入”為基本特徵,而區彆於以“距離”為基本特徵的“看”。味滲透於中國思想的各個層麵,在生存論上強調以味(感)在世;思想方式上以感思、感情為特徵,以象為範疇形態,以立象為通達普遍性的道路,以自證為實證。味、感、象因此成為中國哲學精神失落與重建的重要尺度,也成為審視、反思視覺文化的一個齣發點與參照係。

《味與味道》作者以味覺為起點,討論中國哲學的生成基礎,並探討瞭“味”活動的存在論意義、結構、在感覺譜係中的地位,以及形下、形上層麵所生長齣來的豐富意義。考察瞭20世紀中國哲學“中國化”、“哲學化”的雙重努力,並以“味”、“感”、“象”為核心對此問題作瞭提綱式展望。

著者簡介

貢華南,1971年生於安徽泗縣。1996-2002,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副教授,研究專業為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著作有《知識與存在》(學林齣版社2004年)、《味與味道》(上海人民齣版社2008年)。

圖書目錄

總序緒論 味道:追尋中國哲學方法論 第一篇 味論第一章 從“味”開始 第一節 氣、味、物 第二節 味之質:時、陰陽、形式、本質 第三節 心開竅於舌——中國哲學中感覺的秩序 第四節 中國哲學中的“看”:看何以沒有産生哲學第二章 味物與味道 第一節 物與體:物之為物與成物 第二節 以事解物與萬物一體 第三節 味物與感物——進入物的方式 第四節 味、感與物自身 第五節 道味(道何以有味) 第六節 味一道:有味之道的理解與把握 第七節 誰解其中味——重味的普遍意義 第二篇 感論第三章 感:以心靈味世界 第一節 鹹:從“味”到“感” 第二節 一身皆感焉:諸覺之“感化”及其影響 第三節 “看”與沉思 第四節 “感”與“感思” 第五節 感思、沉思與哲學之思第四章 以味在世:羞與感情 第一節 羞與味 第二節 移情與感情 第三節 感一情 第三篇 象論第五章 味與象——味、感的範疇錶達 第一節 “象”義辨析:從大象到物象、心象 第二節 象與形 第三節 感與象:從物象到意象、心象 第四節 形之上下與象之內外 第五節 象與啓發第六章 味:普遍性與實證 第一節 相與抽象 第二節 象與立象 第三節 象與幽明之故 第四節 實證與他證 第五節 自得與自證 第六節 “中國科學”與內證第七章 “味”的失落與重建 第一節 自然之味的失落與重建 第二節 意味的重建及其問題——以金嶽霖為例 第三節 象、像、相之辯——中西之間 第四節 “相”到“象”之辯——儒、釋之間參考文獻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仔細想瞭想,這是最近兩年買的唯一一本中國哲學方麵的專著,在中關村大廈無意中翻看到的。很有想法。有些章節寫得有點粗糙,文字如能再作雕琢則更好。然而無論如何,瑕不掩瑜。

评分

有洞見的書

评分

仔細想瞭想,這是最近兩年買的唯一一本中國哲學方麵的專著,在中關村大廈無意中翻看到的。很有想法。有些章節寫得有點粗糙,文字如能再作雕琢則更好。然而無論如何,瑕不掩瑜。

评分

全書的核心→〖當前的哲學應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把每個人塑造成既能把世界拉近,使之“來”;也能把世界推遠,使之去“去”;來去自如的存在者,即如何把每個人塑造成兼具沉思主體與感思主體於一身的存在者。〗貢老師寫這書就是為瞭處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科學的契閤問題吧~

评分

有洞見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